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蕭平先生近照

2020年7月

——文字根據蕭平先生口述加以整理——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 作品局部 ——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 課稿示範 ———

王原祁作畫很注重大面積黑白對比,而繁瑣細節卻簡而化之。古人畫山水,基本沒有對景寫生。畫的也並不是具體的哪一座山,因為中國畫是目記心傳、胸中自有丘壑。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淡墨枯筆起稿畫前景之山石,大概的以輪廓勾勒定位,大小山石錯落有致。不要刻畫過細,第一遍勾勒並不是最終的形態。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因為古人表現雨中的樹木不需要清晰,所以不會畫出夾葉樹和松針樹,此畫山石以黃公望小間大或大間小的方法處理,這其實是源自董源、巨然。巨然則多為長披麻,清代王鑑學之。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樹木的線條如錐畫沙,線四周都是毛的。王原祁自稱自己的用筆如金剛杵。樹和樹之間的穿插要留意,他剛開始畫未必有這麼多樹,而是根據需要逐漸添加。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王原祁所畫房屋基本不符合透視,後來黃賓虹也是如此。用帶有拙意的線條畫出房屋,接著勾勒右邊的大塊山石。這樣第一層即告完成。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開始畫後面主峰,用中側結合的筆鋒。一層一層由前向後推上去,米氏雲山形態都比較尖,這類山只有在雲南多見,而古人把江南的山水畫成這樣,這自然是藝術的加工。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勾勒完山峰後,在山和雲交界的地方,以毛筆鋪開豎向輕輕掃動,把雲山交界處一筆一筆、層層的畫出,在山石的陰暗面筆筆加重,再層層皴擦,注意用筆的方向要一致,不然極易畫亂。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畫筆中墨都不宜多,待墨用盡再去蘸墨,筆墨的氣息才能通暢。現在我們沒法看到米芾的山水真跡,只能從後人作品中領略學習,元代高克恭把董源和米家山結合起來,米友仁則潑墨較多。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接著點前景左側樹的個字點,畫的要清晰,用筆很重要,因為在很顯眼的位置,畫不好很容易看出來,中間樹的混點要一氣呵成,如同寫字一樣寫出來,不能過度描摹。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用幹筆擦出樹杆的質感。樹梢用筆可以重一些,底部可以輕一些,根據具體的位置調整用筆的輕重,輕可以出現毛的效果,一層一層疊加,注意墨點之間的透氣性。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前景山石幹後,開始第二遍加皴,王原祁很注重山石的體積感,體積感完全是用皴擦來完成的,只畫一遍是體現不了體積感,必須要多遍,每次要等第一遍乾透了再畫第二遍。接著給前景的山石點苔,墨色要重,用筆以橫向為主。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接著以橫向用筆點主峰的苔點,這也是著名的“米家點”,先用豎筆畫出簡略樹杆,再用橫筆點樹葉,隨著山脈的走向逐步添加苔點,表現雨中的山脈,渾厚而華滋。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根據位置關係輕重調整用筆的輕重,輕一些就毛瑟,重一些則厚實。待一遍幹後再逐步添加,也可用散鋒去填補山脈的結構,在點的過程中,也用幹筆進行渲染。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以淡墨豎筆渲染山峰,用筆要輕。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渲染修改留白的面積,把山腳下雲氣逐步的染出,淡墨筆筆見筆,這個過程中點、擦、皴、染隨機進行。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點苔逐步把山峰調整的渾厚。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主要的幾座山峰都畫好後,用淡墨溼筆把遠處的山脈用沒骨的方法塗抹出來,用筆要連貫,一筆完成。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題跋鈐印,作品完成。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麓臺師房山作米家雲山,

其自董北苑來,

代代相傳,

日漸其變而意趣相承,

可謂千秋一脈也。

庚子小暑後一日,

金陵愛蓮居雨窗漫仿之。

戈父蕭平。

蕭平先生課稿—米氏雲山

來源:網絡銳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