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熱劇《清平樂》自開播以來,追劇者甚眾。做為一個原著粉,雖說是抱著怕它被改殘了的忐忑去看劇,但前期宣傳裡對擔綱演員以及服道化的描述到底還是令人頗為期待的。

一氣追了二十來集,果然正午出品業界良心,畫面唯美,演技在線。原著名《孤城閉》被改為《清平樂》,文中的感情主線也從公主與懷吉之間那不容於世俗的悲傷戀情變成了仁宗和曹後之間的困守孤城。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相較於前兩者的心心相印,這二人之間的感情卻更令人唏噓不已。

少年趙禎的畢生憾事是生母立於眼前竟全然不知,直至她寂寞死去也沒能在她膝下承歡一日;身為皇帝卻處處受制於人不能自主,內心潛藏著一絲叛逆。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而與此同時,身為開國名將之後的曹丹姝正活得恣意陽光,她甚至頂了哥哥的名字去書院做了范仲淹的弟子;後來的嫁人是為了守信,和離則體現了她的處事果斷,這個階段的她跳脫靈動,笑容明媚 。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帶著複雜的情感看著簾後空空的太后寶座,年經的皇帝終於親政了。在以德不配位的理由廢掉了太后所立的郭後之後,他還是沒能拗過大臣們立他喜愛的商人之女陳䂀春為後,不得不接受了曹後。

畫轂雕鞍狹路相逢,一場人生大戲就此開場。

從開始丹姝對官家的一見傾心就預示了這份感情裡兩個人的付出就是不對等的。于丹姝而言,官家是她敬仰的明君,愛慕的丈夫,是她想傾盡所有去愛的唯一;於官家來說這不過是他被明君的身份拘著而被迫接受的皇后人選,是他後宮的之一。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所以“貌醜不致惑君”這個引子恰好點燃了他心中的不滿,大婚當日丹姝又一次嚇跑了夫君。伏筆已經被埋下,日後寵冠後宮的張妼娢華麗登場了。

官家不喜歡我——誤會的種子一經埋下便迅速生根發芽,因為驕傲,因為失望,還因為害怕再次的狼狽,曹丹姝用規矩在自己和官家之間築起了無形的高牆,明明精神契合也能彼此欣賞的兩個人卻漸行漸遠漸無聲。

丹姝把自己活成了載著皇后鳳冠的懸絲傀儡,無可指摘的美德榜樣,永遠雍容華貴進退有度的中宮之主。

似乎以入宮為界,丹姝的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恐怕是因為她沒有了退路。

郭後的前鑑不遠,一個皇后被廢的下場無不淒涼。所以她如履薄冰,唯恐行差踏錯,一味克己隱忍,幾乎到了唾面自乾的地步。

可惜即便如此,她臨危不亂時的沉著冷靜不僅沒能感動仁宗,反到讓仁宗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太后的影子,進而生出了一絲忌憚之意。

反觀作妖的張妼娢同志,自小就知生存不易的她信奉的是愛拼才會贏,諳熟仁宗這種權力頂峰男人心的她一擊則中。果然有趣的皮囊總是比有趣的靈魂能更加迅速攻城掠地。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也是,飽讀詩書的班婕妤們幾時贏過天生狐媚的趙飛燕們。當然了,套用一下<>裡大娘子的話,狐媚那也是要有天份的。

此後的時光裡,丹姝十八歲時的滿腔喜悅滾燙熱情終於日漸冷卻,她所擁有的只剩下尊榮。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其實,仁宗寵愛張妼娢的緣故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宣洩一下——自己那從未敢無所畏懼的內心。在他的掌控之內以寵愛之名由她行放縱之事,必竟這個可是他自己挑的。

讓人慨嘆的正是這:一樣是刁蠻任性,在郭後這兒就是德不配位,到了張貴妃那就成了不諳世事的嬌憨,這就是愛和不愛的區別。不愛你處處叫人生厭,愛你時不足也閃閃發光。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陳䂀春是幸運的。

僧多粥少的四方城裡愛誰也別愛皇帝,曹丹姝的不幸就在這兒。

倘或生而為男,那麼明君賢臣,風雲際會,相得益彰;亦或嫁作人婦,相夫教子,琴瑟合鳴,都是一段佳話。偏偏命運的安排實在是無奈,她被困在了這裡,金作屋,玉為籠。

聖人一樣的皇后,不過是繚繞的香菸後,泛黃的畫卷裡,一個面目模糊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