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三州分別改名為興義、都勻、凱里?你是否表示支持

大代表瓦標龍曾在《關於更改貴州三個自治州名稱稱謂的建議》中表示,黔南州、黔東南州、黔西南州稱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比較陌生,也容易混淆,不利益三州的品牌打造和宣傳推介。因此,他建議將黔南州改為都勻州,將黔西南州改為興義州,將黔東南改為凱里州。

貴州的三州分別改名為興義、都勻、凱里?你是否表示支持

這個提議出現後,網上就出現了許多議論。有人表示這是折騰,沒有必要。有人認為這樣更有利於旅遊宣傳,很有必要。放眼全國,以州府名字為全州名字的還不少,如大理州、恩施州、涼山州、紅河州等。全國的30個民族自治州中,按照方位來命名的只有8個,其中貴州佔據三個,其他的五個分別是甘南州、湘西州、海南州、海北州、海西州。因此,我是比較認同改名的。

我為什麼支持改名呢?第一點,改名後,讓地名更容易清晰,不容易混淆。現在很多外省人對黔南、黔東南、黔西南三個州的名字表示腦殼痛。而黔南州表面上有“貴州南部”的意思,實際上其“版圖”都跑到了黔中,接壤了黔東北和黔北。第二點,興義、都勻、凱里的城市名字更具有代表性,例如許多外地遊客來了西江苗寨,他們自己並不知道到達了雷山縣,反而認為自己在凱里。第三點,除了凱里沒有多少歷史底蘊之外,興義和都勻都十分具有歷史底蘊。

貴州的三州分別改名為興義、都勻、凱里?你是否表示支持

興義

現在我們來看看興義和都勻的歷史底蘊。唐朝時期,設置了盤州,意思為盤江之州,州治在今天的興義市境內。明朝後期,設立了南籠府,府治在今安龍縣。清朝嘉慶年間,改南籠府為興義府,管轄盤江八屬。新中國成立後,設立興義專區,管轄興義、盤縣、普安、興仁、關嶺、貞豐、安龍、冊亨、望謨、晴隆10個縣。1982年,才將興義專區撤銷,改名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勻最早得名於五代時期的都雲縣。元朝時期設置了都雲軍民長官司。明朝初期,認為“雲之為物,變化莫測”,於是改名為“都勻”,設置長官司、安撫司以及都勻衛。1494年,改設都勻府,管轄都柳江上游地區。新中國建立後,先後被稱為“獨山專區”“都勻專區”“貴定專區”。1956年,改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從上文來看,黔西南原本的地名就是興義,黔南的地名原本就是都勻,而且都擁有至少200年的歷史,而黔南、黔西南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因而恢復原名更加合適。

貴州的三州分別改名為興義、都勻、凱里?你是否表示支持

都勻

至於黔東南,情況則比較複雜。從文化和民族分佈來說,黔東南分為沅江上游區(漢文化圈)、苗嶺地區(苗族)、都柳江地區(侗族)。如果按照歷史區劃來說,主要分為兩部分,北部歷史上屬於鎮遠府,南部屬於黎平府。民國時期,總隸屬於黔東道,治所在鎮遠。建國後,設置了鎮遠專區。1956年,撤銷了鎮遠專區,設置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在凱里。

這意味著,黔東南實際上就是對過去鎮遠府的繼承,只是駐地從鎮遠轉移到了凱里。如果按照駐地來命名,黔東南改名凱里也是可以的。

貴州的三州分別改名為興義、都勻、凱里?你是否表示支持

凱里

任何一個地方改名都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改得不好,可能會對地方的影響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徽州改名黃山就是一個例子。而改名成功,就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如下關改名大理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名,也推動了大理的旅遊業發展。那麼針對貴州三州的改名,你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