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年近歲末,老朋友約我喝茶聊天。好久不見,幾人落座,茶還是那壺淡淡的清茶,話還是那些知心的話語,場合和氣氛不覺會增添幾絲愜意。

朋友隨行的一位女子,三四十歲的光景,氣質嫻靜,溫文爾雅。她靜坐一旁,話語不多,一邊在靜靜地聽我們閒聊,一邊若有所思的樣子,眉頭不時飄過幾片疑雲。

因為是好友的朋友,我之前並不熟悉,所以並沒有過於在意。隨著話題地深入,大家各抒己見,氣氛便漸漸嗨起來。這時的她,似乎想表達些什麼,卻又欲言又止。

過了一會,她終於開了口,問:“白老師,這人活著,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痛苦,有沒有好辦法得以解脫?”

我有些驚訝,沒想到她一開口,便拋出這麼複雜的問題。我放下手裡的茶杯,先是微笑著向她致意,表示問題已經收到,同時我也在深入思考,琢磨著該怎樣回答她,才不辜負她對我的信任。

尋思片刻,我對她說我給你講兩個小故事吧。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三祖僧璨大師在弘法時,一個弟子急急忙忙跑過來找他。他問:“你來做什麼?”那弟子就說:“我想請您幫我實現解脫”。

三祖問他:“誰綁住你了嗎?”。那人說:“沒有”。三祖又說:“好,我已經幫你解脫了”。

人之所以會痛苦,大多是因為慾望和糾結。究竟是什麼捆住了小和尚?什麼都沒有,最終是他的內心。

人作為活生生的存在,痛苦和快樂,都是由自己的心所導致的,簡單就快樂,複雜就痛苦。

慾望是痛苦之源。一旦內心有慾望,就會產生分別之心,從而會進行無謂的攀比。求之不得,就會痛苦。

所以痛不痛苦,取決於自己的心。牢牢端著,一念不去,一念又來,念念循復,苦惱橫生;輕鬆放下,一念落下,萬般自在,心無掛礙,自獲解脫。

聽了這些話,她點頭致意,若有所悟。因為不熟,她內裡肯定有她難以言表的糾結,但我想,這一切還是由她借時間去化解吧。這一切痛苦的來和去,都要自己去對待,是她要走的路。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喝了一口茶,我說我給你講第二個故事吧。

一休沙彌默然不語獨坐參禪,這時師父走過來,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清新空氣四處瀰漫,草芽鑽出土壤,小鳥飛去飛來,小河在潺潺流淌…

一個下午很快過去,師父領一休返回寺內。剛進寺門,師父突然輕掩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意圖,這時天很快暗下來。過了很久,師父在寺內叫一休,一休便推開寺門走進來。

師父問:外面怎麼樣?一休說:天黑了,什麼都看不到。師父問:再沒有其他什麼嗎?一休說:什麼也沒有。

師父說:錯,下午的清風、綠野、花草、小鳥、小溪依舊在。霎時,一休立刻頓悟。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現實中,時間車輪在高速運轉,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加快,世人快速行走而忽略了淨化靈魂,所以難以靜下來,去靜觀自己,聆聽自己的心。

心靈的起源是本真,就如同師傅帶一休觀看的清風、綠野、花草、小鳥、小溪。當心靈的成長抵不上追求物慾的增長時,大多會痛苦。

心靈向上,物質向下,敢於守住自己的那顆心,痛苦自會化解開來。心是什麼,看似無形,實際有形,它會把一切事物向內裡觀照,只是人有時老想著慾望,對它失去了覺知而已。

《金剛經》和《心經》都給了我們什麼啟迪?是去掉一切妄念,守住內在一顆心。我們眼裡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只有自己內心才是最為真實的存在。

事後,回程途中,我一直在回想那剛才的一幕一幕。我的這兩個小故事,或許和哪位朋友的問題答非所問,原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可能會失望,但我還是願她能從這兩個故事裡,得以啟發吧!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