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第五章: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伐吳?

(每天十分鐘極簡兩晉史,跟隨星衍一起快速讀懂這個堪稱"華夏之殤"的時代!)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但司馬家族在魏統治並未結束,當年曹操"若天命在我,當為周文王"的鬧劇再次在司馬昭身上上演。司馬昭死後,他兒子司馬炎承襲晉王爵位,次年二月八日逼迫魏元帝曹芳禪位,晉朝建立。為與後來的司馬睿建立的"晉朝"相區分,將司馬炎建立的晉朝稱為"西晉"。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司馬炎

但倘若對三國曆史稍微熟悉一點便知道:西晉建國時間為266年,但是此時西晉並未統一天下——孫氏吳國仍然割據一方。按照之前司馬昭、鄧艾的籌劃,滅亡蜀漢之後僅僅只需緩個兩三年,便能一舉水陸並進拿下孫吳。但孫吳的滅亡時間卻完全超出了司馬昭的預測——孫吳滅亡於280年。

是因為魏國內亂導致民生凋敝,而暫時無力伐吳了嗎?

並不是。

司馬家族自司馬懿起事一直到司馬昭去世,中間雖說人殺得不少,一會滅了這個三族,一會殺了那個全家……但是司馬家族執政時期,整個魏國的叛變事件不過數起,最為著名的"淮南三叛"波及範圍實際上並不大。再來看司馬家族執政時期的兩次重大戰役——一,伐蜀戰爭:魏軍並未因硬戰損失太多——因為這場戰爭的關鍵點在奇襲。何況蜀漢滅亡,還為曹魏(當然是司馬家的)添了那麼多戶口;二,司馬師伐吳之戰,這個我們在第三章已經講過,雖然中間有插曲,但總體上獲勝。綜上,可見戰亂對曹魏的破壞並不大。而263年滅蜀漢後一直到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中間也一直是風平浪靜的。更奇怪的是,

司馬家族在統治曹魏的近二十餘年還鼓勵農耕、發展水利和輕徭薄賦,應該說此時的晉朝應該國力十分強盛才對,為何一個伐吳之戰偏偏要拖那麼久呢?

真正的答案在一個身份極其特殊的人身上——

此人是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司馬攸

司馬攸身份特殊,是因為他本來是司馬昭生的。但之前我們講過,司馬師生了五個女兒,就是生不出兒子,於是乎他把司馬昭生下的司馬攸過繼了。按法理"家族首領"這個位置是應該給司馬攸的,不過司馬師去世時,司馬攸還小,所以司馬昭繼承大位。但是後來到司馬昭也嗝屁的時候,他便陷入了深思——

到底是該把位子交給司馬炎還是司馬攸呢?

先讓我們對比一下: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假如沒有司馬師這個人的存在,那大位傳給他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可是司馬攸是司馬師的"兒子",其父上位只是因為司馬攸年紀尚小,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應該將位置還回去才對。

司馬攸的身份我已經交代清楚了——司馬昭其實一開始是非常想把位置傳給司馬攸的,這樣一來司馬攸本來就是自己親生的,二來等於遵循了法理,三來司馬攸本來就十分聰慧,年少有為。如果把位子給他豈不美哉?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司馬昭

司馬昭本來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結果後來就動了歪心思——司馬攸既然是司馬師義理上的兒子,那麼假如現在他宣佈司馬攸即位,那麼還可以有另外一個作用——鑑別。

鑑別什麼?依舊是鑑別他在朝中的威望,就像他當年通過伐蜀一事鑑別朝中大臣是否支持他一樣。

不過和上次不同,這次的鑑別是沒有壞處的:如果眾人支持,那也沒關係,司馬攸反正是親兒子;如果反對,這就更說明他威望極高,眾臣支持。

而鑑別的最終結果是——眾臣都反對傳位給司馬攸。司馬昭表面上猶猶豫豫搖擺不定,其實心裡早就把算盤打清楚了——反正對於司馬昭來說,傳給誰都一樣。現在大家都支持傳給司馬炎,那也好,說明自己支持率高嘛。

至少司馬昭是這樣想的。

但是立司馬攸還是司馬炎真的沒什麼差別嗎?

後來的事情果然還是說明了:

是真的不一樣。

首先我們就拿一點來說——司馬炎錯誤地總結了曹魏亡國曆史,認為曹魏亡國是因為宗室力量不強,無法拱衛皇室;而周、漢正是因為施行分封制才國祚綿長。周的分封制我們都清楚結果如何;而漢代所謂的分封制其實後來也是名存實亡的。就這一點,司馬炎已經大錯特錯了。而他的弟弟——司馬攸,恰恰是分封制的堅定反對者!

司馬炎開國後,果斷施行了分封制。結果首先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司馬攸!

這不由得令晉武帝司馬炎有些害怕。

如今的司馬炎已是九五之尊,為何會害怕司馬攸?

本來司馬昭生前就在兩兄弟之間搖擺不定,害得司馬炎擔驚受怕。如今齊王在自己上位後仍要出來蹦躂,而他貴為皇族,威望頗高,況且司馬炎本身才能就不如司馬攸,又動他不得。換作你,你怕不怕?

然而,這些都還不是最可怕的。

司馬炎的嫡長子是司馬軌,兩歲便夭折了。按照法理,將要繼承他皇位的是現在的嫡子——司馬衷。

請注意了,這個司馬衷別的沒啥獨特的,只有一個"特長":傻。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司馬衷

沒錯,這貨是個傻子。

這下滿朝文武都炸開了鍋——當年文帝(司馬昭)還在猶豫傳位給誰時,我們都支持你司馬炎。結果你一上來就給我們生出個傻子繼承人,這還怎麼得了?

就在群臣對此憤懣不已時,他們突然想起了一個人——

正是司馬攸

論才幹,司馬攸甚至還要遠勝於司馬炎;論法理,當年本就該是司馬攸繼承大統;論先例,當年司馬師死後,司馬昭不也"兄終弟即"了嗎?

於是乎,朝廷中出現了一大批"為國家長遠未來著想"的人,上書請立司馬攸為"皇太弟",也就是說司馬炎死後讓司馬攸來繼位!

這才是真正讓司馬炎不寒而慄的事情!

可能今天這一章,你已經忘記標題了——為什麼晉朝立國十四年才開始伐吳?

但是,前面所講的司馬炎和司馬攸的事,正是標題的答案!

當晉武帝面臨這樣的危機時,第一反應便是拉攏朝中大臣支持司馬衷,用以對抗新興的"齊王派"(司馬攸即齊王)。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司馬衷是個傻子,要是真正為國著想的國士,怎麼會去支持司馬衷?當然司馬炎也肯定不能再來搞個"XX政變"把反對派和齊王都弄死,那必然是要出大問題的。

還有個更巧的事情,當時以任愷、張華、杜預為首的一批人堅決擁護齊王;而在外的大將羊祜(念hu四聲)、杜預等都和"齊王派"關係特別好。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杜預

這下總算可以初步解釋一下了——如果讓這些有武官集團的"齊王派"在對外戰爭中建功立業,等同於是讓齊王擁有了更高的威望——那樣的話即便自己一萬個不同意,"齊王被立為皇太弟"的事對他們來說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所以司馬炎才萬萬不敢對吳作戰!因為此時的吳國明顯輕輕鬆鬆就能打下來。儘管打得輕鬆,但是統一全國這樣的大功,不是更助長齊王的威風了嗎?

那司馬炎該怎麼做?

這事情又還得從幾個奸臣身上說起。

還記得第三章時策劃"弒君"的賈充麼?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賈充

賈充很早就開始跟隨著司馬家族,併為其出謀劃策。晉朝建國,賈充當然是一大開國功臣,位高權重。而賈充手下,恰好就有了一批龐大的官僚集團,靠著賈充的勢力吃香喝辣。不過賈充此時年老,面對朝中當前最火熱的話題"立齊王還是立太子"他也從不表態,就只想穩定地在中央參與朝政,安享晚年。但是朝中的"齊王派"之一:任愷與賈充關係特差,經常想要排擠賈充。不過賈充可是大晉開國功臣,每次任愷想要"整"賈充都被司馬炎給壓下來了。

晉武帝司馬炎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點。

公元271年,任愷又一次陷害賈充,上書要求讓賈充出任邊疆。這對賈充來說意味著自己將遠離政治中心,將失去現有的權勢!

這次,司馬炎抓住機會——再也不像往常那樣保護賈充,直接了當:准奏!

連賈充自己都傻眼了,皇上今天是吃錯藥了?

可賈充手下兩個叫荀勖(念xu四聲)、馮紞(念dan四聲)的奸臣當然知道,要是自己的靠山賈充倒臺了,這一大幫人都吃不了兜著走!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賈充諫言:

"大人!你把女兒賈南風嫁給太子吧!"

賈充的女兒,正是那個又黑又矮又醜,後來還引發"八王之亂"的賈南風!

賈充一聽大驚:第一,我女兒這個條件晉武帝能答應嗎?第二,太子是個傻子,你可別來坑我!

荀勖、馮紞微微一笑:放心,武帝絕對答應!

果不其然,武帝一聽說賈充提親,立馬同意。這下不僅將賈充留在了京城,反而將齊王派的任愷給貶出京城,遠離政治中心!

看明白了嗎?只要賈充敢和武帝聯姻,等於說賈充是支持皇帝傳位給太子的!賈充勢力龐大,司馬炎想要和齊王派鬥,必須依靠這樣一大幫子人。

在接下來數年間,國中"齊王派"仍不停向武帝進諫滅吳,但武帝始終都沒能理會。頭兒唱這個調,底下的小弟們當然也要跟著哼這個調——賈充、荀勖和馮紞等人也堅決反對伐吳。

不過這個事情一拖拖了十幾年,國內朝臣對司馬炎不伐吳的狀態越來越不滿,到後來這件事實在壓不下去了,再加上主戰派的張華親自給司馬炎講了番大道理——279年,司馬炎終於下令六路伐吳!

司馬炎當然不可能妥協——

他打的是另外一副算盤。

看看這次伐吳的安排——本來一直在主戰的"齊王派"們,不管是張華還是杜預,全部都沒有擔任要職;反而是一直在反對伐吳的賈充,擔任了這次伐吳的最高統帥!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晉滅吳之戰

伐吳過程相當輕鬆——結果後來出了個鬧劇:明明晉軍馬上就要攻下吳國都城了,作為統帥的賈充竟然瘋狂向司馬炎上書:天氣轉暖!趕緊撤退吧!再不撤退到時候軍士們染病了就要出大問題了!

賈充想的啥,司馬炎當然一清二楚——馬上吳國就要滅了,主要功勞當然是那些主戰派們的,賈充自己沒立啥功勞,怕是要權勢衰微了!

不怕,司馬炎已經把事情安排好了。賈充本想撤軍,結果吳國自己投降了!他心想:這下完了。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人大跌眼鏡——滅吳後"論功行賞",以杜預、張華為首的真正立了大功的主戰派們得到的獎賞可謂少得可憐;反觀賈充、荀勖這樣基本上啥事沒幹的反戰派們,不管幹沒幹事一律給強行安上了各種花裡胡哨的功勞,又是封侯又是給大量獎賞的。事後,賈充為首的反戰派,也就是實際上支持傳位給太子司馬衷的"反戰派"們順利留在中央繼續參與朝政;而站在齊王司馬攸那邊的"主戰派"們,全部被大量剝奪兵權(統一了給你兵權方便造反嗎?)出任外地。

司馬炎從271年開始,設計了一個極其龐大的局——終於如願以償,如今齊王派們都權勢不再,他可以順利將位置傳給司馬衷了。

而且還有一件事,徹底斷送了齊王司馬攸的政治生涯——

司馬衷的妻子,也就是賈充的女兒——賈南風,長得特別醜就算了,還嫉妒心特別強。她自己生不出兒子,但司馬衷和其他女人生了兒子——她就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還在懷孕的妃子,一屍兩命。司馬炎聽說之後大為憤怒,本想廢殺賈南風,但考慮到其父親賈充剛剛病逝,這個時候廢殺賈南風不合適,便沒有廢掉賈南風太子妃的身份。司馬衷和其他女人生下來的兒子,便由司馬炎自己偷偷帶進宮裡養大,以免發生不測。

司馬衷的這個兒子叫司馬遹(念yu四聲),據說特別聰明。說來也怪,為什麼司馬衷這麼愚蠢,他兒子就這麼聰明?


西晉建國,為何十多年後才開始發動滅吳戰爭?

司馬遹

有一次皇宮失火,司馬炎站在高臺上觀察火勢。司馬遹當年不過五歲,卻對司馬炎說道:"皇宮禁地竟然有火災,恐怕是有人圖謀不軌,所以爺爺您不應該站在高臺這麼顯眼的地方,以免有人暗中害您!"這一番話讓司馬炎都傻了眼——一個五歲小孩竟然可以說出這樣的話!

司馬炎剛剛開國時,請了人來算他的王朝可以傳至幾代——結果卻讓他大跌眼鏡——僅僅只有一代。司馬炎最初死也不相信,但是看到他兒子司馬衷這麼愚笨,不免有點相信。不過當他看到司馬遹這樣聰明時,他心中便萌生了一個想法——依舊讓司馬衷繼位,並且直接指名道姓讓司馬遹為皇太孫!讓司馬遹來維持大晉天下!

司馬炎現在一有司馬遹這個底兒,二又已經打壓了齊王派的勢力——齊王當然也沒用了。後來齊王被強行遣返封地軟禁,永久失去了當皇帝的資格,不久後憂憤而死。

在伐蜀背後的權力鬥爭後,伐吳戰爭背後亦是長達十五年的政治博弈。這場博弈看似贏家是司馬炎,可事實上——

依舊沒有贏家。

(未完待續)

我是星衍史談,如果您喜歡這個系列,不妨點個贊同、收藏和關注,或者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如有錯誤和其他想法,歡迎發表在評論區!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