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聚類-DBSCAN算法

基本概念:(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核心對象:若某個點的密度達到算法設定的閾值則其為核心點。(即 r 鄰域內點的數量不小於 minPts)    

ε-鄰域的距離閾值:設定的半徑r    

直接密度可達:若某點p在點q的 r 鄰域內,且q是核心點則p-q直接密度可達。    

密度可達:若有一個點的序列q0、q1、...qk,對任意qi-qi-1是直接密度可達的,則稱從q0到qk密度可達,這實際上是直接密度可達的“傳播”。就像傳銷一樣,發展下線。

密度相連:若從某核心點p出發,點q和點k都是密度可達的,則稱點q和點k是密度相連的。    

邊界點:屬於某一個類的非核心點,不能發展下線了    

噪聲點:不屬於任何一個類簇的點,從任何一個核心點出發都是密度不可達的,也叫

離群點

  

機器學習-聚類-DBSCAN算法

  工作流程

  給定:

  參數D:輸入數據集  參數ε:指定半徑  MinPts:密度閾值(比如5)

    

機器學習-聚類-DBSCAN算法

  參數選擇:    半徑ε,可以根據K距離來設定:找突變點    K距離:給定數據集P={p(i); i=0,1,...n},計算點P(i)到集合D的子集S中所有點之間的距離,距離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d(k)就被稱為k-距離。    MinPts::k-距離中k的值,一般取的小一些,多次嘗試

  優勢:

  • 不需要指定簇個數
  • 可以發現任意形狀的簇
  • 擅長找到離群點(檢測任務)
  • 兩個參數就夠了

  劣勢:

  • 高維數據有些困難(可以做降維)
  • 參數難以選擇(參數對結果的影響非常大)
  • Sklearn中效率很慢(數據削減策略)

      

機器學習-聚類-DBSCAN算法

機器學習-聚類-DBSCAN算法

      

機器學習-聚類-DBSCAN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