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南(四)裴李崗遺址

八千年前裴李崗,漁耕生產別樣忙。

石刀石鐮種粟米,圍欄豢養豬牛羊!

裴李崗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西北十公里處的辛店鎮,在洧河北岸邊,跨過人和寨大橋,一公里就到了。

裴李崗是一個小村莊,若在四十年前,這在中國的版圖上可能是一個無法再平凡的村莊了:沒有奇景,沒有奇人,沒有奇事,房子村落和生活在這裡的普普通通村民。但是1977年的那次考古發掘,一下子把裴李崗抬到了人類文明的最高峰。大約一萬年前,中華民族在整體上還處於蠻荒歷史階段的時期,在亞洲大陸東方的嵩山東部,以河南新鄭為中心的地區,已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其主要標誌是新石器早期的裴李崗文化。裴李崗文化就是因它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其分佈範圍,以新鄭為中心,北至太行山,南至大別山,東至豫東,西至豫西。許多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在裴李崗文化時期,這裡居住著一個少典氏族。他們在丘陵和臺地上,用耒耜、石斧、石鏟進行耕作,種植粟類作物,用石鐮進行收割,用石磨盤、石磨棒加工粟糧。還種植棗樹、核桃樹等。在木柵欄裡和洞穴中飼養豬、狗、牛、羊、鹿、雞、等。用魚鏢、骨簇從事漁獵生產。他們建有許多陶窯,燒製缽、缸、杯、壺、罐、甕、盆、甑、碗、勺、鼎等。他們燒製的陶豬頭、陶羊頭和陶人頭等藝術品形象逼真。他們已不再是像許多古書以及近現代一些學者所說的那樣過著遊牧生活。他們在丘崗臨河處,住著單間、雙開間、三開間或四開間的茅屋。男人們耕田、打獵、捕魚;女人們加工糧食、飼養畜禽,還帶著孩子在家裡用鼎之類的陶器在灶上做飯、用陶紡輪和骨針等製作苧麻一類的衣服。除了生產之外,他們還有簡單的文化生活,在龜甲、骨器和石器上契刻符號式的原始文字,用以記事,將燒製的陶器工藝品擺放在案頭觀賞。休息時,男人拿起石片、陶片和著七孔骨笛伴奏,那音律相當準確;女人們打扮得花枝招展,髮髻梳得高高的,頭上插著骨笄,身上偑著骨飾和松綠石等,歡樂地跳舞,慶賀豐收或什麼喜事。他們建有公共氏族墓地,小孩子死了就裝在甕裡安葬,成年人死了不分男女,一律頭南腳北安葬,還根據他們生前的功勞(一說貧富)和性別陪葬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等

裴李崗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證明早在8000年前,漢族的先民們已開始在中原地區定居生活了!

走遍河南(四)裴李崗遺址


走遍河南(四)裴李崗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