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雄安暖(報告文學)-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春回雄安暖(報告文學)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建設正在施工中。馬夢迪攝

春回雄安暖(報告文學)

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 雄安新區宣傳中心供圖

□尚 未

這個春天,雄安新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春風迅速染綠這片熱土,各項建設如火如荼。

農曆大年初三,於俊紅便自駕車趕回了雄安新區。

作為雄安集團安全質量部副部長,今年52歲的於俊紅也想在家多待幾天,多陪陪親人。但是,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像飛機的兩隻機翼,嗡嗡作響地盤桓在他的腦海中,令於俊紅只好暫時放下親情的羈絆。

心太焦灼,像有團火在裡面燒。

新冠肺炎疫情下,雄安集團仍有6個未停工項目持續施工中,馬上還有一大批項目要開復工,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不能耽擱建設進程,這兩座大山,沉甸甸壓在了新區建設者們的肩頭上。

如何加強人員進場前的疫情防控?

怎樣確保施工現場不出紕漏?

萬一遇到疑似病例如何處置?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有迎難而上,只有群策群力,只有群防群控。

很快,“紅黃綠”分區管理制度,在雄安新區各建設項目工地鋪展開來,成為保障人員安全順利復工復產的“防護服”“隔離衣”。

進場未滿14天,乘公共交通工具返回的人,紅區。

進場未滿14天,自駕或乘坐專車返回的人,黃區。

春節期間,未離開工地以及來自當地的勞務人員,綠區。

各區工人分區管理,分時分餐。此外,每個房間內都配有消殺物資,房間和公共區域每天有專人進行至少2次消毒。

面對從未遇到過的困難,必須付出更艱辛的努力,才能保證各項制度落到細微之處。

一眨眼,就到了農曆正月十五。

於俊紅忙了一整天,午飯都忘了吃,直到晚上,在安全質量部業務經理安鬆鬆的提醒下,他才抓起桌上的盒飯填飽了肚子。再看錶,已是晚上八時多。

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兩天後,2月10日,集團很多項目就要復工,這兩件大事,像一把鋒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於俊紅的頭頂,他怎麼也放心不下。

“安經理,咱倆還要出去一趟。”他對安鬆鬆說。安鬆鬆二話不說,站起了身。

頂著漆黑夜色,兩人驅車前往新區高質量建設實驗區的項目部。

抵達,下車,門口體溫檢測,手部消毒,裹著寒氣走進項目部會議室,明亮的燈光下,這裡的人們也正在制定防疫與復工方案,一道道目光中,同樣閃爍著緊張與焦灼。

根據集團的方案,項目部正在逐一細化,分解落實。

經過一番分析討論,於俊紅和安鬆鬆還是發現項目部制定的方案中,有疏忽遺漏的地方。和於俊紅簡短商議後,1987年出生的安鬆鬆,捏了捏口罩上方的鼻夾,穩了穩情緒,代表安全質量部向大家提出了補充意見。

“大家都很辛苦,但目前這個方案,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燈光下,安鬆鬆的雙眼亮亮的,像兩盞警示燈。“我們要警惕的是細節,細節,細節!”

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比如現場消毒,什麼時候消毒?誰去消毒?怎麼消毒?誰去監督?有沒有檢查簽字……”

一連串的問號,像一把把無形的鉤子,將大夥的目光勾向了桌面。

“方案是具體實施的依據,我們要把每一個細節都落實到位才行!”

會議室內,鴉雀無聲,只剩下電腦風扇在唰唰轉動。

這一屋子人,安鬆鬆的職務不是最高,更不是最年長的人,但此時此刻,在這間會議室裡,沒有誰論資排輩,每個人都清楚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每個人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兇惡,每個人都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大家需要的,是嚴密的防控措施,是嚴格的制度保障,是確保萬無一失。

這天,於俊紅和安鬆鬆陪著項目部的同事們,一直忙到深夜。直到各項預案制定完備了,他們才雙眼乾澀、渾身疲憊地返回了集團。

2月14日清晨,中建八局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管廊RDSG-4標段的項目部外,一排整齊的白色隔離室靜悄悄地佇立在那裡,門前的褐色土地上,覆蓋著綠色的防塵遮蓋網,遠看像長滿了剛萌發的小草……似乎沒有任何先兆,天空突然飄起了雪花,一片兩片,三片四片,越來越大,越來越密,很快將遮蓋網上鋪了白白的一層。

紛揚的雪花中,位於“黃區”的一間隔離室被推開了房門,工班長陳杰從裡面走出來,看清眼前的世界後,愣住了。

“昨天才放的線,今天就下雪了?”他有些惱火,腳用力跺了跺地面。大地硬邦邦的,像鐵板。

旁邊,又有幾扇門打開了,工友陳寬、董華輝等人的身影出現在陳杰的視線中。大家才吃過項目部統一配送的早飯,正打算去同樣為“黃區”的工地上。

“班長,今天還能幹活啊?”陳寬站在原地喊道。有風,有雪,他的聲音顯得很遙遠。

“幹!”陳杰望了望天空,堅定地說。受疫情影響,本來返場的人就少,工期又緊張,不能再因天氣浪費時間了。

2月10日,雄安集團各建設項目陸續復工,遠在河南老家自我隔離了兩週的陳杰,接到項目部的通知後,翌日一大早,就和老鄉自駕800多公里返回了新區——集團有規定,非疫區外地人員返場,儘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趕到項目部,經過健康篩查,簽訂了“三無”承諾書,陳杰和工友們分別住進了“黃區”的隔離觀察室。從那一刻起,他們的生活就成了兩點一線。人,只出現在隔離室和對應的工地上。

這一切防控工作,陳杰是極為配合的,也讓他本來懸著的心,落回了肚裡。可現在,復工已經開始,“紅區”的十幾位工友還隔離著,不能離開隔離室,即便加上他們,工地也很缺人手。這樣下去,能按期完成施工嗎?

新區建設可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啊!

雪,依舊紛紛揚揚地飄落著。

看了看站在遠處的幾位工友,陳杰大聲說:“今天,先把小型機械保養、維修好,準備明天進場!”接著,他又強調了一下疫情防控的事,提醒工友們做好自身防護。

大家迅速分開,按分工到了各自崗位。

人在忙,心緒也沒能閒著。關於疫情的各類信息,比天上的雪花還密集,在工友們的心頭飄啊飄,飄得每個人都不安生。陳杰安排個什麼事,只能遠遠地喊,不是他不想跟工友們接近,而是每個人心裡都繃著一根弦,誰也不想太靠近誰。

這還不是讓人最著急的。仍在各自老家未能返場的工友們,才最讓陳杰放心不下。

不知忙了多久,手頭的工作做完了,陳杰抬起頭望望天,發現雪花飄得少了,頓感心中踏實了些。擦擦手,站在原地愣了片刻,他掏出了手機,撥通了遠在河南老家的一位工友的電話。

“啥時候能回來啊?”陳杰問。

“這疫情,能出門啊?”

“當然可以,你自己開車來不就行了?”

“雄安那裡的情況如何?”工友仍很擔心。

“這裡沒疫情,你放心吧。”陳杰急忙安慰道。

“工地裡人來人往的,能安全嗎?”

陳杰乾脆打開視頻,拿著手機四下照起來。

“你看啊,咱們現在都是分區作業,人跟人間隔這麼遠。”一片雪花落到了陳杰的腦門上,涼涼的,癢癢的,他整了整口罩,接著說:“項目部的防疫措施很到位,方方面面都替咱們想好了,也安排好了,你就放心地來吧!”

“好,我再想想啊……”工友掛斷了電話。

半空中,雪花似乎又密了。

復工之初,容東片區管廊RDSG-4標段的工地上,各項工作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著。然而,望著人影稀疏的施工現場,35歲的項目經理高保轉卻心急如焚,比他年長十幾歲的項目部書記王志成更是坐立不安。

“高經理,這麼下去可不行啊?”王志成摘下眼鏡,在風中吹了吹。由於戴著口罩,他的眼鏡經常起霧。平時尚未覺得有什麼,此刻卻顯得格外煩人。

“是啊,肯定不行,咱們還得想辦法讓更多的工人進場才行。”高保轉長出了一口氣,“6月底,管廊主體必須全部完成,按眼下的進度,顯然不行……”

二人的焦慮,就像呼呼而至的西北風,在項目部內,在項目工地上,在每個角角落落盤旋著,衝撞著——偌大的工地,僅有幾十個人在忙碌,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怎能不讓人著急呢。

復工復產,工人們返崗至關重要,原材料的及時供應,同樣不能小覷。

尤其是急需的混凝土。

早在農曆正月初七,雄安新區容西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鍵,就已經帶領少數管理人員返回了崗位。他們組織在崗員工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按照新區和雄安集團的要求,開始安排復工計劃。

公司主要為容東片區綜合管廊項目和容易線一期工程提供混凝土及水泥穩定土。春節期間,為保障雄安集團未停工項目的施工材料供應,公司的攪拌站並未停工,但隨著新區各個建設項目的陸續復工,對混凝土的需求量肯定會迅速攀升。

目前的產能,顯然滿足不了需求。

潘鍵感到了壓力。

大部分員工依舊分散在湖南、湖北、河南、山東等地,短時間內返回的可能性不大,僅有的11名管理人員,32名工人,既要抓防疫,又要促生產,這人手哪兒夠用啊?

潘鍵立即向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的主管領導彙報了本公司的現實狀況。很快,集團調撥的防疫物資到位。

針對疫情嚴重地區的勞務人員無法及時返回的情況,潘鍵在申請更換和調整其他隊伍趕來頂崗的同時,也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及時召開了公司管理層會議。

在與眾人商討對策的過程中,潘鍵的焦慮也成了大家的焦慮。

“年前,好在咱們將拌合站內所有料倉都儲滿了原材料,周邊空場也外儲了40多萬噸的砂石骨料。”常務副總經理於東磊說到這裡,臉上並未顯得輕鬆,他知道,公司返崗的工人不夠,產量也上不來啊!

“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回不來,我們不能坐等,”潘鍵的目光在眾人的臉上掃了一遍,接著說,“找其他員工頂崗。”“疫情防控也需要人手。”有同事接茬道,還有現場整理,隔離區域的日常消毒,以及一些其他輔助性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那就多聘請本地人員,既能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還能提高本地勞務人員的就業率。”潘鍵拋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復產的員工呢?”有人又問。“我已經報請了集團,既然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無法及時返回,我們就調內蒙古、河北等疫情不嚴重地區的隊伍來。接下來大家都要鉚足了勁兒才行!”潘鍵堅定的目光,透過眼鏡片迸射出來,爍爍灼人。

眾人眼前的迷霧漸漸散去。

在新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統一調度下,容西混凝土有限公司迅速招錄了一批本地員工,經過短期培訓後,補充到了各個崗位。

復產的工人們,也從四面八方陸續趕來。

2月14日的那場雪,似乎在一夜之間,被人們火熱的復工情緒給融化了。第二天,豔陽高照,當陳杰又一次來到“黃區”工地時,腳下的大地正在逐漸復甦,午後踩上去,已經有了軟軟的感覺。這個變化,讓他心裡舒坦了許多。

令人更加欣慰的是,昨晚,不僅陳杰在給未返場的工友們打電話,其他人也在打。

文字,語音,視頻……只要能跟在家的工友們介紹清楚項目部疫情防控的嚴格,只要能讓大家清楚工地施工的現狀,該想的辦法都想了,該說的話也都說了,電波承載著一份份期盼,在空中疾速穿梭著,漸漸打消了工友們的顧慮,答應儘快返回的人員越來越多。

接下來的幾天,陳杰和先期趕來的15名工友一邊施工,一邊期待著援軍的陸續到來。

有的工友自駕,帶著幾位同鄉趕回來了。

有的工友們乾脆包車返場,路上車都沒敢停,就那麼幾百公里一路飛奔回來了。

回來後,該隔離的隔離,該施工的施工,各在各的分區,只要人群不交叉,大家心裡都挺踏實。

工地上的身影一天比一天多,進出工地的運輸車持續增加,各項目建設也在按計劃展開,新區管理者們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站在一派忙碌景象的施工現場,陳杰還會想起當初自己的焦慮與擔憂,卻又感覺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今,眼看著土方作業面上一臺臺挖掘機前進後退,左旋右轉,或高昂鐵臂或低垂“頭顱”,一刻也不停歇,那轟隆隆的聲響,那熱騰騰的場面,那一雙雙口罩上方執著而熱烈的眼睛,讓他渾身充滿了力量。

春天來了,萬物要復甦了。

一剎那,陳杰發現,竟然有詩人的情緒在自己體內流淌。

人可以休息,機器不能停,他們開始八小時輪班作戰。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基礎上,為儘早完成項目建設,大家都進入了忘我的狀態。在陳杰的心中,即將建成的安置區,已經矗立在了腳下的大地上,新區的父老鄉親們,已經喜滋滋住了進去,正從明亮的窗口眺望著美麗、綠色、智慧的雄安新區。

3月下旬,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於俊紅和安鬆鬆也來到了容東片區綜合管廊項目的建設現場,在檢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的同時,他們更多的是在欣賞此刻的施工場景。

一輛輛運輸車,一輛輛混凝土攪拌罐車,在各個工地往來穿梭。

一個個矯捷的身影,在各自的崗位上拼搏著,奮進著。

人和機械都很忙,卻有條不紊,秩序井然。

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於俊紅輕輕拍了拍安鬆鬆的肩膀,長出了一口氣,說:“安經理呀,新區3萬多工人復工復產,還實現了確診和疑似病例均為零……”

“我很驕傲!”安鬆鬆笑著接茬道。

“我更驕傲!”於俊紅也被逗笑了,隨即又故意問:“憑你的感覺,照目前這種狀態,咱們能按時完工嗎?”

“何止按時啊,完全可以提前嘛!”安鬆鬆說罷,掏出手機來,以專業攝像師的姿勢,拍起視頻來。

此刻,在春風的吹拂下,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本就生機勃勃的雄安新區,迸射出愈加奪目的光彩。瞧,路邊的柳樹萌發出了淡綠、鵝黃色的嫩芽,樹下已有嬌豔的花朵悄然綻放,有鳥兒從天空飛過,看到一處處熱火朝天的工地上,人們雖然還戴著口罩,眸子裡卻閃爍出喜悅與希望的光。

來源: 河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