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潢川“稻蝦田裡說豐年” 小龍蝦“蹦”出富民大產業

【解說】穀雨已過,中原大地氣溫回暖,小龍蝦美食逐漸回到民眾餐桌上。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省潢川縣,抓住市場機遇,探索推行“稻蝦共作”扶貧模式,從政策支持、配套服務、科技指導等方面延伸補充小龍蝦產業鏈,讓群眾從中增收致富,“稻蝦田裡說豐年”。 


  近日,潢川縣踅孜鎮八里村的“稻蝦共作”養殖示範基地,10餘名穿著皮褲的農民推著小船在水塘裡起網,每每提起蝦籠倒出活蹦亂跳的龍蝦時,大夥都掩飾不住收穫的喜悅。
  【解說】許學軍曾經是當地的貧困戶,全家6口人靠著8畝土地維持生計。2016年,許學軍成為第一批參加“稻蝦共作”養殖的農戶,自家土地流轉給養殖基地收取租金,他還在基地打工,生活得到很大保障。2018年,他家順利脫貧。
  【同期】(河南潢川縣踅孜鎮八里村村民 許學軍)自從我承包(出去)八畝地以後,這裡邊每年可以收入1萬多塊錢。不包(出去),每年就是種水稻、小麥,沒有這個收入高,現在我們兩年的時間已經脫貧了。
  【解說】一田兩種、一畝兩收。2016年,通過調研考察和論證,潢川縣確定了因地制宜發展小龍蝦養殖,推廣“蝦稻共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小龍蝦可為水稻增肥、除草、鬆土;稻為蝦供餌、遮陰、避害,減少使用農業投入品。
  “稻蝦共作”將傳統稻米生產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形成互利共生循環農業模式,有效提高稻米、龍蝦的產量與品質,也為農村的產業扶貧探索出一條新路。
  【同期】(河南潢川縣小龍蝦產業協會秘書長 王有華)我們不但小龍蝦養好了,也帶動了水稻種植。現在小龍蝦田裡面的稻,都是申報了綠色食品,小龍蝦的產量上去了,稻的產量也上去了。所以我們縣裡面小龍蝦這個產業,為潢川縣的脫貧攻堅發揮了很大作用。

  【解說】為更好地指導群眾養殖小龍蝦,當地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河南省率先制定了小龍蝦水面養殖、“稻蝦共養”等技術規程,建立專業科技服務隊伍,深入田間地頭,幫助養殖戶解決技術難題。
  【同期】(河南潢川縣小龍蝦產業協會秘書長 王有華)通過我們協會的專家,到我們各個養殖戶去現場指導。通過培訓傳授養殖技術,我們把全縣比較大的合作社都建立了一個群。如果他們在養殖中間 遇到什麼問題,隨時可以和我們的專家交流,或者是他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協會帶著專家到現場去指導。
  【解說】目前,潢川小龍蝦養殖面積達35.8萬畝,稻蝦共養面積23.7萬多畝;採取‘龍頭企業+示範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方式,帶動9300戶貧困戶脫貧,畝均增收1500元。當地初步形成了小龍蝦種苗、飼料、養殖、加工、銷售、餐飲、技術服務一條龍發展全產業鏈,小龍蝦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產業。
  (出處:中國新聞網 記者 李超慶 河南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