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胡金秋在國際賽場表現不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打法單一

為何胡金秋在國際賽場表現不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打法單一。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4號位要有一定的三分蠻重要的,拉開空間。如果四號位沒有三分能力,會傷害到球隊的進攻空間。四號位沒射程要麼是球隊護框資源過剩,護框者臨時搖擺下來,像吳冠希、沈梓捷,要麼像胡金秋那樣成為球隊攻筐首選。前兩年胡投中距離不多,其實就算這樣侷限性也很大,福特森和胡金秋擋拆,像阿聯這樣的頂級護框者一人就可以防下,除這兩種情形外別的無射程4號位在CBA很難生存。胡金秋我記得剛出道中距離挺準的,不過他大部分出手集中在籃底和兩個低位投中距離,面框的45度和罰球線的出手非常少,三分幾乎沒有,去到國際賽場不好用啊,打法太單一了。

為何胡金秋在國際賽場表現不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打法單一

胡金秋的中距離其實大多是在回應對方放投,準是準,但產量有限,類似於江蘇那個大胖子柳偉,跟阿聯這種中距離有本質區別,到了國際賽場,人家禁區內個個能飛善跳,胡金秋也就沒有出手空間啦。現代籃球不提倡低位單打,並不意味著你可以不會或者說不去練,像現在國內一些所謂的餅俠型內線,比如沈梓捷,籃下接球遇到錯位小防大都不敢打,這其實就是在浪費機會,浪費全隊的體型資源。大前鋒球員背打技術還是要有的,一場比賽不可能都是快攻和麵框的,落陣地戰時有背打能力挺好用。當年在有姚明的國家隊,阿聯就是一個實實在在幹髒活的大前鋒了,防守和籃板是主項。但是不管什麼年代,明星球員他在場上幹什麼事,基本都取決於自身技術特點,他不擅長做的,包括那些髒活累活,就要別人來幹啦,籃球場上個人影響力還是蠻大的。

為何胡金秋在國際賽場表現不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打法單一

能力強的大前未必是幹髒活的,早年的二中鋒鞏曉彬在進攻端的出色表現經常把紀敏尚打成幹髒活的,在沒有王治郅的國家隊也把巴特爾打成了幹髒活的。杜鋒喜歡大面積輪換,如果有更多基本功好的苗子上一隊,上場14個人是很有可能的,一些不愛用年輕球員的教練,估計也就9個人輪換左右。小丁的低位揹筐還可以,他的身板也厚實,適合這種肉碰肉的打法。曾經的四號位多數是藍領髒活累活為主,太古典的那種揹筐型大前放在現在的快節奏的籃球裡面其實不太吃香了,最主要的還是能拉開空間有投射能力。因為像宏遠的這種小球體系,沒投射的內線太鎖死空間了。希望宏遠的年輕內線能加強投射,中距離三分還有罰球線的策應,能加強持球能力當然不錯,不太行做一個坐地炮也還可以。像朱彥西那種坐地炮就很強了,運動能力不行、速度慢、持球差、打法單一,但就是夠準,對抗行,有這兩樣,就可以混口飯吃了。

為何胡金秋在國際賽場表現不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打法單一

這種快節奏攻防最能消耗對手,當然這需高頻次輪轉來保證己方球員在場上的活力和強度,我記得杜鋒在藍隊的時候,還有球迷笑話他說,吳前光上下場來回跑動的距離都夠他累的了,其實就是不理解高頻次輪轉的意義。當然啦,想要維持這種攻防節奏,光輪換多其實還不夠,最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多的持球點,杜鋒的藍隊正是缺乏這一點!而在宏遠就不同了,場上可以隨時保持三個優質的持球點,多核驅動。為何胡金秋在國際賽場表現不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打法單一。一點關於年輕球員基本功,以中鋒為例,現代籃球要求中鋒多擋拆少低位,這是否意味著那些只會吃餅就是最好的中鋒呢?顯然不是!不強調不意味著你可以不會!我印象特別深去年半決賽最後就差幾分,沈梓捷低位拿球面對馬尚,只能將球再傳出去的那種窘迫,所以說不管時代怎麼變,基本功都要打牢。

為何胡金秋在國際賽場表現不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打法單一

對此,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