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版保險基礎詞典

前幾天,有個朋友找果仁叔聊天說想買保險,要自己學習一下產品,結果才研究了一天就果斷放棄了。

確實,保險規則的設計本身就很複雜,再加上產品說明和保險條款裡各種晦澀的專業術語和名詞概念,理解起來真的很費勁。

到底有沒有必要自己去鑽研呢,果仁叔覺得,買保險不是非得把自己逼成專家,但不論你是想通過自學去選擇合適的產品,還是怕誤解條款,被不專業的營銷員忽悠,提前學習掌握一些基礎的保險概念,還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整理了部分保險基礎詞彙,希望幫助大家用聽得懂的“普通話”解釋清楚。

“普通話”版保險基礎詞典

保險基礎詞典

【保險人】

負責保險產品承保和理賠的保險公司

【投保人】

支付保費的人

【被保險人/被保人】

受保險合同保障的人,有申請理賠權利、獲得保險金的人

【附加被保險人】

在明確主要被保險人的同時,增加一個與主要被保險人有直接關係的被保險人

舉例:母嬰安康險,主被保險人是媽媽,附加被保險人是孩子,兩人同時享有各自的保障,任何一方出險都可以申請理賠。

【受益人】

出險了獲得保險金的人,可以是被保險人本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

舉個例子:李四(男)為自己買了一份xx保險公司的壽險,被保險人是李四,購買時指定身故受益人為其妻子趙五(女)。

【主險/基本險、附加險】

主附關係,主險可以單獨買,確定主險之後可購買附加險,對主險合同起到補充和特殊約定作用

注意:主險一旦失效,附件險也失效。

舉個例子:意外險中意外身故是主險,住院津貼是附加險。

【保險單/保單】

跟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

注意:互聯網保險的保單是電子合同,與紙質合同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保險條款】

保險合同裡最核心的內容,用來約定雙方各種權、責、利、義等所有事項

【保費】

買保險需要向保險公司支付的費用

【現金價值】

退保時能拿回來的錢

【保額】

出險可申請賠付的金額

注意:一般寫的保額都是最高值,要分清這個保額是幾個保險責任共用還是其中一項責任的保額,是一次性賠付還是可以多次累計賠付。可以根據實際責任對應的賠付條件和賠付比例去分辨。

【免賠額】

合同約定某個數額內的費用,保險公司不賠,要自己承擔

注意:每次免賠額和累計免賠額的區別。

舉個例子:小明買了個門診險,保額10萬,每次免賠額2000元,小明每次門診的花費不超過2000元,每次都拿不到賠付;如果是累計免賠額,小明前3次門診一起花費2000元,那麼接下來再去看門診的費用就可以獲賠了。

注意:絕對免賠額和相對免賠額的區別。

舉個例子:小明又買了個門診險,絕對免賠額2000元,保險公司對2000元以內的門診花費無論如何都不賠;相對免賠額2000元,當門診花費沒達到2000元時,保險公司不賠,超過2000元就全都賠了。

【健康告知/告知】

買保險前保險公司對於你健康狀況的詢問

注意:互聯網保險通常以問卷形式在頁面上展示,並要求你對自己的狀況進行勾選和確認。

【最大誠信】

簽訂保險合同時,默認雙方已把所有的真實情況如實告知了對方,理賠時以簽訂的保險合同為準

舉個例子:小明購買的重疾產品條款中明確了“得過甲狀腺結節的人不能購買”,小明曾經得過,但他在購買時忽略了健康告知的內容,或拿不準也沒找專業人士諮詢就買了,結果理賠遭拒。所以建議大家在網上購買保險時一定要認真閱讀健康告知,拿不準的時候最好找專業人士諮詢,以免錢花了,保障卻沒得到。

【核保】

投保前保險公司你的身體狀況、財務狀態的審核,判斷風險是否可控,決定你是否能買這份保險

【豁免】

不用交保費保單依然生效

舉個例子:老A為兒子投保了一份少兒重疾,繳20年每年保費1萬,第5年老A不幸身故,這份保險後面15年的保費不用再交了,保單依然生效。

【等待期/免賠期】

保單成效後,即使出險也不能賠的一段時間

【猶豫期/冷靜期】

保險的“X天無理由退貨”期限

【寬限期】

保險公司給予投保人延遲交保費的寬限時間

注意:在續保產品到期應繳下一期保費時,一般有60天的寬限期,這60天內保單持續生效,出險也都可以理賠,不過要扣除欠繳的保費。

【中止期】

過了寬限期後開始算,2年內都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激活保單,保險公司同意後,補繳保費和利息,保單恢復生效

注意:中止期間保單沒有保障,恢復生效後健康險產品重新計算等待期。

【終止期】

過了中止期就進入終止期,保單結束,長期險產品只能選擇退保

【給付型】

合同約定保額多少就賠多少

【報銷型】

實際支出多少就賠多少

好了,先翻譯這麼多,基礎詞典的內容果仁叔會不定期更新,如果哪位小夥伴還有其他不明白的詞彙,歡迎在公眾號後臺留言,果仁叔會逐一解答。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