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消失的“柴草垛”!

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前的農村人,相信對農村的,“柴草垛”都不會太陌生!

“柴草垛”給我們每個,出生在農村的孩子來說,它即是我們兒時的超級玩具,又是我們“打仗”的戰場,捉迷藏,爬上躥下,玩的是樂此不彼,開心極了。

在我們長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區,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和油菜為主,豆類玉米和芝麻等都是少量種植,秸稈一下來就被農民,直接拿回家燒火煮飯了,所以在我們這邊的“柴草垛”幾乎都是水稻小麥和油菜秸杆堆制的!

農村消失的“柴草垛”!

在八十年代以前,農村的田間地頭和村莊邊上,到處都是一個挨著一個的柴草垛,秸稈少的堆成圓形,秸稈多的則堆成了長形的,

一,堆制秸杆的作用,主要是儲存和作為牲畜過冬的青儲飼料,以及農民們整年的燒火做飯的材料。有經驗的老茅匠(專門給人家蓋茅草屋頂的手藝人),堆的柴草垛,整齊漂亮,且經久不腐爛變質。

一,在過去生產隊期間,每個生產隊都會養有三四頭大水牛,水牛在春夏秋三個季節,可以通過人工放養自由攝食青草的,但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所有的青草都已經枯死,這個時候,青儲的稻草就派上了用場。所以在當時,每個生產隊都會堆上兩個大型的柴草垛給牲畜過冬的。

農民們為了不使牛掉膘,會用稻草包裹著煮熟的黃豆(稱為牛豆)和煮熟的雞蛋來飼餵耕牛,要知道在那年代,就算是農民們自己,也是捨不得吃黃豆和雞蛋的!

二,在那個特殊的日子裡,糧食和柴草同樣的緊缺,所以必須妥善保管,不能使此腐爛變質,因為一年到頭,全指望著這些秸杆,為全家老小生火做飯呢!

三,有經驗的老茅匠,所堆的柴草垛,任憑天老爺怎麼下雨下雪,就是滴水不漏,就算十年以後,拿出來的稻草,己然是黃乎乎的完好無損。而如果沒有手藝的人所堆的柴草垛,經過一個秋冬季節,等到來年春天的時候,你所拿出來的稻草,早已經因為漏雨,而黴變發黑腐難了!

農村消失的“柴草垛”!


二、堆“柴草垛”的方法。

先將需要堆柴草垛的地基打好,為了避免柴草垛的下層被水淹而腐敗,農民們首先用土塊或者樹枝棍棒,做出一個垛基來,然後再在垛基上一層一層的往上堆,在堆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柴草垛的垛心填滿,而且要略高於周圍的柴草,這樣根據柴草的多少來決定高度。接下來的工序是收頂(草堆頂),先將稻草做成屋沿狀,然後層層往裡收宿,當收到最後的高度時,就是最後一道工序,站脊,先將兩頭的兩個稻草相互對結一下,然後緊挨著將每個稻草,分叉並騎在草堆最高處,一層壓一層!最後的脊越收越短,直到成功!

九十年代後期,由於提倡秸杆還田,又由於機械化作業,代替了人工,在收割過程中,秸稈已經被粉碎,所以就沒有整的秸杆需要堆了。

另一種原因是,農村的柴火灶也漸漸地被電器化設備所取代,燒火做飯也不再用柴火灶了,自然就用不著柴火了!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生產隊已經解體,耕田耙地再也用不著耕牛了。

農村消失的“柴草垛”!


所以在現如今的農村,是再也見不到“柴草垛”了!呈經陪伴我們世代一同走過來的“柴草垛”已經徹底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中。

結語:由於沒有耕牛,就用不著柴草青飼料了,農民燒水做飯也不用柴火灶了,自然也就不需要柴草垛了!柴草垛為我們的兒時,增添了無窮的樂趣,現在只能留在我們的記憶裡,給我們留下滿滿的回憶!

本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