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羊毛戰紀》到寫書評的誤區

《羊毛戰紀》是一本科幻類小說,也有人把這本書分到烏托邦小說裡。


故事大致是講在地球一場大規模清洗人口活動後,一群生活在地下城堡中的人渴望到城堡外面來的故事。

咋一聽好像又是一個“圍城”。


整個故事採用的是多線並進的講述方式。


前半部分非常精彩,講述了地堡中的激進分子對外面世界“真相”的認識、對堡壘中發現被掩蓋的所謂“真相”、探尋真相的人群前赴後繼、愛與傳承、試圖掩蓋真相的統治者進行的暗殺。


真相的揭示、如影隨形的暗殺,既有諜戰片的刺激,又有希望之火代代傳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既視感。


故事的背景設定非常宏大,即使故事線多條並進

,講的也很好,但很可惜,結尾太倉促了。


沒有給人以深刻思考,甚至留下的意猶未盡感也稍遜色。


如果是放在網絡上的連載小說,可以評價為結局爛尾了。


總的來講就是前期用力太猛,後勁不足。


既沒有像哈利波特那樣貫穿始終的思想“只有愛,可以戰勝一切”,也沒有經典惡俗的“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橋段,甚至帶領大家對抗新世界、打破舊世界的反抗也沒有。

結局寥寥草草,收尾倉促。

前期列出的故事線和伏筆過多如“其他地堡”、“幾百年前的人口清洗”、“外面世界的現狀”……後面完全沒有收回來。


契訶夫在寫作技巧中提到過類似的話,“要是你在頭一章裡提到牆上掛著槍,那麼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開槍。如果不開,那槍就不必掛在那兒。”

如果本書是一個系列長篇故事,那麼很多地方一定會很精彩。

從《羊毛戰紀》到寫書評的誤區

上下兩冊


可惜,結尾太倉促。

看完整本書,有幾點感悟發現可以用到寫作裡面。


首先就是,自己知道並不代表所有人都知道


當初這本書是湊單買來的,沒看之前完全不瞭解這本書。


之前評價世界名著也好,寫生活感悟也好,寫文章前默認每個人都讀過這本書,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不需要過多的解釋,讀到的人自己可以領悟。

但現實情況顯然不是這樣。

因此在寫書評之前,最好對書的內容有簡單的介紹。


對自己想要發表請評論的章節,做簡要的概括。

如果是寫生活感悟,文中提到的事情,來龍去脈最好做個簡單的概述。


其次就是,文章重心要分佈均勻,莫要頭重腳輕。

寫作者的情緒,其實能夠在文字中被感知到的。

如果一篇文章比較長,最好有個提綱。


可以是幾行字,幾段話,或者用標題列個一二三四五。


至少能夠保證文章的中心不會散掉。

如果是講故事,就不要設置太多的線索或設太多的疑問,以免後期收不回來。


設置的每個伏筆最好做個備註,後面準備在什麼地方收回來。

靈感是瞬間的,設置伏筆的瞬間是很爽的,如果不記錄下來,就是沒有用的。


文章的閱讀時長要把控,如果並不是很精彩的內容,很少會有人耐心讀完整篇文章。


《羊毛戰記》實體書分上下兩冊,今天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


這種書,實際上並不適合分時間閱讀。

一氣呵成的感覺是最好的,如果分散的時間太過零散,會很快就失去閱讀的興趣。

從《羊毛戰紀》到寫書評的誤區

《追憶似水年華》的單本書厚度實力勸退

長篇大部頭名著《百年孤獨》《紅樓夢》《霍亂時期的愛情》等,都適合抽個完整的時間段,一口氣讀完,時長大約也是一個下午,紅樓夢用時略長一點。

因此在手機端閱讀的故事,需要節奏又短又快。

這是純屬用來解壓和消遣的,不適合太複雜的人物線索。


最後一點,不崇拜書籍。


以前讀書默認書中的內容是對的。

先入為主的認定,只要寫出來的東西天生具有至高無上的正確性。

甚至每個字,每句話都要研究、遵守。


這種觀點過於盲目。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是要讀很多書,結合自己的現實認知,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甚至是自己認識世界的基本框架。

而不是一股腦兒的認定,書裡寫的東西全是對的,每一條都要照著執行。


在寫感悟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牽強附會去解釋這種行為是多麼的正確。

大可沒有這種必要。


最後一點是關於讀書的。


幾百年以前寫的書籍,書中的觀點可以相對客觀公正的去看待,因為書中涉及的背景已經塵埃落定。

但是在二戰後寫的書籍,有部分書籍需要自己仔細辨別,不可盲從盲信。


我是杏花雨yu,歡迎一起來讀書,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