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莊寨:重新發現家文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永泰莊寨:重新發現家文化

圖為珠峰寨謝氏家族後人修繕倒塌的廳堂。張培奮攝

永泰莊寨:重新發現家文化

中國歷史上有過數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人口的流動並沒有使中國傳統文化失去光芒,而是經過交流與碰撞,迸發出多樣性的色彩。究其原因,在於遷移中以家為單位,將祖先來源與中原地區聯繫起來,把區域族群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正統性聯繫起來。這種文化創造,始於血緣的認同,更延伸為文化認同,從而深深地印刻在家庭(族)成員的心頭,具有精神意義上的方向感與歸屬感。圖為永泰莊寨建築群中的竹頭寨。賴澤樟攝

每一處看似平凡的鄉村遺產都是一群人的家、一個家族的根,因此從不會被遺忘。家可以小,但家文化的力量很強大。由一家到千萬家,再從一年到千百年,綿延不息的家文化,成為了中國鄉村遺產重要的守護者……

永泰莊寨歷史

演變過程具有普遍性

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福建永泰縣中埔村的林孟美為自己的家族建造了一座“逢源宅”。這座宅院的正面為木結構,其餘三面為夯土牆。但是,牆體較為單薄,這在當時匪寇橫行的環境下,不足以保證家人的安全。於是,林孟美的兒子林程德又在外圈續建了厚重的壘石夯土牆,並增設了跑馬道、鬥型窗、射擊口等。因其新建的外圈牆體呈現八卦形,這座建築又被稱為“八卦寨”。這正是2019年以“永泰莊寨建築群”的名義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5座莊寨之一——中埔寨的由來。

永泰莊寨的出現,與歷史上的移民遷徙有關。明清以降,永泰地區社會動盪加劇,匪患橫行。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各個家族或新建防禦性較強的民居,或在原有民居外圍加築高大的壘石夯土牆,增強防禦功能。兼具日常居住與防禦特徵的地域性民居——永泰莊寨建築逐漸普及。莊寨的建築面積可達到數千平方米,高峰時期可以容納三四百名族人居住。至今,在一些八九十歲老人的回憶裡,依稀還能說出孩童時期在莊寨中躲避土匪的經歷。

因為是供家族聚居,永泰莊寨中的空間結構體現出許多家族文化中對於禮制的凸顯強化。例如:莊寨大多呈現出中軸對稱的空間格局,族人按照房族、輩分等分配居住房間。中軸線上的廳堂是重要的公共空間,尤其以位於莊寨中心的正廳最為重要,屬於全體族人共有,是舉辦婚喪嫁娶儀式的場所。正廳的太師壁在當地又被稱為“公嫲龕”,用於供奉祖先牌位,其前方供桌上還放置有香爐、貢品等。至今,在每年的特定日子,各個家族還會舉辦祭祀儀式,居住在全國各地的家族後人紛紛回到永泰,回到莊寨,祭祀先祖。

從庇護家族的居所到今日的文物保護單位,永泰莊寨的社會價值正隨著時代而發生轉變。其歷史演變過程具有普遍性。

據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達76萬處,而有大量都分佈在鄉村地區。從保護理念探索和保護體系完善等諸多層面,鄉村遺產正受到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的關注。

鏈接——

現在,永泰縣擁有1箇中國曆史文化名鎮、2箇中國曆史文化名村,33箇中國傳統村落。這些村落能夠獲得榮譽與關注,和永泰莊寨密切相關。

永泰莊寨是一種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型防禦式民居。在永泰縣域範圍內保存較完好的尚有152座,其中已有超過40座完成了保護修繕工作。2019年,永泰縣的仁和莊、昇平莊、積善堂、紹安莊、中埔寨 5 座莊寨以“永泰莊寨建築群”的名義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又啟動了申報世界遺產工作。

家文化價值

近年得以重新發掘

新中國成立以後,莊寨中的居民在周邊新建房屋,陸續搬出。進入21世紀,大部分莊寨都已經空置。那些無人居住的莊寨,受到風雨侵蝕,出現了建築整體歪閃、木構件腐朽、地基沉降、屋面漏雨等嚴重問題。已經遷出的後人們不得不思考:不再作為日常居所的莊寨,是否還有保護修繕的必要?當地人用行動給出的答案是:初始功能變化後,莊寨的精神價值反而更加凸顯。

莊寨的廳堂承載了祭祀祖先、傳承家族信仰的功能。在永泰人的觀點中,正廳是供奉祖先靈位的地方,是祖先靈魂安息之所,也就是莊寨中最重要的空間,必須保存下來。省墘寨和石岸寨均已無人居住,外圈的圍牆或人為拆除、或自然倒塌,也都不復存在。但為了祭祀祖先,族人們依然共同出資,合力修繕了正廳。珠峰寨、昇平莊、北山寨、和城寨、積善堂、谷貽堂等眾多莊寨也都針對破敗的情況組織了修繕。樸素的對於祖先敬仰,賦予了永泰莊寨全新的神聖性內涵。

愛荊莊是永泰莊寨自發保護修繕的一個典型例子。2009年,愛荊莊的鮑氏族人舉行祭祀儀式時,發現屋面漏雨。鮑道龍、鮑道鑑、鮑道文等人呼籲族人共同籌集了35萬元人民幣修繕資金,並發動大家捐贈木材用作修繕。後來,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召開的全國鮑氏宗親會議上,愛荊莊又得到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首席專家鮑世行先生等各地鮑氏宗親的支持,展開了全面的修繕工作。十餘年來,愛荊莊的修繕工作從未間斷。鮑氏族人陸續籌款達400萬元,再加上政府下撥的183萬元補助資金,愛荊莊的修繕取得矚目成果,於2018年獲得聯合國亞太遺產獎。

在家族自發修繕莊寨的過程中,離不開永泰縣委、縣政府、村保辦、各級鄉鎮政府等的引導與支持。村保辦最初成立於2015年,全稱為“永泰縣成立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總體協調永泰莊寨保護修繕工作。此外,還需依靠政府進行總體規劃,監督修繕資金的使用,保證修繕材料、修繕工藝符合標準與規範。

自2015年開始,在文化遺產理念驅動下,永泰莊寨的價值逐漸被世人重新認知和梳理。2016年,由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委員會、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國土與文化資源委員會、永泰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福建永泰莊寨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召開,拉開了系統性研究與保護永泰莊寨的序幕。同年也啟動了由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委員會承擔的《永泰莊寨保護修繕導則》編制工作,為莊寨的保護修繕提供指導;由清華大學、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委員會編寫的《永泰莊寨群綜合研究》,為莊寨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提出建議。

多方共同參與

提供有示範意義的經驗

家文化是鄉村遺產產生的重要源泉。家族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山、水、村、田、林的整體格局與祠、廟、民居等物質載體都是構成鄉村遺產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保護過程中,除莊寨後人全員參與,積極捐款捐物,各地宗親也為莊寨修繕與發展獻策獻力。在仁和莊舉辦“紀念張元幹925週年誕辰”活動時,吸引了大批全國各地張氏宗親參加;企業家鄢行莊帶頭捐款130萬元用於修繕榮壽莊,這些都是家文化中宗族血脈的作用。

在當地政府引導下,許多莊寨成立了莊寨保護與發展中心,下設理事會。這類機構在永泰縣民政局正式登記,由永泰縣村保辦進行業務主管。其成員大多數由各自莊寨的家族成員組成,負責莊寨日常管理與修繕,召集與協調各房族親參與維護,與企業、同姓族人聯絡,籌集修繕資金。同時對接政府,代表莊寨申請修繕項目資金,組織舉辦各類活動。

在修繕施工中,採用傳統工匠陪伴式修繕,尊重永泰傳統建造工藝。例如愛荊莊86歲的鮑才堅老師傅、69歲的鮑道龍師傅,都十分熟悉傳統工藝,為莊寨的理論研究與修繕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據永泰縣村保辦主任張培奮介紹,永泰縣專門為莊寨保護修繕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設立了政府獎補資金使用的“四道門檻”:獎補的對象必須是莊寨或屬文物的建築;接受單位必須是法律認可的社會組織;當地獎補對象必須先修,政府才能後補;政府補助必須佔小頭,即不超過總投資的50%。通過這樣的約束,既保障了有限的資金優先使用於具有較高遺產價值的莊寨,又能夠以政府資金為槓桿,撬動民間資源投入。永泰縣財政通過1000多萬元的獎補資金,引導村民自籌了超過2000萬元的保護修繕經費。

針對非文保單位,在村民自籌資金為主的前提下,當地鼓勵村民秉持“不設計、不招標、不外請、不外買”的“四不”做法,降低修繕成本,最大限度發揮資金功能,花小錢辦大事。

莊寨保護既有“門檻”,也有鼓勵;既有所約束,又有所堅持。“堅持運用傳統建築精華,堅持合法流轉民房使用權,堅持傳承傳統建築工藝,堅持重塑善治體系,堅持保護莊寨周邊環境。”永泰提出的莊寨保護“五個堅持”,使其在保護理念與方法的探索中又邁進了一步。

鏈接——

家文化是家庭(家族)歷經繁衍、發展凝結出的文化成果,體現為社會生活中人群擁有共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禮俗習慣、行為方式等。

在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發展史中,家佔據獨特的地位,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在早期氏族社會,家就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基本單元。據專家研究,新石器時代的姜寨遺址是以家庭作為經濟單元,由眾多家庭、家族構成部落。

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發揮了文化傳承、教化族人、社會治理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家國天下的價值體系,是中國人獨特的認同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自我認知與文化認同。

鄉村遺產

顯示出新的社會價值

鄉村遺產在當代的活力,體現出情感維繫、價值認同和文化傳承的社會價值。

永泰莊寨的家族後人們為什麼能夠一呼百應、齊心協力地推動莊寨的修繕和保護呢?仁和莊的張曾全說道:“只是盡我們努力把祖宗給我們的遺產留給下一代,讓他們能搞清楚從哪裡來,讓祖宗的遺產代代相傳。”小學五年級的阮奧陽說:“我長大了還會回到青石寨,因為這裡是故鄉啊。”還有很多村民認為:“莊寨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作為後代讓它破敗不去修,心裡過不去。”雖然已不再作為族人的日常居所,但永泰莊寨仍是人們維繫家族情感,建立文化認同的重要精神象徵。

“兩世積儉勤願子子孫孫勿忘先業,一朝新甲第庶綿綿奕奕長庇後人。”85歲的黃修朗老先生用竹頭寨的這副楹聯來解釋先祖的家風家訓。莊寨寄託著族人的文化溯源與身份認同,莊寨內的楹聯匾額,鐫刻著族規家訓,教化、警醒著宗族後人,不忘尊宗敬祖。晴耕雨讀、兼修文武的傳統教育方式皆在莊寨文化中有所體現。

永泰縣下園村的容就莊將這種家族文化的傳承與價值認同展現得尤為深刻。下園村歷史上共建有一寨九莊,皆為黃氏豪有公及其子孫後人所建,形成了一個大家族因人丁興旺而興建的莊寨群。1986年至1987年間,容就莊因為漏雨而進行過一次大修;2016年又在福州大學李建軍教授的指導下修繕了前埕與莊前道路。當地的黃修基老先生說:“我們每一代、每一輩人都會對莊寨修修補補”。

容就莊內正廳柱上書有一副老楹聯:“修其孝弟忠信,教以禮樂詩書”。黃克煌老先生認為:此楹聯所書乃是黃氏先祖訓誡後人之言,是容就莊價值傳承的精要之義。黃氏族人“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優良傳統,對永泰莊寨的家文化與社會價值做出了有力詮釋。(初松峰 全軼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