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稿件來源:新浪博客,作者:上海俞鵬飛(知榆)

本網編輯:韓萍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在杭州市郊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腳下,因禪而盛,綠山、花海、田畈、溪水之中,《行素書屋》裡有一位熱愛收藏、痴迷書畫,師從多位書畫大師的書畫藝術家——俞志華。聽流水 聞禪音,著青衫 品香茗,臨墨池,揮筆毫。將此身心融入山林靜寂,借天地靈氣,返璞歸真。

我和俞志華兄同庚、同族, 同出生於杭城,同屬次峰俞氏,但卻一直無緣某面,去年九月去杭州徑山,原想去拜訪,可能是緣分未到,大師外傳雲遊,未曾謀面,但志華兄很快託人送來一副墨寶,還嫌不夠意思,再寄一副墨寶到家。

我國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具有特殊的美學價值與欣賞價值。隨著時代的進步,書法必須適應當今社會的文化形勢,沒有創新 俞志華就是在我國傳統書法的基礎上不斷求得進步與創新。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梅竹迎春

一,俞志華書畫藝術起步

志華兄1964年17歲就進杭州大理石廠成為一個雕刻工,算是和藝術有了一點交集,他的號“石龍山人”中,也帶有石字。文革開始後。別人熱衷於口誅筆伐搞文革,杭城爆發了“省聯總”和“紅暴派”的武鬥。他卻“躲進小樓成一統”開始了書畫的學習。

也是機會巧,1969年在武林門廣場建設杭州“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杭州市民也稱為“紅太陽展覽館”,俞志華作為工人階級的一員,進駐並擔任美術組副組長一職。

這時原浙江美術學院一批美術界的反動學術權威、教授、著名書畫家諸樂三、周昌谷、餘任天等,也被下放到“紅太陽展覽館”一邊“改造思想”,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一邊參與館中的美術設計和工藝美術裝潢。俞志華和他們一起如魚得水,。在勞動中對他們百般照顧,重活、累活、髒活、險活搶著幹,一邊眼看、耳聽、腦記,

自然“偷藝”是少不了的。

人心相通,逐漸和這些“牛鬼蛇神”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志華兄突發靈感,擺宴邀各位大師入席,三跪三磕,幾位“牛鬼蛇神”老師,受寵若驚,半推半就,收了這位“工人階級”的弟子。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他們的指導、點撥、教誨,使他的書、畫得到質的提高。

通過他們,圈子越滾越大,其先後得餘任天、沙孟海、陸儼少、唐雲、林散之、郭仲選、施南池、陳大羽指授為私淑及入室弟子。他們的潛移默化的一舉一動,對以後俞志華的書畫風格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二,俞志華書畫藝術風格

沙孟海老師要俞志華學他,但不要像他。要有一點點自己東西;餘任天老師要志華堅持一種字體加上自已面貌。'字成自貌'。

這些書畫家的前輩們還諄諄教誨教誨,“不要正篆隸草金五體皆會”;“人一輩子時間有限,活一百歲五體皆會,每種字體皆20年功底”;現在想來,恩師對志華的教誨是多麼高明,要做專科醫生,不要做衛生院全科醫生!“外練一層皮,內練一口氣”。書法者,書正氣,法天道。

他受沙孟海的教誨,體會書法高手錶現的飛白之美,康有為的古樸、率真的“挫”,也學郭沫若,楷書還是真有顏真卿基礎,每日讀帖臨帖,一日不書,便覺思澀。

經過五十年的學習、臨摹,他漸漸感覺到“墨守成規,一生臨池,專攻一體或死臨一家,只求酷似逼肖

而不追求創新是沒有前途的”;俞志華的書法終於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不管是行書還是楷書,既有顏筋之風,行以篆籀之筆,以梅蘭為題,清雅為韻,陰柔為骨,大氣脫俗,達到心境清純的境界。自創了一種獨特的字體——俞體。

“俞體”書法既融入了儒家的綿長,蘊涵了老莊的虛淡,心湖如鏡 陰晴安然,大小有分、瘦勁自然。貴在形態巧妙而不在苦用蠻力,追求一種空遠真味的行書的勁健,“俞體”就是在我國傳統書法的基礎上的一種創新,一種進步與發展

俞志華的畫,尺幅一般都不大,特別是他畫的團扇、扇面,以蘭為本,以石為輔。寥寥幾筆,翰墨不俗,丹青為雅,追求散遠和沉靜閒適。在日本特別受歡迎,因為日本人崇尚唐宋之風,伎女表演、神社祭祀、和服出行必用摺扇,日本友人還在京都設立俞志華書畫社。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三,俞志華的畫品人品

畫品往往和人品相通,生活中的俞志華,性格率直、豪放,樂於助人。一代藝術大師潘天壽,在文革時受到迫害,長時間的關押、打罵侮辱,被定案為'反動學術權威,敵我矛盾”後,在1971年5月悲憤交去世,潘天壽弟子幾百,在這個時候紛紛和他劃清界線,作鳥獸散,人情之淡。俞志華卻冒著政治風險上門弔念,向潘夫人何愔、子女潘秀蘭、潘天凱表示哀悼,併為他製作墓碑。

年輕力壯的他,為年邁體弱的畫家,買煤餅、送氣瓶是常有的事FONT>逢年過節,從園林管理處分到的魚,往往也要給那些書畫家送點去。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是小事,但對這些身陷牛棚之苦的老畫家是多麼大的心靈安慰。

還有文革時的一件軼事,史學界大佬范文瀾、翦伯贊、吳晗這些馬列主義史學家也大禍臨頭,1969年夏,範老也病重去世,場景慼慼楚楚,非常冷清。1971年11月一天,俞志華的舅舅悄悄來“萬歲館”找他,囑託他為北京某人制作一隻大理石的骨灰盒,只給了三天的時間,他並不知道,北京的某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范文瀾。

那時沒有北京到杭州的直達列車,還需要從上海轉車到杭州的,到杭州城站迎靈的只有范文瀾的弟子鄭造恆(後成為浙大黨委書記)、範老的繼女、婿和俞志華寥寥數人。

一輛北京吉普駛到錢塘江的大橋上,遵照范文瀾的遺願,死後他的骨灰沉到浙江的母親河錢塘江裡。從南岸數起第六個橋墩,範老的繼女將鮮花連同骨灰盒沉入江底,完成了範老的遺願。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志華贈張愛萍上將的“徑山讀書圖”,張愛萍收到後為他題詞“藝海風流”回贈,也是俞志華最為引以為傲的軼事。善行之,德生之。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志華贈張愛萍上將的“徑山讀書圖”,張愛萍收到後為他題詞“藝海風流”回贈。

四,俞志華的藝術腳印

讓我們回顧下文革結束以後,俞志華走過的藝術腳印:

1976年,他選為“毛主席紀念堂101廳“杭灰大理石拼花”的技術指導。

1979年,杭州和日本岐埠市結為友好城市,他為岐埠市制作的《濟公》筆筒,得到市長蒔田浩讚歎,也為劉海粟大師賞識。

1982年,被西泠印社藝委會邀為藝術委員會主任,須知西泠印社的藝術門檻是很高的。

1984年,成為杭卅美術家協協會、書法委員會會員

1984年為恩師、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浙江省政協常委、西泠印社副社長、諸樂三去世,親自為他雕刻墓碑及墓誌銘

1988年,他在杭城嚴家弄築《行素書屋》,得沙孟海、郭仲選、劉藝題額捧場。

1989《春江小景》山水,得中國美院朱恆、王伯敏、劉江、童中燾、孔仲起、盧坤峰、吳山明、曾宓及恩師郭仲選、施南池等題鑑(原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也題“藝海風流”以示鼓勵

1994,年在杭州徑山在古木參天,修竹疊翠,泉水淙淙的徑山建《行素書屋》,唐雲題額《俞志華藝術館》。

2000年,任中國上海首屆"鄭碟杯"中日書畫展的任藝術總監,匯聚西冷印社36名家作品及中外書畫家一千多人成功舉辦了上海解放以來最大的書畫活動,載入《2000年上海年鑑》。

2001

年由著名書畫家張森、王良明、上海市前組織部長葉尚志推薦,擔任上海書協顧問。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李白: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俞志華藝術成就

俞志華主要作品有《鐵骨老梅》、《瀟灑清風》、《不知天上宮闕》和《龍吟》等,由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館、中央文獻出版社、各地的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俞志華多次多次率團赴俄羅斯、新加坡、日本、法國、比利時、泰國等國進行文化交流。獲得央媒、地媒連續報道;其作作品被國外政府、王室、政要收藏;多部作品入翰海,保利等拍賣。

若要說俞志華有幾十個頭銜,眾多書畫協會的副會長、顧問,以至臺灣故宮博物院書畫院榮譽院長終身客座教授,世界科教文衛首席藝術家執行委員,中美協書協會員,英國牛津大學藝術系博士生導師。

但我最看重他的頭銜是中國美術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個性鮮明,安居鄉野,卻又我行我素,他的書畫可為師,修身亦可為師,大家風采,莫不如此!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六,心懷俞氏宗親情

俞志華對俞氏宗親抱有深厚的情誼,牢記自己是次峰俞氏的子孫,上海俞學交流中心在徑山舉行《徑山俞氏文化論壇》他也給了熱情的支持。

2019年10月,馬來西亞沙撈越俞氏公會的宗親回國懇親,俞志華不過年邁,來回驅車500公里趕往武義俞源村會見沙撈越俞氏宗親。

把自己最心愛的,親手雕有“精氣神”的井欄紫砂壺,贈送給沙撈越拿督俞振旺先生。井欄壺,為著名的制壺家陳曼生首創,屬經典傳統壺型,若有名家刻字,則身家倍增。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下面將展示的是俞志華的部分作品: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陳毅: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瓷畫:清香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馨香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在武義俞源村和沙撈越宗親合影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志華贈馬來西亞宗親毛澤東詩詞書法: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志華贈俞源村俞氏宗親書法《俞源》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志華贈廣東惠州俞氏宗親書法《俞》勒石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志華書房一覽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氏翰墨得正傳,志華“俞體”創新範

俞志華在徑山《行素書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