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以這樣的心態過好一生,才算沒白過

一名修道者修習多年,仍沒有開悟,自己對此疑惑不解。


高僧看出了求道者的疑惑,於是找來修道者,對他說:“如果僅有兩件東西讓你選擇其一,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


修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道:“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修道者頓時開悟,感謝高僧教化。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


做人,第一要認清,知道自己的定位,第二要找到適合自己快速生長的途徑,而不執迷於虛幻的慾念。


很多人在慾念與生長之間選擇了前者,慾望的無止境,導致了心理失衡。忘記了當下,忘記自己是誰,忘記將要去哪裡,在此去經年中,一無所獲。


那麼,人生到底該如何過,又該以何種心態來過,才算不枉一生?


1

時刻靜下來,內觀自己


天底下最難了解的就是自己。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們的眼睛,一共有兩隻,全都向外。往往看別人比較清楚,看自己卻相當糊塗。


知道別人只是自己有智慧而已,能夠知道自己,才是個明白人,這比智慧高一層次。


因為一個人瞭解自己不能完全靠智慧,必須要有道德。


智慧再加上道德,才叫明。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以這樣的心態過好一生,才算沒白過

凡是沒有德的人,想到自己時,第一個感覺就是自己沒有問題,是好人。


壞人大部分認為自己是好人,否則就壞不下去了。因為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壞,一般不會堅持下去。


不知道自己壞,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這種人就不是明白人。


現在,有很多人總結過去時,都不去反省自己的缺點。就算反省,多半兩秒鐘就解決了:沒有問題,我很好,錯的都是別人。

做人,一定要做個明白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有品德,才知道自己這個錯了;有品德,才能夠心平氣和地去了解自己、善待別人。


那我們一般人如何做到“明人”呢?


《大學》裡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其實主要就是靜下心來,內觀自己,與良心對話,就能生出德慧。


2

面對慾念,先想合不合理

現在社會,大家普遍輕視道德,導致內心抗拒慾念的功力不足。


多少人的財富,來自於不依循正道的通路;多少人的富貴,建立在自私自利的不擇手段之上。


想想如果憑空出現一塊金子讓你選擇,你知道是災還是禍?


有一次,一個組織請了當地最有錢的人,跟我一起吃飯。


我坐在那裡,旁邊的人一直告訴我他什麼都有,不管是私人小島,還是飛機。


他只問我一句話:“你看我怎麼樣?”我說:“你內心不安。”


他馬上亂跳:“我有什麼不安?我賺這個錢都是合法的。”


我說:“合法不一定合理。你這麼一跳就是不安,你如果安,我再講十句你也不會跳。”他聽後一句話都沒有講。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以這樣的心態過好一生,才算沒白過


合法不一定合理。中國人比較高明,只講合理不合理,不太講合法不合法。


法有時候規範不到,因為都是事情發生之後,才立法來規範。而理是有遠見的,先有理,後來才有法。

不依循正道的利益,不遵循天理良心的財富,就算可以得到,也不應該取得。


因為它會時時讓你內心不安,有所憂慮且心生恐懼,並且早晚有一天會連本帶利收回去。


人一旦有念頭,就要付出代價,面對一件事情當慾念來臨的時候,要多想合不合理。


而不是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沒有違法就去做了,只有秉持合不合理,人生才不斷走正道。


3

只問耕耘,莫問收穫


“功名由天定,修德在自己”,把自己修煉好,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就是內聖。


我們所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求功名不一定能得到,想做什麼並不一定就能做到。


人生,是來做自己的,堅定內心的信念,不必跟風,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


我們一定要清楚,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各人有各人的使命,各人有各人要做的事。


每個人的方向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而且上天還會居於這種差異性,賦予每個人不同的特長,然後一生來發揮和運用。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以這樣的心態過好一生,才算沒白過

所以,《易經》才告訴我們: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做好自己,才能獲得天助。


這一生,我們是來欣賞自己安排的人生過程的,也不要計較結果怎麼樣。只問耕耘,莫問收穫,那就沒有什麼怨恨了。


記住這兩句話就好:事情沒有發生以前,你要好好考慮周全,用心預防一切錯誤,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事情已經發生,你就高高興興去面對,去接受,問心無愧,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用管別人怎麼說,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好。

儒家荀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涉獵,並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反省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塗,行為也就沒有過失。


成功的起點是自我分析,避禍的秘訣是自我反省。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他人是非,遇事多向內求,踏實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也許正是最心安的生活之法,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