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仁懷丨從貧困村到“大學生村”的蛻變-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在貴州省仁懷市,就有這麼一個貧困村,村裡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從2014年至今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302人,在全國都十分罕見,這一現象也得到了新華社、人民日報和省內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今年,村裡又傳來了喜訊,68人參加高考,55人考上二本以上院校,升學率高達80.5%,它就是當地有名的“大學村”——新田村。

窮則思變 讀書才有出路

仁懷市大壩鎮新田村是貴州省一類貧困村,也是仁懷市9個極貧困村之一。由於山高坡陡、縱橫切割大、土地貧瘠,加上村民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貧窮落後”一直當地難以擺脫的標籤。

雖然生產條件差、收入低,但改變命運的思想卻一直紮根在當地群眾的心中,家長們從小將“想要走出大山,就必須要讀書”的思想灌輸給孩子。 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家長們省吃儉用也要供孩子上學,不少讀初中的孩子住不起校只能走讀,一天來回要走幾公里,放學回家的路上,李子、紅薯、野果就成為他們充飢的“美食”;在縣城裡讀高中的孩子,每週就從老家帶點酸菜、酸蘿蔔絲等醃菜,用塑料口袋紮好當做“口糧”。雖然困難重重,但新田村的學子們卻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條希望之路。

或許同屬於貧困的角落,新田人逐漸形成了一種相互支持鼓勵的“抱團取暖”精神。從80年代開始,無論哪家孩子考上中專、大學,只要經濟上有困難,村裡人都會相互幫助,把捨不得吃的土雞、雞蛋賣了,每家給大學生湊一二十元錢,放著鞭炮歡送他們走出村子。有些從新田村考出來的師範院校學生,也會回到新田村支教教書。這種守望相助、聚力傳承,更加夯實了新田村的教育基礎,在全村形成了共抓教育的良好氛圍。

新田人懂得投資理論,家長們普遍認為,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早在十年前,石子坪組的楊啟雄,同時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兩個上高中,他白天在私營酒廠烤酒很辛苦,有時晚上還要去找第二份職業,妻子在老家種高粱,還要種蔬菜背上街賣,自己的土地不夠,還要租用別人的土地種。

他們兩夫妻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初中生,那時條件不好,初中畢業後只好回家種地。他希望自己的故事不要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所以即使再苦再累、省吃儉用也要供孩子讀書。他說:“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雖然現在很辛苦,把有限的錢放在培養孩子身上,孩子們有了知識,就有了改變生活的力量。”

今年新田村的學子們又考出了好成績,成績出來那幾天,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每天都會利用村廣播播報村裡學生高考的情況,與村民們分享這份喜悅。廣播的聲音傳遍了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村民們由衷地為學子們高興。“今年我們村又考了50多個大學生,現在外面的人都說我們新田村是‘大學村’,我聽到很驕傲,也感到很自豪,現在我們村都不比誰家有錢,誰家房子大了,都是比誰家娃兒考得好,誰家大學生多!”村民李洪釗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除了通過廣播播報、張貼喜報等形式,每年高考結束,新田村都要舉辦主題為“感黨恩·報桑梓”金秋助學活動,其中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們進行主題演講,向村裡的“學弟學妹們”傳授學習經驗,分享學習方法。每到這個時候,村裡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會被家長帶來“聽課學習”。在孩子們的眼中,“偶像”就是一個個拿著鮮紅的錄取通知書,站在臺上自信演講的哥哥姐姐們,耳濡目染下,“一定要好好讀書,改變命運”的思想也逐漸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更發芽、拙長成長。

教育扶貧 點亮夢想之燈

新田小學於1908年建校,是新田村的第一所小學,走進這裡,朗朗的讀書聲從學校裡傳來,孩子們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上課,臉上流露出自信的表情,窗戶外是平整的操場,綠綠的樹蔭。這所有著百年曆史的鄉村小學,見證了新田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2013以來,仁懷市投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40多億元,用於改善校園環境,完善教育設施設備。位於新田村的新田小學和沿河小學也都在改造薄弱學校的範圍內,其中,新田小學投資300多萬元,沿河小學投資100多萬元,學校修起了籃球場、乒乓球檯、體育健身器材、學生餐廳、功能教室、教師宿舍、辦公室、公廁等設施,一點也不遜色城裡的小學。通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不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成長“起點”,既守住了“保基本”民生底線、有力推進了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也有效增強了貧困地區發展後勁、縮小城鄉區域差距。

學校的鉅變讓新田小學的校長馮世國深有感觸。“以前學校沒有改造提升前,環境差,設施設備也不完善,老師想要培養學生全方位發展是比較困難的,但如今,隨著學校基礎設施變得越來越齊全,孩子們上學的環境更好了,我們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特長和技能,孩子們也越來越自信!”

新田小學五年級學生蔡連美是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雖然家裡條件比較困難,但這個小姑娘卻成績優秀,年年都拿三好學生。她告訴記者,她能夠讀書,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每年政府都會發放1000元的生活補貼給我,學校還可以吃免費的營養午餐,老師也很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

2014年以來,仁懷市累計資助學生800132人次,資助資金46808.215萬元。新田村所在的大壩鎮,也依託政策優勢,全面落實了義務階段國家“兩免政策”、寄宿生生活補助和建檔立卡學生教育扶貧政策,紮實開展控輟保學、送教上門等工作,確保學生“多渠道”享受教育機會,打通了貧困學生資助、保學、送教的“最後一釐米”。

在基礎保障上,新田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組也隨時解決學生面臨的困難。由仁懷市文體旅遊局下派的駐村工作組同村黨支部配合,在進行群眾遍訪、回訪同時,積極對接企業、個人,開展學生校服費募捐、家庭困難救助,利用群眾會、院壩會,對群眾開展教育扶貧政策宣傳、思想動員,實地解決學生讀書的困難和矛盾,拔掉了群眾的教育“病根”和“窮根”。

社會關注 愛心湧動鄉村

和蔡連美一樣,楊超也是新田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今年參加高考的他,考出了505分的好成績,上了理科一本線,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母親十分開心,更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讀大學不僅有國家和市級的助學金,村裡還將發放2000元的教育助學金,孩子的學費根本不用愁。“去年我家也脫了貧,今年娃兒考上大學,可以說是喜上加喜!”楊超母親方三滿臉笑容地說。

村裡的這筆助學金是來自愛心人士的捐贈。從2016年起,大壩鎮每年組織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在活動中,愛心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向準大學生、優秀大學生、貧困學生捐贈資金,發放獎勵。近幾年來,大壩鎮已通過助學活動資助學生847人,資助金額200餘萬元,愛心款主要用於圓寒門學子的大學夢、表揚優秀教師和學生、為學校購置課外讀物等。

“獻出一份愛心,托起一個希望。仁懷市各酒企歷來就有尊師重教、捐資助學的優良傳統。”仁懷市茅臺鎮金醬酒業已連續3年參加大壩鎮捐資助學活動,累計捐款近5萬元,該酒企負責人汪洪斌告訴記者,“新田村的學子在逆境下依舊年年考出好成績,我們也深感驕傲和自豪,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捐贈,帶動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資助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助力他們實現求學夢想。”

隨著新田村考上的大學生逐年增多,“新田現象”也引起各方關注,捐贈資金也從2016年的10多萬增加到2020年的36萬元。加上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越來越多優秀大學生選擇回鄉創業,改變家鄉。如今,新田村發展起了花椒產業、生豬產業、蛋雞產業……2019年,新田村實現全員脫貧,教育扶貧在其中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說起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分管教育的大壩鎮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心中感慨萬千:“如今的新田村,在教育方面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考出去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學村,讓人感動的是,不少畢業的學生已經開始反哺家鄉,有的開辦企業,有的捐資助學,為新田村奔小康注入了青春活力。”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正是有了政府重視,家庭關注,再加上教育部門對工作的補短建強,現在新田村走出來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廣。新田村的學生仍舊每年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奮力走出大山的新田孩子,也正在用“新田現象”,創造教育改變命運的“新田奇蹟”。(仁懷市融媒體中心 王鶯樺 通訊員:楊永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