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點贊,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改字徵仲,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父文林曾任溫州永嘉知縣。他幼習經籍詩文,喜愛書畫,文師吳寬,書法學李應禎,繪畫宗沈周。少時即享才名,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然在科舉道路上卻很坎坷,從弘治乙卯(1495年)26歲到嘉靖壬午(1522年)53歲,十次應舉均落第,直至54歲才受薦以貢生進京,待詔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場腐敗,一再乞歸,57歲迴歸故里,潛心詩文書畫。他通曉各科繪畫之藝,擅長各種細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筆能力極佳,80多歲時還能十分流利地書寫蠅頭小楷竟日不倦。

繪畫上與沈周共創“吳派”,又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書法上與祝允明、王寵並譽為“吳中三家”。 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頫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溪橋策杖圖》

《溪橋策杖圖》軸,紙本,墨筆,縱95.8釐米,橫48.7釐米。畫中描繪古木森鬱,山谷幽靜,溪上水波不興,一人佇立橋頭,策杖觀流。作品明顯地帶有取法“元四大家”中倪瓚、吳鎮的痕跡,作者很好地將倪瓚細筆疏皴的山石和吳鎮粗筆濃墨的樹木結合在一起,用筆沉穩雄健,韻致醇厚,加上近景的細緻刻畫和遠景的虛化表現,突出了文人優遊山林、怡然自得的精神狀態。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送潞南公祖先生述職詞》

《送潞南公祖先生述職詞》軸,絹本,行楷書,縱171.8釐米,橫83.3釐米。此幅是文徵明為“送潞南公祖先生述職”而作的一首詞(詞前有序),並以行楷書寫之,與王谷祥、欽泰、楊可等其他14人共同贈給德輔盧君。從文徵明款署所言“前翰林院待詔”推知此軸書寫年代當在明嘉靖五年(1526年)之後,是其中年以後的作品。此件書法楷書中兼有行書筆意,勁秀而不失穩重,結字工整,乃用心之作,反映了作者對受書人的敬重之情。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新燕篇》

《新燕篇》卷,紙本,行書,縱30.6釐米,橫713.6釐米。釋文:新燕篇:杏花飛飛春燕來,主人花下新堂開。花間相見驚相識,綠樹東風捲簾入。漠漠疏煙碧草齊, 斑斑小雨春泥溼。城中甲第連雲起,畫棟□□(缺 “朱甍”兩字)春旖旎。故壘寧(文氏五家集為“能”)無繡幕思,多情卻向茆(文氏五家集為 “茅”)簷底。茅簷日暖繡幕寒,去來只作尋常看。乃知物性無新故,世情(文氏五家集為“人”)自爾分貧富。我家舊宅經幾遷,僅有此屋三年前。一朝差池忽在眼,便覺華煥生榱椽。不嫌香土汙(文氏五家集為“汙”)書帙,時有飛花落舞筵。人言禽鳥地氣先,主人貧病何當痊。人生未怕常貧賤,但願年年見新燕。庚戌三月四日書於玉磬山房,時年八十又一,徵明。

《新燕篇》為文氏自作七言古詩,載《文氏五家集》卷四。此卷為其八十一歲所書,據記載他在七十五歲、八十七歲時分別書過此詩,其書體不一,長子文彭在晚年也書過此詩。文徵明行書主要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智永,運筆遒勁流暢,而晚年大字學黃庭堅,風格蒼勁秀逸。此卷學黃庭堅,筆畫伸展誇張,章法富有創造性。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茶具十詠圖》

《茶具十詠圖》軸,紙本,墨筆,縱136.1釐米,橫26.8釐米。圖繪青山之下鬱樹成蔭,兩間茅屋在藩籬之內,主人趺坐於室內,書、壺伴其左右,另一間屋內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從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穀雨前三天,蘇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舉行茶葉品評盛會,作者因病未能參加,其好友送來幾種好茶,於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飲,自己品評茶葉之高下,自得其樂。不禁想到唐代詩人皮日休《茶中雜詠•茶具》、陸龜蒙《和茶具十詠》詩,於是緬懷他們的唱和雅趣,詩興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畫面構圖充盈,橫狹而縱高,主題突出,筆法細勁,用墨澹雅,蘊藉著濃郁的文人儒雅氣質。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枯木疏篁圖》

《枯木疏篁圖》軸,紙本,墨筆,縱88.2釐米,橫47.8釐米。此圖繪古松如龍,虯幹曲枝,老氣橫秋;疏竹翠色盎然,叢簇紛披。畫家運用自己在書法尤其是行草書方面的高深造詣和雄放的筆力,以溼潤淋漓的墨色自由揮寫,既表現了雨後竹樹蒼潤欲滴、秋意漸濃的狀態和美感,也反映出作者安逸閒適的放鬆心態,是文徵明盛年粗筆繪畫中具有較強筆墨個性和詩化意境的作品之一。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曲港歸舟圖》

《曲港歸舟圖》軸,紙本,墨筆,縱115釐米,橫33.6釐米。本幅自題五言詩並署:“雨絕樹如沐,雲空山欲浮。草分波動處,曲港有歸舟。徵明。”鈐“徵仲父印”(白文)印。本幅有明彭年、陸師道、王穀祥及清乾隆帝題詩共四則。作品曾經清內府收藏。近代龐萊臣《虛齋名畫錄》著錄。畫中描繪山間雨後的景象,雲霧蒸騰,林木蔥鬱,筆墨工穩細潤,意境清新幽靜,是文氏細筆山水畫的代表作。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張梅雪壽詩》

《張梅雪壽詩》軸,紙本,行書,縱137釐米,橫67.3釐米。此幅為七言律詩一首,書學張旭、懷素體,運筆遒勁流暢,筆法恣肆,跌宕起伏富有節奏,具晉唐書法的風致。本幅自稱“前翰林院待詔、將仕佐郎兼修國史”,應是文徵明在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57歲告歸之後所寫。釋文:詩壽梅雪張翁八十,布衣韋帶自逍遙,坐閱承平恰五朝。優老適膺明主詔,慶生聊寫太平謠。童顏鶴髮真難老,翠柏蒼松本後凋。此日華堂稱祝處,暗香寒雪見高標。前翰林院待詔、將仕佐郎兼修國史、長洲文徵明書。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赤壁賦》

《赤壁賦》頁,紙本,小楷書,《赤壁賦》縱24.9釐米,橫18.8 釐米,《後赤壁賦》縱24.9釐米,橫18.7釐米。《赤壁賦》與《後赤壁賦》是中國古典文學名篇,也是古今書法家所喜書的題材。文徵明書此二賦前後相距二十五年,書法清勁蒼潤,一筆不苟,既體現了其藝術功力,又可見其筆法之變化。前頁小楷遒勁秀拔,後頁則已見瘦勁蒼老,但無衰敗之氣。文氏書法以深厚功力見稱,史載其九十歲尚能書蠅頭小楷。此書取法《黃庭經》、《樂毅論》,方整中有溫純精絕之古意,是文氏小楷書的代表。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蘭花圖》

《蘭花圖》扇,金箋,墨筆,縱16.8釐米,橫50.9釐米。此圖繪蘭花與荊棘相伴而生的田野風光。文氏以揮灑豪放的筆墨,表現蘭葉搖曳之美;以遲緩的中鋒運筆,表現荊棘的堅韌而多刺。在一件作品中將不同的物象施以迥異的筆法,由此可見文氏所具的高超繪畫技法。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紅杏湖石圖》

《紅杏湖石圖》扇,金箋,墨筆,縱18.5釐米,橫51.5釐米。這是一幅文徵明送與做官友人的畫作。圖繪有著皺、漏、透、瘦之美的太湖石與體態婆娑的杏樹相佐相依的小景。文徵明以工繪山水畫著稱,偶爾繪人物和蘭竹,以杏樹為主題的畫作僅此一幅扇面畫,非常難得。此圖佈局巧妙,石與樹一左一右,呈揖對之勢,石以其堅實的質感托出樹木的柔媚,增添了畫作的剛柔之美。全畫於蒼潤純熟的筆墨間流露出文人畫娟雅之氣。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