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故事|山東省德州市:“養鵝達人”李頻和他的養鵝聯盟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糜鎮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種養產業,村民通過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等方式脫貧致富奔小康,助力鄉村振興。在該鎮朱家坊村就有這樣一位村民,靠養鵝脫貧的他帶頭成立養鵝聯盟,也為鄉親們打開一條致富之路。

這位村民就是被稱為“養鵝達人”的李頻。李頻生於1982年,從小他就有一個搞養殖的夢想。2000年,李頻在老家從事肉狗養殖,以失敗而告終。之後,心情抑鬱的他選擇外出務工。在東北打工的13年期間,養殖這個想法他始終沒有放下。2013年春節回老家後,考慮到媳婦懷二胎需要他陪伴,又考慮到爺爺奶奶和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弟妹都在外地,家裡需要他頂梁,他決定不走了,就在家創業。經過一年多的考察,2014年,他的養羊場動工建設,但不幸遇上羊市行情低迷,兩年辛苦卻賠掉了他一大半積蓄,損失慘重。

兩次創業失敗,李頻很是迷茫,也許自己此生與養殖無緣?走哪條路才能脫掉貧困帽子?正當他一蹶不振時,峰迴路轉,恰巧鎮工會舉辦養殖培訓班,號召農民通過養殖來脫貧致富。李頻聽說後,立即參加了培訓班,進行了系統的養殖技術培訓。

2016年,他開始在家養鵝。他介紹:“我們當地有大片的鹽鹼地、澇窪地,最適合從事養殖種鵝行業。”第一年他養了6000只,第二年7000只,當年他成立了“睿聯”養殖專業合作社,名字是他父親給起的,並在縣裡註冊。父親說,“睿”就是睿智、聰明智慧的意思,“聯”是聯合的意思,寓意聰明智慧的養鵝人強強聯手,共同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成立後,他們聯合周邊養殖戶集中採購、集中銷售,以抱團取暖抗擊風險,目的是使養殖利潤最大化。李頻定期為養殖戶傳授防疫知識,每月一次舉辦公益技術交流會,深受大家歡迎。

2018年底,李頻和周邊的16家大型養殖戶組成民間組織——德州養鵝聯盟。2019年春,聯盟團隊集中引進安徽蚌埠華信禽業有限公司大品種種鵝5萬餘隻,年銷售種蛋240餘萬枚,產值1200餘萬元,聯盟淨利潤約350萬元。李頻引進鵝苗9000餘隻,年收入達到120萬元。

創業之路是很艱辛的,李頻深有體會,所以他說致富路上不能有一個掉隊的,大家都是好兄弟,苟富貴,勿相忘。合作社的社員有資金緊張的,就從他手裡拿;有需要貨車的,隨便用。社員吳香虎得到他的幫助較多,幾年來,從資金、生產資料到設備都免費使用,有技術問題李頻也毫不保留地教給他。吳香虎積累了豐富的養鵝經驗,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2020年養了2000只,但遇到疫情,行情不好,下半年努力一下有望收入20多萬元。

以養殖大戶帶動周邊散戶,好日子一起奔。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來越多。幾年來,“睿聯”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為30多名村民提供了勞動崗位,每人年收入達到3萬元。

李頻致富不忘眾鄉親,多次為村裡老人送溫暖。2019年底,他購買了1萬多元的米麵油,帶著合作社的鵝蛋,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朱家坊村80歲以上的老人和所有黨員每人一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雖不能親守抗疫一線,但他也要盡微薄之力。2月12日,他為本村村口防疫卡點值守人員送去2箱方便麵和4箱牛奶;2月13日,他又驅車來到糜鎮政府,為全鎮堅守在抗疫前線的黨員幹部送去4箱鵝蛋。

“至今我也談不上成功,創業路上全靠自己摸索,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有時候遇到困難,也在心裡給自己打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李頻說。為了把養殖事業做大做強,李頻每年都會參加區、市裡組織的參觀學習活動,通過學習外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讓自己的產品更能迎合市場需求。

在李頻的帶領下,“睿聯”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在進一步擴大,預計明年“五一”能夠達到八萬只的規模。李頻表示,今後將採取“合作社+農戶”、產供銷服務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逐步走出一條以循環經濟與科技清潔相結合的綠色發展路子,合作社發展鵝產業本著借腦、借才、借財、借政策的思路,儘快提高收益,努力爭取成為全陵城區“第一鵝”,為當地精準扶貧、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山東工人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