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武陵:野生老虎在常德是怎樣消失的

在十多年前(2005年),常德臨江公園還有動物園的時候,發生過一起老虎傷人的慘劇,自此之後,我的印象中,常德再也沒有過大規模能容納猛獸的動物園。

現如今流行的“小腦斧”“大貓”這些詞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老虎都是萌萌噠,這源自我們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但如果真有機會與老虎近距離接觸,還是勸你時刻保持警惕,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家長,更要盡到警示和看護的責任,畢竟在老虎眼中,人類不過是一塊肉。

趣談武陵:野生老虎在常德是怎樣消失的

好在人類的智慧在物種的角逐中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曾經遍佈大江南北的兇猛野獸,在短短几十年間淪為了亟需保護的瀕危物種。

我們常德地區,關於野生老虎的確切文字記載還要追溯到1918年。有一個版本的傳說是這樣的:

1918年,馮玉祥駐軍湖南常德時,郊外的德山有猛虎傷人。一次,趙登禹奉命送信,路遇猛虎,他竟像武松那樣將猛虎打死。事後馮玉祥請城裡的照相館為趙登禹照了一張騎在虎背揮拳的照片。1937年7月28日趙登禹在北平抗戰犧牲後,7月31日馮玉祥在南京找出這張照片,題寫了“民國七年(1918年)的打虎將軍”,以為紀念。

趣談武陵:野生老虎在常德是怎樣消失的

趙登禹打虎

趙登禹將軍身高一米九,孔武有力,但成年華南虎少說也得三四百斤,人與虎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像武松那樣”打虎實則是人們出於對抗日將軍的崇敬而將之神話。在馮玉祥將軍的自傳《我的生活》中有對此事的詳細記載:

有一次,我的部隊在德山練習野戰,忽然趕出一隻猛虎。兵士與山居民聯合圍擊,那虎連中數槍,竄到江裡死了。兵士們把它拖上來,從頭到尾,足有八尺多長。當它將未死的時候,趙登禹騎在它身上,說:“看我是打死老虎,還是打活老虎?”當時照了一張相片,現在還留著。老虎抬回營中,官兵上下大吃了一頓虎肉。肉味很好,煮時香聞數里,吃後出豆大汗珠,可以治病,有一位朋友素害寒腿病,只吃了半碗,冒出一身汗珠,當時把病減去了大半。後來我又把虎骨交人制成藥酒,分送朋友,患風寒病者,服之很有效驗。

德山的這隻老虎撞在了正規軍的槍口上,改善了官兵們的伙食,也算死得其所。對於馮將軍口中虎肉和虎骨酒的神奇療效,現在還有許多人深信不疑,不過在此提醒大家,國家對虎製品經營利用活動的管制相當嚴格,請勿自誤。

既然德山都曾經有老虎,那常德一些更為偏遠的深山老林應該有更多老虎生活,它們是怎樣消失的呢?這事還要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說起。

1950年“土改”開始後,湖南各地掀起了開墾野嶺荒地的熱潮。為防野豬、野鹿到新開墾的田裡“偷”莊稼,政府出臺了鼓勵捕獵的政策,打死野豬獎谷一斗,打死野鹿獎谷二斗。成百上千的打獵隊,對高山密林進行了地毯式的圍獵。原本以這些動物為食的老虎突然在山上找不到獵物了,飢餓驅使之下不得不下山“碰碰運氣”,於是人與虎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據統計,1952年至1963年,10年間有近2000名湖南人慘落虎口,家畜損失更是以萬計。在當時,野生華南虎被人們稱為“四腳土匪”。

為了消除“虎患”,從1952年起,湖南各地陸續成立一千多支打虎隊,除了自制的毒箭,他們還有部隊提供的輪盤槍、步槍等武器裝備,老虎很快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這一次迎接它們的將是滅頂之災。到60年代末,全省共獵殺華南虎647只,佔歷史獵殺量的88.1%。

趣談武陵:野生老虎在常德是怎樣消失的

到1959年時,在“虎患”最為嚴重的耒陽地區,打虎英雄陳耆芳和他帶領打虎隊,已經“消滅”了138只猛虎。在那個熱情高漲的年代裡,作為保護農業生產的模範,陳耆芳接連受到了多方面的獎勵:1955年,他成為耒陽縣的打虎英雄;1956年,他代表耒陽打虎隊出席了郴縣(今郴州)專區的勞模大會;1957年,他出席全國農業勞模會,“戴著紅花,到了北京,見了毛主席,上了天安門……”

趣談武陵:野生老虎在常德是怎樣消失的

陳耆芳

就這樣,曾經嘯傲山林遍佈湖湘的華南虎一夜之間被人為滅絕了,到七十年代末,就已很難見到華南虎的蹤影。現在,野外華南虎數量不足二十隻,已被列為全球十大保護瀕危物種之首。

近些年,在常德石門壺瓶山和桃源烏雲界出現過疑似華南虎的蹤跡,但一直未真正找到野生華南虎實體。有科學家悲觀地認為,即使現在野外有華南虎,也因種群太小,不能維持,滅絕是遲早的事。

短短几十年時間,從“害獸”到“瀕危動物”,希望這種悲劇不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