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六村是一個深深打上移民烙印的地方。明初從山西洪洞遷居此地的移民,以姓取村名,“桑村”就以姓為名就有了張桑村、郭桑村、楊桑村,“邢固”有以姓為名就有了溫邢固、劉邢固、馬邢固等。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六(lù)村的前身應該是“陸村”,“陸”是大寫的“六”,明初穆氏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到此地,分居六村一帶相距較近的6個自然村,故名“穆家”六村,後演變為六村。大概古人把大寫“陸”(liù)和“陸”(lù)地的“陸”讀音混為一談,就沿稱下來。六村鄉里“六村”多,全鄉共有穆六村、焦六村、代六村、陳六村、袁六村、北六村六個六村,而鄉政府機關駐地就在穆六村。六個六村中,只有穆六村、陳六村、袁六村、陳六村都是以姓為名,和村名相一致的姓氏佔了村民的大部分,但焦六村裡村民不姓焦,李姓居多,北六村裡村民不姓北,梁姓、邵姓居多,究其原因,焦六村以前應該是有焦姓的,大概後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焦姓淡出了焦六村的生活圈,北六村裡大概姓氏很雜,而且勢均力敵,形成不了少數服從多數的局面,以哪一姓為名都有紛爭,只好統稱北六村。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六村是革命老區,說起六村鄉不能不說一下六村鄉的“紅色村莊”千口村。千口村原名為“遷口”,取遷來之民傍河口定居之意,後為書寫方便,漸變為“千口”。抗日戰爭時期,千口村為冀魯豫沙區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和革命戰爭做出過重大的貢獻,留下了大量的紅色印跡。千口村有多個“第一”,這裡出了內黃縣第一個共產黨員趙紀彬;成立了沙區最早的中共黨支部;在全縣又第一個成立了高級農業社。2015年中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之際,千口村105歲高齡的劉漢生是第一個接受紀念章的抗日老戰士。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1941年,日寇對沙區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在千口村牌坊衚衕駐紮了第一混成旅團司令部。敵人把千餘名群眾趕到南河坡鹼庵子處,騎馬在人群中橫竄,而後又用機槍掃射。後來,敵人又從南沙窩搜捕逃難群眾3000多名,用機槍掃射。在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千口村被殺125人,死絕12戶,房屋被燒1350間,被搶牲口142頭,棗樹被砍3349棵……千口村五百年基業毀於一旦。六村鄉保存最好、最古老的房子是千口村的293號,是清光緒年間的老宅,被當地村民俗稱“藍磚泥鰍縫”,據說只有高水平的匠人才能做出這樣的活計,房門頭上雕有石刻蓮花,雕工精美,形態逼真。因為當時被日軍佔用為司令部駐地,老屋才得以保存下來。

六村與黃河也有割不斷的天然聯繫,黃河走了,留下了茫茫的黃沙,留下了如今境內的硝河故道。為解決六村鄉硝河坡的缺水問題,內黃縣在六村實施了硝河坡調蓄工程,利用多線引水解決水源問題,在建設硝河坡調蓄工程的同時,實行“長藤結瓜”、渠塘並蓄的蓄水模式,在上游規劃了兩處調蓄工程,即河湖調蓄工程及森林公園調蓄工程。在下游也規劃了杏園調蓄工程和帝湖調蓄工程,增加了蓄水途徑。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六村鄉趙莊溼地就是“引黃入內”補源工程在六村鄉趙莊閘附近形成的水庫。如今的趙莊溼地是岸線平緩,草木茂盛,湖裡水質清澈,魚兒成群,生態良好,藍天碧水,環境優美,成了內黃人民一處舒緩心情、休閒、避暑的勝地。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六村鄉,歷史文化深厚。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內黃縣農民革命起義舊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風沙碑、豫北戰役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劉邢固革命烈士紀念碑、農民夜校舊址、劉邢固四分區被服廠舊址等,以及千年古棗園。千年古棗園佔地面積500畝,樹齡大多在1000年以上,樹圍平均170釐米。古棗樹樹冠開張,樹勢雄偉,虯髯盤旋,傲肩比鄰,凸現內黃曆史滄桑,展現內黃文化底蘊,極具開發利用價值。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六村是尖椒之鄉,是內黃縣第一個種植尖椒的鄉鎮。尖椒產業如今已成為六村人民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這火紅的辣椒不但紅遍了六村大地,更紅滿了六村人民的口袋,富裕了六村人民的生活。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六村鄉,被市政府命名為“優質尖椒特色鄉鎮”。隨著尖椒生產規模的擴大,該鄉形成了2公里長,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有門店220間,固定交易服務人員1600餘人的豫北最大的尖椒批發交易市場。

河南內黃鄉鎮——六村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