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019年是《自然》創刊150週年。150年的漫長時光見證了科學發展的躊躇與磕絆,也見證了人類歷史上一系列的重大科學突破。值此紀念之際,《自然》重新審視了十篇關鍵論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1. 探測到奇異粒子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粒子探測深化了對基礎物理學的理解。

ROCHESTER, G., BUTLER, C.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New Unstable Elementary Particles. Nature 160, 855–857 (1947) doi:10.1038/160855a0

1947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此前從未見過的粒子——如今被稱為中性K介子。該研究開啟了對夸克等基本粒子的探索,並最終促成了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建立。——Taku Yamanaka

2. 單克隆抗體的出現與發展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單克隆抗體的製備。

KÖHLER, G., MILSTEIN, C. 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 Nature 256, 495–497 (1975) doi:10.1038/256495a0

1975年,《自然》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瞭如何從細胞系製備具有已知特異性的抗體。該發現帶來了重要的生物學見解,並促使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臨床治療取得了成功。——Klaus Rajewsky

3. 從南方古猿認識人類演化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1925年,Raymond Dart手握名為“湯恩幼兒”(Taung Child)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

DART, R.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The Man-Ape of South Africa. Nature 115, 195–199 (1925) doi:10.1038/115195a0

1925年,《自然》的一篇論文報道了此前未知的南方古猿種的非洲化石。該發現顛覆了人們對於人類祖先與猿分化後的早期人類演化的認知。—— Dean Falk

4. 碳掀起的納米革命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過去35年發現的三個主要納米級碳結構。

Kroto, H., Heath, J., O'Brien, S. et al. C60: Buckminsterfullerene. Nature 318

, 162–163 (1985) doi:10.1038/318162a0

198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擁有籠結構的碳分子 C60,為後來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等材料的發現奠定了基礎,被認為是納米技術歷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Pulickel M. Ajayan

5. 在南極上空發現臭氧層空洞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南極的臭氧層

Farman, J., Gardiner, B. & Shanklin, J. Large losses of total ozone in Antarctica reveal seasonal ClOx/NOx interaction. Nature 315, 207–210 (1985) doi:10.1038/315207a0

在南極上空意外發現大氣臭氧層空洞不僅徹底改變了科學認知,還催生了20世紀最成功的全球環境政策之一。——Susan Solomon

6. 改變神經科學的革命性技術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膜片鉗技術的各種用途。

NEHER, E., SAKMANN, B. Single-channel currents recorded from membrane of denervated frog muscle fibres. Nature 260, 799–802 (1976)

膜片鉗技術最初被用來記錄細胞膜內離子穿過通道蛋白的電流,最後卻成為了神經科學工具箱裡的一項經典技術。——Alexander D. Reyes

7. 一類全新納米材料的誕生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多孔固體MCM-41的合成。

Kresge, C., Leonowicz, M., Roth, W. et al. Ordere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synthesized by a liquid-crystal template mechanism. Nature 359, 710–712 (1992) doi:10.1038/359710a0

將近30年之前,科學家利用一種簡單的化學原理合成出了大量多孔材料,其中一些或能實現從生物醫學到石油化工的應用。——Ryong Ryoo

8. 重編程細胞身份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理解分化細胞潛力的關鍵里程碑。

GURDON, J., ELSDALE, T. & FISCHBERG, M. Sexually Mature Individuals of Xenopus laevis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Single Somatic Nuclei. Nature 182, 64–65 (1958) doi:10.1038/182064a0

細胞分化可逆的發現挑戰了原有的關於如何確定細胞身份的理論,它不僅為現代細胞身份重編程技術奠定了基礎,還為新型再生療法帶來希望。——Samantha A. Morris

9. 發現DNA結構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DNA雙螺旋結構。

WATSON, J., CRICK, 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Nature 171, 737–738 (1953) doi:10.1038/171737a0

上世紀50年代初,遺傳物質的真實身份仍存在爭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最終平息了這場爭議,同時也徹底改變了生物學。——Georgina Ferry

10. 發現首個繞類太陽恆星旋轉的系外行星

改變世界的十篇《自然》論文

太陽和飛馬座51的行星系統。

Mayor, M., Queloz, D. A Jupiter-mass companion to a solar-type star. Nature 378

, 355–359 (1995) doi:10.1038/378355a0

1995年,天文學家探測到了一顆木星質量的超高溫行星,其繞宿主恆星運行的軌道比水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更近。這一發現改變了我們對行星形成方式的認識,開啟了系外行星探索的新時代。——Eliza Kempton

注:排名不分先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