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的未來,誰主沉浮?

在刷臉支付的產業中,支付機構是供給方,需求方是商家和消費者。對於支付寶、微信而言,不管是出於競爭還是未來發展的目的,都有各種理由去推動刷臉對於二維碼的迭代。但是對於商家、消費者這些需求端而言,他們真的有用刷臉支付需求麼?

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用戶對於支付體驗的要求具有與消費一樣的“棘輪效應”,也就是說,消費者只能接受更好的支付體驗,而不能是更差的。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才是用戶的真需求。

刷臉支付的未來,誰主沉浮?


舉幾個例子為證。比如說在用戶友好度上,二維碼支付無法顧及到老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刷臉支付依靠生物識別,用人臉驗證,突破支付介質的限制,能夠實現弱勢人群也可以使用移動支付。

在用戶體驗上,刷臉支付能夠真正實現“無感支付”,不再像二維碼支付那樣需要手機,更加的方便快捷。

在用戶安全上,應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刷臉支付,可以確認交易者本人的身份,結合其他的多因素驗證,安全更有保證。

除了用戶,商戶的需求也很重要,不過商家對於是否增加一種支付方式,一方面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取決於支付機構的推廣力度。但相比於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對於商傢俱有更多想象空間。除了能實現二維碼支付下的增值服務外,刷臉的屏幕給商戶和消費者增加了更多的交互機會,營銷引流、會員運營成為可能。如果屏幕開放給廣告主,還可以增加廣告收入。

退一步說,即便是“薅羊毛”,兩大巨頭在推廣中對機具、交易量的鉅額補貼,也會使商戶更有動力,去鼓勵消費者在支付時使用刷臉支付。

所以,刷臉支付雖然存在各種難以克服的難題,如生物識別信息的安全性、監管的不確定性、難以聚合等,但其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各方所看重,已經逐漸產生更多的需求。

這種由供給方創造出的需求,一直都是我國支付發展史最不可或缺的力量。恰如信用卡、二維碼支付一樣,它們從來都不是消費者的主動需求,只不過它們站到了時代發展的風口上,同時又很好用,於是,它們就成了趨勢。恰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