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


老家的方言,粽子發音“掙子”。後來普通話說的多了,現在也叫粽子了,只是一些老年人還固執地叫“掙子”。

小時候的小城,極北苦寒之地,傳統文化的氛圍並不是很濃厚的。最記得了的是過年,因為可以放開肚皮吃肉。中秋節也過,但並不隆重,只是副食店買幾塊憑票供應的硬硬的月餅,餐桌上也沒有什麼特別豐盛的東西。小孩子吃了月餅,拿著自制的小燈籠,在亮亮的月夜大呼小叫追逐打鬧一番。

每年的端午節一般是五月未六月初的樣子。老家的氣候剛剛進入初夏,厚厚的棉衣脫掉,換上單衣單褲,渾身上下一陣輕鬆,去掉了一個冬天的沉重。

淡淡的,隨著樹葉綠了,小草長大了,大家知道過端午節了,有條件的用江米(非糯米),細細的葦葉,包起一個個精巧的三角形粽子。只是放江米,並不加任何東西,不像南方的粽子,似乎無所不包,豬肉、雞肉、蝦米、綠豆,甚至鮑魚都有。

老家的粽子,煮熟後,剝開葦葉,白白嫩嫩的,帶著一股葦葉的清香。吃的時候,放一碟白糖,大家蘸點白糖,清清淡淡,香香甜甜。

江米也不是容易買到的,很多人家早晨煮幾個雞蛋,也當是過節了。

最高興的是小孩子,煮的雞蛋捨不得吃,大家帶來學校,手握著雞蛋,互相碰撞,雞蛋殼沒破的,一陣歡呼,歡天喜地的找其他人去碰雞蛋,蛋殼破的,一臉沮喪的把雞蛋吃了,羨慕的看著別人在碰雞蛋。

玩的興起,大家更會去撿來樹葉,用樹葉的梗互相拉扯,誰的樹葉梗斷掉了,便是輸了。不服氣的,會去找更大的葉回來比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