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曲拐衚衕兒裡藏著純正京味兒 | 我和我的家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圍繞家鄉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情愫。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家鄉的一山一水,都是鐫刻在我們心裡抹不去的鄉愁。

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鄉》(第一季)音頻節目,自本週起正式上線開播。每期節目將推出一個主題城市,邀請一位青春正能量明星,用筆者獨有的鄉愁情感,配以講述者也為此鄉人的身份,著力刻畫該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現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歡迎收聽:

 

清晨的陽光灑下,首都北京又一次被喚醒。這座城市,有著現代化、前衛的外衣,卻仍飽含古老、深沉的心。新興科技與悠久歷史、時尚浪潮與傳統文化,截然不同的“新”與“舊”將這裡填滿,也給了它獨一無二的名片。

本期《我和我的家鄉》,演員楊冪帶你見證首都的快速發展,也與你分享家鄉衚衕兒裡的人情趣事。

 

日出東方,燦陽盡灑。北京這座古都,在新時代仍飽含“舊”情懷。星羅棋佈的高樓廣廈、阡陌縱橫的公路,與紅牆碧瓦的古建築、曲裡拐彎的衚衕共同點綴,散發出前沿與古老交織的獨特氣質。

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創中心,北京是承載著兩千餘萬人生活的首都。但在北京人眼裡,這裡不僅是首都,更是我們每個人深深眷戀的故鄉。

 

“北國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裡的秋天,讓郁達夫“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從雨後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裡的玉泉山的塔影,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裡的景緻,更是讓老舍“想念到就要落淚”。

 

關於北京,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但又有相同的烙印——是被褪色的“紅”粉飾的長安街,是見面那句“吃了嗎您?”更是割捨不掉的豆汁配焦圈。

 

  若要尋老北京的韻味,還得到衚衕裡串一串。

衚衕,在喧囂的鬧市裡永葆一份靜謐,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留存悠然的浪漫。灰色的磚牆、刷著紅漆的窗,大雜院裡裝著市井老百姓的酸甜苦辣。

 

跟著頭頂的鴿哨聲、踏著飄落的楊樹葉,便到了拐不完的衚衕。“出門啊?”“今兒個忙呢?”都是這裡每天必有的問候,其中蘊藏著老北京的“寶藏”——“京片子”。

 

最好的朋友叫“鐵瓷”、漂亮姑娘叫“尖果兒”、尋開心叫“逗悶子”……幾人聊天時,若一人要先走,得說“我跟您告假”,對方會答“您至公”;小輩說起老人稱“怹”而不是“他”;老輩遇上小夥子也會喊一句“他大哥”,藉著孩子們的稱呼表達自己的尊重……其實,北京話的本意就是打心眼兒裡的謙遜與尊敬。

 

  老一輩口中的衚衕生活,還要更添幾分味道,那便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兒。

你幫我看個孩子,我幫你照顧老人,誰家做了好吃食一塊分享。一家有事,全院幫忙,遠親倒不如這暖心的近鄰。

 

夏季的夜晚,人們便在樹下支起小桌喝茶、“侃大山”,偶有幾聲走街串巷的叫賣。老人們架上躺椅,一把大蒲扇掃走悶熱。“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孩子們的童謠聲聲悅耳,拍三角、彈球、跳皮筋……必得跑出一身汗才能盡興回家。

日子一天天過去,平凡卻不普通,因為北京人會在這平淡的日子裡苦中作樂,怡然自得。人們真摯的情感,也在這日子裡越熬越濃厚,越過越純粹。

 

衚衕裡還住著不少“大神”,侍弄著他們玩了一輩子的“玩意兒”。養蟲人將蟋蟀視若珍寶,盼著自己的蟲成為“常勝將軍”;養鴿人一天兩次喂鴿,說起自家鴿子便讚不絕口……時尚浪潮漲退,而他們卻執著地堅守著傳統文化。

 

衚衕,是北京人永遠的家,也是北京這座城市的根。無論走了多遠,總會回家,總會思念那碗熱氣騰騰的炸醬麵。

 

隨著時代的更替,咖啡館、酒吧、livehouse等多樣的文化流入衚衕,和北京“土著”產生意想不到的碰撞。

在步履不停的建設中,北京愈發強大。2020年1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許多外地人、外國人被吸引至此,以自己的所能為北京添磚加瓦,也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豐富。

這裡,不僅令北京人驕傲,也為世界所稱道。

 

紫禁城古舊的城牆外是前衛的多元文化,京城的歷史厚重感裡融匯現代化氣息。前進的車輪碾過,變化的是城市的樣貌,不變的是那股精氣神兒。未來,既古老、又先鋒的北京也會將這份與眾不同的精彩盡情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