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暖心能懟人,十足的槓精,卻不會玩套路,他就是孔融。
“融四歲,能讓梨。”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尤其讓小孩子聽得耳朵快起繭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就是一枚妥妥的小暖男,因為謙讓、懂禮貌、暖心窩。
人總是要變的,長大後,他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槓精”。
他是孔聖人的後代,地位極高,才思敏捷,頗有學問,鋒芒畢露,恃才放曠,口無遮攔,只要自己爽了哪管他人。
他懟的人很多,尤其看曹操不順眼,估計原因一:他的出生,曹操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那時宦官都是不受待見的,這也被後來士人輕蔑並抓住把柄不放的原因。原因二:曹操的為人,多面,善變,陰險,多疑。
曹操也看孔融不順眼,即使是孔子後人,不在乎。他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孔融就要大放厥詞,議論紛紛。孔融就想跟曹操一槓到底。
反對禁酒令
曹操頒佈禁酒令,自然有他的道理。不過不喝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簡直受煎熬,放眼望去哪個文人墨客不喝酒,孔融就看不過,公開反對寫了一篇《難曹公表制酒禁書》,引經據典地說喝酒有多好。
反對恢復肉刑
當時天下大亂,多生罪犯,曹操想通過法家的點子,以震威懾。骨子裡就有崇尚法家的曹操,深知必有效果,正如當時商鞅變法一樣,最後讓秦國國力強盛。但是孔融又來抬槓了,舉了司馬遷遭遇宮刑的例子來進行反駁。
討論曹操家庭生活
“武王伐紂,獲妲己而賜予弟弟周公”當然這是孔融瞎編的,子虛烏有的事情,他就是想諷刺曹操和曹丕,當時在徵袁紹之戰中,曹丕納了袁紹的兒媳婦。
這事把曹操氣的鼻子冒煙,心想:我兒子納個妾,你也說三道四的。這跟娛樂狗仔有啥區別,這花邊新聞放到今天估計上熱搜,誰願意被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孔融抬槓不看對象的,曹操何許人也?許劭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曾經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當時的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幹啥事都是名正言順,師出有名,自己手下又有軍隊,正如毛澤東所說:“槍桿子裡出政權。”
孔融灰溜溜地潛逃出青州後,來到曹操的地盤許昌,他家每天“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成天品人物,論政治。
曹操固然看不過去,天天還跟自己抬槓,最可氣的就是抬槓完後,孔融還表現出自以為是的神態,曹操早已心生怨恨。
隨後曹操便叫人蒐羅孔融的罪名,正所謂言多必失,就像孔融的《臨終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
曾經大放狠話:“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指姓劉,直接挑釁皇權,簡直沒有底線,直接定義為“不忠”。
接著又大言不慚說出“父母於子女無恩論”,當時沒有科舉考試,都是推薦有才有德有孝之人做官,以孝治天下的時代,直接定義為“不孝”。
大家都在為孔融捏一把汗的時候,曹操竊喜這正是我要的,最後以“不忠不孝”之名,滿門抄斬。
他倆價值觀、性格迥然不同,孔融又一心以卵擊石,哪裡玩得過曹操,最後落得刀下魂的悲劇。
這讓我想起了年輕的蘇軾也吃了這虧,他跟孔融一樣,屬於心中有話不吐不快之人,最後被政敵陷於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差點要了命。
有時鋒芒畢露,不見得是件好事,不偏不倚,剛剛好,才是王道。若價值觀不相同,“道不同不為謀”便可,何必糾纏對懟。
就像《僅三天可見》大美玲姜思達跟於正,雙方言辭犀利,兩個孤傲才氣的人在一起總是冷冷的感覺,互不待見。
不如以後不相見,最後姜思達留下精闢的一句話:“他是我人生地圖上的一個座標,抵達過,瞭解過,也許這輩子不會再去,但打開我的人生地圖,他永遠在那兒。”(譯:後會無期)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
有種高級的情商,叫‘不抬槓’。”生活畢竟不是《奇葩說》裡的正反方,有時在懟人的同時,直接把天就聊死了,對自己也無益。所以在日常生活裡,拿康輝的一句話說:“我們不要經常㨃人,也不要經常懟人。”口上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參考文獻:《魏晉風華》魏風華著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