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商河、濟陽和平陰

平陰縣別稱“玫城”,距省會濟南市60千米,與肥城、東平、東阿、長清等縣(市)區接壤。總面積827平方千米。因地處古東原之陰,東原砥平,故名平陰,此係以“平陰”命名之始。隋代大業二年(606年)設平陰縣。南部有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東平湖潤澤,被譽為中國玫瑰之鄉、中國阿膠之鄉、和聖柳下惠故里。下轄2個街道、6個鎮,戶籍總人口達37.49萬人。

濟南的商河、濟陽和平陰

平陰境內多山,凡乎遍佈全境,為泰山西伸餘脈,其脈絡整體呈西南走向。縣境內有大小山頭800餘個,海拔400米以上的16個,其中大寨山為全縣最高峰。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多春旱,春季升溫快,夏季來得早,夏初常有乾熱風。四季總的氣候特徵是: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一年當中秋季氣候最宜人。河流分為過境河流與境內河流,過境河流有黃河、匯河,境內河流主要有浪溪河、玉帶河、龍柳河、錦水河、安欒河等。以縣城東南分水嶺為界,形成黃河、匯河兩大水系,縣境西部、北部的水流入黃河,東南部的水流入匯河。

濟南的商河、濟陽和平陰

平陰縣是“玫瑰之鄉”,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以花大瓣厚色豔,香味濃郁,品質優異馳名中外。民國四年(1915年),平陰玫瑰酒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獎”。1983年在全國玫瑰花科研會議上,平陰玫瑰被確定為全國推廣的優良品種,平陰縣為全國優良玫瑰繁育基地。

商河縣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濟南市的北大門,東靠濱州市的惠民、陽信,西與德州市的臨邑毗鄰,南臨濟陽區,北與德州市的樂陵接壤。縣境呈菱形,南北最長51千米,東西最寬43千米,總面積1162平方千米。下轄1個街道、11個鎮,常住人口58.06萬人。

濟南的商河、濟陽和平陰

商河鼓子秧歌是中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瑰寶,列山東三大秧歌之首,是漢族北方四大民間舞蹈之一。1955年、1980年兩次組成農民鼓子秧歌隊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均獲優秀獎,1989年參加“中國舞蹈蓉城之秋”舞蹈大賽,獲得最佳節目、最佳方隊、最佳組織工作三項大獎;1992年參加瀋陽“國際民間舞蹈藝術節”獲特等獎,1996年國家文化部命名商河縣為“民間藝術之鄉”。

濟陽區位於魯西北平原的南部,是省會濟南的近郊區。南靠黃河,西鄰齊河縣,北依臨邑縣與商河縣,東接惠民縣,總面積1076.2平方千米。下轄6個街道、4個鎮。

濟南的商河、濟陽和平陰

濟陽境內有西周貴族墓群、玉皇冢等20處古文化遺址及孔子聞韶臺遺址,黑陶工藝和鼓子秧歌聞名,先後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蔬菜產業先進縣等稱號。濟陽區黃河流經區境南部、東部4個鎮辦63千米,徒駭河、土馬河流經區境北部5個鎮辦,橫貫東西56千米,另有提水渠26條、排水渠14條等大幹支流,遍佈濟陽區。其中,黃河從崔寨街道解家村入區境,自西南而東北流經崔寨、回河、曲堤等8個鎮辦,過境流長56.5千米,灘區面積53.4平方千米;徒駭河過境流長56.4千米,流域面積880多平方千米;土馬河過境流長18千米,流域面積150多平方千米。

濟南的商河、濟陽和平陰

濟陽鼓子秧歌,孕育於商周,形成於唐宋,興盛於明清,鼓子秧歌與海陽秧歌、膠州秧歌並稱山東三大秧歌。濟陽鼓子秧歌傘、鼓、棒、花齊全,套路變化繁多,動作粗獷豪放,節奏歡快熱烈,氣勢恢宏磅礴,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是民族舞蹈藝術中的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