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漠駝鈴,只知西漢?來看盛唐之下那輝煌又短暫的絲綢之路

無涯廣漠、漫天黃沙、聲聲駝鈴,這是絲綢之路,印刻著文明發展的脈絡。這,便是歷史存在的痕跡。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出現在1877年出版的國外著作《中國》一書中,作者李希霍芬是德國的一位地質地理學家。自西漢起,溝通中西的要道,最先並且主要進行的是商業貿易,貿易中精美華貴的中原絲綢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絲綢之路”四字極為貼合,彷彿是為這條貿易商路量身打造。從此,“絲綢之路”被大眾所認同,沿用至今。

廣漠駝鈴,只知西漢?來看盛唐之下那輝煌又短暫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起源

絲綢之路一般分為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不同於現今,古代時對航海事業的探索和發展遠遠滯後於陸地,所以古代的絲綢之路多指陸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正式開闢,有史可考是在西漢,《漢書·西域傳》中記載:

漢興至於孝武,事徵四夷,廣威德,而張騫開西域之跡。

公元前138年,也就是漢武帝建元三年。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個皇帝,彼時是西漢王朝最為繁榮強盛的時期。漢武帝命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俘虜,輾轉13年後回到長安。之後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出兵匈奴,用44年的時間徹底打敗了匈奴。

期間,公元前116年,張騫二次出使西域,意義重大。他和他的使團由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同時,張騫攜帶送給西域各國的禮品,金帛牛羊數萬。其中中原獨有的絲綢,傳播到了西域各國。西漢用商業貿易打通了中原與中亞、西亞各國的屏障。自此,絲綢之路基本幹道形成

之後,經過朝代的更迭,絲綢之路在盛唐時期步入繁榮。

廣漠駝鈴,只知西漢?來看盛唐之下那輝煌又短暫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黃金時期

唐朝是歷史上有名的鼎盛時代,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向世界展示了繁榮強大的唐王朝。在這個時候,唐太宗勵精圖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國家的經濟得到了快速地恢復和發展。兵強馬壯,社會穩定,為絲綢之路進入“黃金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麼絲綢之路是如何在唐朝達到繁榮頂峰的?

最需要一說的便是唐律的推行。唐律為絲綢之路的發展提供了保障。作為唐朝法律的一部分,唐律主要包括國家安全、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這三個方面。《唐律疏議》中有提到:

(針對國家安全)諸謀叛者, 絞。已上道者皆斬。妻、子流二千里。

(針對人身安全)諸謀殺人者, 徒三年, 已傷者, 絞;已殺者, 斬。

(針對財產安全)諸強盜, 不得財徒二年;一尺徒三年, 二匹加一等;十匹及傷人者, 絞;殺人者, 斬。

這便是唐律,嚴格、強制、廣泛又穩定,很好地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發展。

從來,法律的存在向來是為了保障大眾權益。因為絲綢之路主要是以跨國貿易交流的形式而發展的,只有環境安定,人心無憂,才能達到文化以及思想這樣較高層次的交融。絲綢之路上沿途有很多地方是屬於唐朝的領土,當然也涉及很多個國家。

國門大開,促進國家綜合發展是事實,當然提防野心未知的部落國家也是首要之事。就比如東突厥,總會在你專心搞發展的時候,興致勃勃地搞偷襲。所以,兵強馬壯是必要又充分的條件。所幸,鼎盛時期的唐王朝,有能力守住國家、守住子民,無人敢犯、萬邦朝賀。

除此外,貞觀十四年(時年公元640年),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統轄西域地區,進一步加強西域邊疆地區的行政和軍事管理,為絲綢之路的繁榮暢通保駕護航。

廣漠駝鈴,只知西漢?來看盛唐之下那輝煌又短暫的絲綢之路

唐三彩駱駝

絲綢之路下的唐王朝

說到唐朝絲綢之路,不得不提的就是胡商慄特帶來的文明交融。慄特商人,是唐朝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到中原經商的胡人。中亞胡商粟特,後來被稱為“昭武九姓”。他們憑藉絲綢之路,通過貿易交流,成功地溝通了中原與北方民族及印度。慄特文明對於中原文明影響極為深遠。唐王朝對於外來者能夠很好地接納,就比如後來跳胡旋舞的胡人安祿山, 被唐玄宗排除萬難地重用了。

中西文化交融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新唐書·車服志》中有記載到:

宮人從駕, 皆胡帽乘馬, 海內效之。

寫的是在唐朝宮廷及民間,穿胡服的一個常見現象,中原人民並不排斥“胡化”。唐朝詩人王翰詩作《涼州詞》中也寫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雖然是一首邊塞詩,其中提到的葡萄美酒,便是慄特人在中西貿易期間文明交流的成果。葡萄酒以葡萄為原料,口感清新香甜,比之中原地區的酒麴所釀的酒,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且酒精度不高,適於女子飲用,不管是宮廷還是民間,

葡萄酒受到了大眾青睞

白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中寫道:

胡麻餅樣學京城,面脆油香新出爐。

這描寫的便是“胡餅”,是汴京的網紅美食。現今以它為原型,發展成了深受我們喜愛的早餐美食——“燒餅”,芝麻紅豆餡、香菇肉沫餡、韭菜豆腐餡兒,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流傳至今,“胡餅”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很受歡迎美味早餐

廣漠駝鈴,只知西漢?來看盛唐之下那輝煌又短暫的絲綢之路

胡餅

在藝術方面,中西交流也是影響頗深。古代建築常見的威嚴巨大的石獅子,既是裝飾建築,也是看門守護用來避險的吉祥之物。發展後期,它的擺放、它的類型都有極為細緻的講究。包括後來的民間舞獅,它們的原型便是慄特人進貢而來的獅子。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中國陶瓷史上,無人不知的唐三彩。唐三彩吸收薩珊與粟特人所帶來的中西亞波斯及伊朗文化,進行中西結合,將異域文化融入唐代精妙的釉彩工藝。唐三彩的發展記錄了文明的交融,也將自身在文明交融中推向了頂峰。

文明的交融,涉及了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宗門教派流入,各類寺廟的修建興起),其中我們熟知的佛教,第一次傳入中原,絲綢之路功不可沒。我們清楚地知道,在絲綢之路的溝通下,中原海納百川,為後世民族的多元化埋下了伏筆。

廣漠駝鈴,只知西漢?來看盛唐之下那輝煌又短暫的絲綢之路

神鳥神獸紋嵌綠松石金胡瓶


絲綢之路的沉寂

唐王朝的輝煌與短暫,映射了絲綢之路的繁榮與沒落。封建體制的弊端在全盛後期迅速凸顯出來,唐王朝的繁盛也在安史之亂髮生後戛然而止。為君者,不思百姓不念國家,縱情聲色貪圖享樂;為臣者,不思諫言不理髮展,嫉賢妒能徇私誤國;為民者,憂思難安飽受壓迫。皇權旁落,驕奢淫逸的統治階層,他們看不到民生之多艱,看不到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之後種種已是積重難返,面對愈演愈烈的內外矛盾,任誰有心卻也無力。唐太宗一直以《荀子.哀公》中的一句話為金科玉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為君者,不能承其重,就要受其果。

安史之亂成為了陸上絲綢之路沒落的誘因。唐朝中期時,隨著航海事業的進步,絲綢之路已經開始由陸地向海上轉化。尤其是明初鄭和下西洋之後,海上絲綢之路達到巔峰狀態。再之後是我們熟知的,說不上開放的明清兩代,開始關上國門。海禁政策的施行,使得海上絲綢之路也逐漸沒落。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已成為歷史,但盛極一時的絲綢之路見證了歷史文明的交融,是溝通各國的有效紐帶。他,是歷史的財富,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創舉。對於今日戰略性“一帶一路”的推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廣漠駝鈴,只知西漢?來看盛唐之下那輝煌又短暫的絲綢之路

唐三彩馬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賬號:梅九說。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贊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