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保送”清華,高三拿下IOI金牌,曠視人臉識別負責人周而進

他是萬眾矚目的信息學競賽NOI、IOI金牌選手,初三就“保送”到了清華;

他是AI技術天才,是曠視創始團隊成員,也曾拿下4個技術評測世界冠軍;

他是曠視人臉識別技術負責人,帶領團隊完成了許多手機上和城市管理產品中的人臉識別功能。

從清華到曠視,他親歷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崛起,成為了年少有為的技術leader,而在AI浪潮之外,他說人生態度在於:“做一個純粹的人”。

這是曠視12號員工,周而進。

初三“保送”清華,高三拿下IOI金牌,曠視人臉識別負責人周而進

周而進初三“保送”,唐文斌兩顧家門

周而進生於紹興、長於紹興,父母都是教師,父親教大學,母親教中學,都是文科老師。

作為文科家庭的孩子,周而進從小就被培養琴棋書畫這些文藝修養,彈過古箏,也畫過國畫。

如果不是後來投身計算機,如今的周而進,畫風可能是“B站古箏up主”、“抖音古風撫琴少年”之類的。

可是,“人生每走一步都扼殺了很多自我”,周而進用在豆瓣上看到一句話描述自己的轉型。

畢竟,有叛逆之心的少年,總會和父母的期待相向而行,父母要往文科方向培養,周而進偏要去研究理科,搞數學和計算機。

而那時,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尚未生根發芽,程序員也還沒有成為人盡皆知的高薪職業,周而進並不知道,他這個選擇在日後的科技行業起到了多麼重大的作用。

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說,研究數學和計算機的最佳方向,就是參加競賽了。

經歷了層層選拔,拿下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金牌後,周而進被清華大學“預定”了。這一年周而進才讀初三,因為年紀太小還沒有上高中,按照教育部規定,沒有直接籤保送協議。

此後,周而進成為了紹興一中的學生。

這所建於清朝的百年老校,在信息學奧賽這個領域十分強勢,曠視聯合創始人唐文斌、創始員工陳可卿都畢業於紹興一中,是周而進的學長,甚至還有人在知乎提問:“紹興一中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哪個學校的ACM更強?”

拿這所高中,和旁邊的高校相提並論。

初三“保送”清華,高三拿下IOI金牌,曠視人臉識別負責人周而進

也有知乎網友直言,紹興一中參加信息學奧賽的學生就相當於讀了“清北預科”。

周而進也對自己的高中母校十分認同。在他看來,紹興一中氛圍很好,非常自由,不走高考走競賽本身是有風險的一件事,但母校卻堅定的支持競賽,這也讓學校湧現了一大批競賽保送的優秀學生,至今都有不少競賽保送生加入曠視,成為曠視研究院這個技術大牛天團的實習生。

進入紹興一中後,周而進成功進入了國家集訓隊,從全國競賽NOI升級到了國際競賽IOI,在2009年的IOI競賽上拿到了一枚銀牌,並且只比金牌差1分。

國際比賽獲獎,在常人看來是一件十分值得慶祝的事,但周而進卻很落寞,覺得同去的其他同學都是金牌,自己卻只拿了一個銀牌,實在遺憾。

於是,他決定重新再來,從省賽、國賽一層一層打上去,再參加一次IOI。在泰國芭堤雅的IOI 2011上,周而進終於拿到了金牌。

初三“保送”清華,高三拿下IOI金牌,曠視人臉識別負責人周而進

在忙於競賽的高中歲月裡,周而進也堅定了對自身的認知。

他愛動漫,愛讀書,讀安·蘭德的《源泉》,從主角霍德華·洛克的經歷中,堅定了自己的信條:

“做一個純粹的人。”

如果能做一個純粹的人,便不受外界議論、社會行情的影響,選擇內心真正的堅持和傾向。

也是因此,同樣在IOI奪冠這一年,他進入了清華。當時,微信已經面世,移動互聯網大潮蓄勢待發,但周而進沒有選擇計算機系、姚班等火熱的專業,卻選擇堅持內心所堅持的,研究底層硬件,讀電子工程系。

周而進剛讀大一的秋天,比他大5屆的紹興一中學長、同時也是清華學長唐文斌在北京成立了曠視科技;第二年,圖像分類比賽ImageNet的成績超越了人類水平,AI的發展勢頭愈發迅猛,已經被不少資本鎖定為了下一個崛起的技術方向。

2013年的夏天,周而進終於和曠視產生了聯繫。

這是他大二結束的暑假,唐文斌邀請他到曠視來參觀。21歲的周而進心想,雖然這公司默默無名,但好歹是學長開的,肯定不是騙子公司,而且聽說自己的學長陳可卿、還有後來曠視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的創造者賈開也都在這家公司,周而進非常好奇,於是就來到了曠視。

彼時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還是冷門,而曠視當時正在研究計算機視覺,這是他的興趣點之一,於是順理成章成為了曠視實習生。
實習不是白來的,他很快拿下了ICCV 2013的自然環境人臉關鍵點定位比賽(300-W)工業界組冠軍,以一作的身份。

初三“保送”清華,高三拿下IOI金牌,曠視人臉識別負責人周而進

作者名單裡應該還有各位熟悉的名字

第二年的這個比賽,他們也同樣蟬聯了冠軍。

正是這一次實習,讓周而進一直在曠視呆到了現在,也是這個“實習生”,現如今已經是手下數十名精兵強將的曠視人臉識別技術負責人。

可是當時,加入曠視之後,周而進的大三大四兩年忙翻了,在校外要實習,在校內不僅要學習上課,同時還在清華汪玉教授的實驗室工作(後來該實驗室走出了AI芯片公司深鑑科技),所有的課餘時間都被瓜分掉了,常常是每天上午有課,沒課的下午今天去公司,明天去實驗室,時間排的滿滿當當。

清華的歲月很快就要結束了,周而進也面臨著未來方向的抉擇。

在他之前的構想裡,從清華畢業之後就去國外讀博,這也是紹興家中堂表兄弟姐妹們的主流選擇。

但曠視這份實習工作讓他改變了想法,他在出國讀博和留在曠視兩條路之間做出了抉擇:“出國讀計算機視覺也就幹這個,工業界更落地,博士隨時有機會讀。”

但不瞭解人工智能、不瞭解計算機視覺的父母卻十分不理解周而進的決定。

這下,曠視聯合創始人唐文斌出動了。

唐文斌本身也是紹興人,他也藉機兩度拜訪周而進的父母,登門安利曠視這家公司,“其實就是畫餅”,周而進回憶,“只是這個餅後來成功了。”

聽完唐文斌介紹後,周而進的父母覺得,這小夥子挺認真,這家公司是靠譜的。

後來,唐文斌也把類似的方式“遷移”到了公司內部,會組織實習生們的家人到曠視參觀,向父母們說明這裡的確是一家正經公司,直到今天,曠視仍保持著“家庭開放日(Family Day)”的傳統,幫助員工家屬們瞭解他們的工作價值。

不久後,當週而進帶頭研發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小米手機上之後,周而進帶了一臺手機回家,送給外婆。

正是這臺手機,讓家人感受到周而進在做的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在解鎖手機這件事上,外婆老花眼,輸密碼會非常難受;如果用指紋,老年人的指紋有磨損,體驗並不好;但人臉識別卻毫無問題,外婆每次用手機的時候一下子就解鎖了,周而進的研發成果,真正給家人帶來了方便。

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

面向金融和徵信領域的人臉識別在線身份驗證平臺FaceID,可以說是曠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產品。

而在曠視,作為人臉識別組負責人的周而進也坦承,“最早FaceID是我做的。”

這似乎又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但周而進說,為了做出一流的目標,就必須要有一流的團隊。

對於一個組織來說,真正想做到更高效,拼的還是“總GDP”,一個周而進也只有24小時,只有總量上去了,產出量才能夠有真正的提升。

現在,曠視的人臉識別團隊已經發展到數十人的規模,周而進也從當年單槍匹馬叱吒戰場的“常勝將軍”轉變成具有全局觀和決策力的識別組統帥。

角色的轉變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而周而進表現得足夠有擔當。拋下競賽歲月一路以來的個人英雄主義,他迅速擔當起了Manager加Tech Leader的角色。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有更高的視野,能夠把控研究的方向,緊跟學術前沿,滿足實際業務落地場景需求。

而作為團隊leader,另一件他頗為看重的事情,就是團隊建設。

初三“保送”清華,高三拿下IOI金牌,曠視人臉識別負責人周而進

曠視人臉識別團隊

團隊規模擴大之後,團隊中每一個人的目標不盡相同,怎樣把大家擰成一股繩,也是周而進“修煉”的課題。

修煉的結果如何呢?

周而進在談到自己的團隊時頗為自豪,他說:“同學們都成長得很快,都很能打”。

能打”的技能屬性,在一次手機業務落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周而進團隊彼時面對的命題,是在有限的項目週期內提出技術解決方案,打造首款實現3D結構光量產的安卓機。

那時,3D結構光在安卓機的量產應用還是一個難題,全面屏和前置模組之間的妥協與抉擇成了中國手機行業最焦點的問題。

當週而進回憶起這段經歷的時候,就好像一名大將在講述沙場點兵的故事,平靜卻又充滿了自豪與喟嘆。

這款手機正式發佈之前,保密程度極高,由於數據不能拷貝,周而進團隊被要求到上海和巴黎兩地進行現場研發。而這對於團隊中許多同學來說,也是第一次經歷駐場。

這是他們經歷的難度最大的一次駐場。有多難呢?這次駐場長達半年,時間要求極其嚴格,團隊的同學們不僅要頂住來自客戶方面的壓力,還要適應多地研發帶來的不適感,出差一個月,只能回家一兩天。

還遠不止如此,這次駐場過程還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客戶的提供的辦公區隔壁,另一家人臉識別公司也在爭分奪秒解決技術細節,誰的算法更強,誰才能真正拿下合作。如此壓力,可想而知。

“組裡有一些同學,大年初三就去上海駐場了,一待就是半年,直到產品上市售賣。”

面對這一切,周而進和他的團隊堅持到了最後,他們為客戶提供的3D結構光人臉方案包括曠視自研的多尺度多特徵的注意力檢測模型,基於自研的移動卷積神經網絡ShuffleNet定製開發的活體檢測模型,以及可自適應網絡、多模型融合的識別方案。

如此,一戰成名。曠視的方案在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虎將手下無弱兵啊。

高處不勝寒

如今的周而進,雖然自稱“沒有財富自由”,但也已經是功成名就,兩屆300-W冠軍、NIST(美國國家標準局) FRVT 2018冠軍、再加上前不久在廈門舉辦的中國首屆人工智能競賽人臉識別冠軍,已經證明了他在人臉識別這個領域是當之無愧的技術專家。

而從單槍匹馬到團隊leader,比起當初選擇了曠視的自己,周而進現在反而有了更多的擔心。外界所謂的小眾,所謂的不穩定,他可以堅持自我不恐懼不動搖,但現在,他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為團隊負責。

好比一開始只是在一條林間小道上走,只能看到眼前一小塊區域,走著走著發現道路越來越寬,走著走著,你發現自己走向了海灘,前面有一片大海,你必須揚帆啟航才能繼續前進。而在這個過程中,你看到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

周而進用這樣帶有文藝色彩的語言形容自己的成長。

視野越來越寬闊,是會帶來焦慮,不過周而進心態很好,他說這種焦慮也可以說是exciting,因為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有趣的事情。

在這個人工智能的時代,外界會有這樣的看法,認為是AI的浪潮將周而進們推到了現在的高度上,周而進本人也說,能趕上一個好時代,他感到非常慶幸。因為他所從事的是應用科學的研究,對技術落地的渴望非常強烈,而深度學習的浪潮確實推動了許多前沿技術的實際應用。

至於說風口浪潮該不該去追,周而進認為這更多是學術品位的問題,如果某一個研究方向能給人以新的視角,帶來新的認識,有意義有趣味,就值得去研究。比起風口,他更在意的是研究探索的過程。

在周而進看來,技術的發展就是有高峰,有低谷,但總之發展的浪潮一定是向前的。只要有未解的東西,就有技術的未來。

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談到AI泡沫,周而進直言,有泡沫總比空窗期好,更多的資本和人才被吸引到這個領域,才會有更多的技術能夠落地應用。技術、人才和資本是相輔相成的。

只是在泡沫之下,對於個人而言,不能太浮躁,還是要有長遠的追求,奔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就像清華教會他的那樣,行勝於言。

而對於行業中的各個公司來說,因為技術可以發展的方向還有很多,將來各個領域可能會更加細化,所以未來的競爭,可能不再是單點競爭,每家公司的“基因”不一樣,有競爭力的點也會不一樣。

現在,越來越多的開源框架,越來越好的數據集,使得整個AI市場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達到baseline沒有那麼困難了。但同時,市場的要求也在提升。周而進說,對於曠視這樣以“技術”為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想要轟開藍海,就需要更高維度的技術。

不能以目前人臉識別的性能作為終線,而要追求技術上更多飛躍的發展。

能積累下來的東西才會成為壁壘。

這也正如曠視研究院的使命所言:

“持續創新拓展認知邊界,非凡科技成就產品價值。”

One More Thing

其實關於周而進,還有一件趣事。

他日常一直是一個偏嚴肅的人,一次,曠視曾在內部收集員工們對leader的意見,就有一位同學寫了五個字:

“而進笑一笑”

那,就笑一笑吧。

初三“保送”清華,高三拿下IOI金牌,曠視人臉識別負責人周而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