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顧炎武說亡國與亡天下亡區別,350年前可以解釋這麼明白

亡國與亡天下亡別,那種慘狀只在傳說當中出現,那種慘狀在明朝末年是很普遍的。人將相食國將不國,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顧炎武雖是自認為明朝大臣,但是他對明朝的滅亡是一個什麼態度。基本我覺得活該因為明朝的統治已經到了亡天下的地步,他說王國者肉食者謀之,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明朝滅亡,清朝建立那是明朝的大臣應該死活老百姓用不著吧,老百姓不用陪著你的君主去死。

明朝顧炎武說亡國與亡天下亡區別,350年前可以解釋這麼明白

王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就算是最低等的那個匹夫他都有責任要救這個天下,後來有人把這話改成八個字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近代的梁啟超先生把這一句比較繞口的話改成了八個大字極為響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回頭看這個天下在顧炎武的概念裡的天下是什麼,仁義充塞指的是什麼不能傳播了。儒家或者是他認為的正義的,正義不能傳播了,人心不能傳播了社會上出現了我養的狗比你吃的飯水平要高治嚴重的貧富分化。

明朝顧炎武說亡國與亡天下亡區別,350年前可以解釋這麼明白

而老百姓人將相食說明人民喪失什麼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談上仁義這種高檔的思想道德水平了,就是連最基本的維持生存都不行的時候,這叫亡天下。那他實際上是從經濟和思想這兩個方面去說,王天下的時候任何人都有責任來救天下,亡國的時候就是另外一番情況了,這樣的一個區別,這是一個顧炎武在300多年以前產發出來的思想。

明朝顧炎武說亡國與亡天下亡區別,350年前可以解釋這麼明白

王夫之是個唯物主義的思想家,他比較強調這個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些物理學的道理他都懂,他也通過這種自然的這種規律來影射或者印證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比如說人類社會是長久不變的,那麼他就違背了自然規律,人類社會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在地球上地球都在不停的轉,人類小到你的每一個細胞,大到整個的人類社會它都在不斷的變化,運動是恆常狀態,而靜止是相對狀態,這個是儒家一個致命打擊,儒家最相信就是能不變就不變,明末清初的時候,人們的思想還是很有的可說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是,雖然是曇花一現的開完了就沒了,其他的在沒什麼人跟上了,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幾朵奇葩出現。

明朝顧炎武說亡國與亡天下亡區別,350年前可以解釋這麼明白

商品經濟發展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說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打死。為什麼就這就會有這樣的東西出現。一個國家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的話,就咱這點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支撐得了這種言論出來。在經濟基礎出現了向近代轉變的這種因素的時候,政治上如何的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吧,那我們可不可以抽象的,這樣理解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出現了嚴重的不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