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端穩技術“飯碗” 脫貧更加牢靠

 “送錢送物,不如送上幾項好技術。”這是渦陽縣西陽鎮王橋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丁景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丁景良所在的安徽科技學院通過持續地送技術上門,讓王橋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端穩了技術“飯碗”,脫貧之路走得更加牢靠。

  王橋村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24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0%。當年,安徽科技學院駐村扶貧工作隊給村裡制訂了“趕著山羊奔小康”“栽上果樹尋致富”的“雙輪驅動”發展思路。2017年,王橋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到0.7%以下,該村還成為“一村一品”產業示範村。

  10月16日至17日,安徽科技學院校園內舉行了一場王橋村農副產品展銷會,產品包括羊肉、土雞、蔬菜、粉絲等十幾個品種,銷售額達到15萬餘元。這是該學院種植養殖專家到王橋村進行點對點的技術指導結出的碩果。到目前為止,安徽科技學院已經組織了果樹栽培、蔬菜種植、農產品電子商務、山羊養殖四期培訓班。

  “你看看,這羊多肥,到過年一頭賣1000塊錢不成問題。多虧了專家的指導。”63歲的脫貧戶鄭文化笑容滿面地說。其實,專家剛來的時候,老鄭還有點不服氣,老農民還不會養羊嗎?聽到培訓課上講的不要用鮮紅薯秧等鮮草餵羊後,老鄭才知道他家羊好拉稀的原因。“打掃好羊圈衛生,喂乾草防止拉稀,麥麩不能喂太多容易積食……我服氣了,是得相信科學技術。”

  現在王橋村80%的貧困戶養的都有山羊,戶均增收5000多元。

  在距離鄭文華羊圈大約兩公里的地方,渦陽縣偉俠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偉正在桃園裡察看冬桃的長勢。還有一個月左右,這些桃子就能上市了。

  “經過專家指導,現在一畝地產量比原來增加了1000斤左右。”王偉說,有了專家做技術保障,他們心裡也有底氣了,冬桃的種植面積從30畝增加到了現在的300餘畝。

  種了6畝桃樹,賣了6萬多元。說起今年的收入,合作社社員、脫貧戶王振俠喜上眉梢。“剪枝、疏果、防治病蟲害這些基本的技術我都會。”王振俠說,“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我想跟著專家再多學些技術,這比啥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