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4月1號,香港政府一聲令下——

KTV不開

健身房不開

私人會所不開

遊戲機室不開

小區體育設施不開

連國粹麻將館都不開!

又是一個大好週末,卻哪裡都不能去,香港人真的快被憋瘋了,於是有港人效仿內地,開始搞線上娛樂,拉群打麻雀!(香港將“麻將”叫成“麻雀”,也有發音習慣的原因)

香港人究竟有多愛打麻雀?


看疫情之下的表現就知道了,Facebook上有一個專門約打麻雀的小組“娛樂麻將區”,在這裡有好多網友發帖,大家一起拉群,湊夠人數就“開枱”。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還有人直播在家裡打麻雀,迎來一堆粉絲圍觀,香港人搓麻雀熱情真的一點也不減。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要知道,政府要求關門之前香港麻將館是長這樣子的,門庭若市,老百姓就算戴著口罩也要“上枱”。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麻將館職員當天送客,這位大媽還表示“轉場再玩過”,就是這麼大癮。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麻將館對香港老百姓的意義十分重大,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進去麻雀館搓過一場麻將,你就不算真正參透了香港文化。

畢竟星爺、張家輝、劉德華、古天樂這一眾香港巨星都曾主演過打麻雀的喜劇,《雀聖》、《賭神》、《千王之王》、《嚦咕嚦咕新年財》每一部經典的港產喜劇都離不開麻雀的加持。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除了喜劇片,麻雀館還經常出現在90年代的警匪片中。

警察臥底會先潛伏在麻雀館,等時機成熟再一舉抓獲黑幫,所以麻雀館也有很多打鬥的畫面,讓人不禁想象麻雀館肯定是個“不正經”的地方。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但從十多年前開始,麻雀館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新的警匪片中了。

這是因為啊,麻雀館其實是個非常“清白”的地方,業界覺得警匪片誤導了麻雀館在人們心中的印象,所以決定團結起來,不再將場地外借拍電影!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而當你瞭解完香港第一家麻雀館的發家史,就會理解它真不是什麼惹是生非的地方,反而非常勵志!

今天在油麻地廟街的街頭,抬頭就能看到一個大大的招牌“雞記麻雀”,香港的麻雀文化就起源於這裡。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上世紀30年代,“麻雀館之父”林坤來到了香港,他當時才13歲。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油麻地雞欄做小工,每月工錢只得一毛半,以低廉價錢收購瀕死雞隻,再煮成滷水雞在街邊擺賣,大受歡迎,街坊亦稱呼他做

“阿雞”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林坤


1932年,有一次林坤買馬意外中了105元,105元在當時來說是一筆鉅款了,於是他拿了15元,在廟街開了他的第一間士多,“雞記士多”。(士多就是Store的中文粵語翻譯,在香港,華人一般在老闆的姓氏後加士多,於是就有了王記士多,陳記士多,徐記士多。)

雞記士多當時還賣水果跟糖水,但生意一般,有華人的地方必有麻將,於是他向街坊提供“免費麻將”耍樂,藉以帶旺人流。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當年的麻將還是竹製的,很容易損壞,所以贏錢的街坊們還會留小錢當作修補麻將的費用,後來慢慢形成

“抽傭”風氣,這就成為了香港麻將店的雛形。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漸漸地,來打麻雀的人越來越多,林坤索性不開士多了,改開麻雀館。就這樣,香港第一間麻雀館誕生了,地址位於廟街2-8號。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雞記”招牌霓虹燈


由於有利可圖,香港人又真的很喜歡打麻雀,一時間香港街頭的麻雀店雨後春筍般的湧現。

可是到了1955年,港英政府卻宣佈全面禁賭,打算關閉全港所有的麻雀館。

麻雀館差點因此消失在香港歷史中,後來之所以能夠留存下來,正是因為這些麻雀店們就成立了“港九麻雀商會“,林坤作為主席,堅持向港英政府遊說,爭取生存空間。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要跟老外解釋麻雀可相當困難,林坤使出渾身解數,他說中國人打麻雀就跟你們老外玩撲克一樣,如果要禁止麻將,你必須一視同仁連撲克就禁了。

還有,玩撲克你可以在家裡靜靜的打,但麻雀不行,缺一個人都打不了,聲音還很吵,我們的麻雀館就可以做到互補。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從什麼是麻雀到怎麼打,跟英國人打橋牌一樣,建議怎麼監管,經過他四個月的遊說,老外們懂了,中國人沒麻將真不行!

於是,1956年,港英政府將麻將合法化,一副麻將有144只牌,於是發出144個牌照,當時,還很文雅叫麻將學校,所以在香港,去打麻將也叫“交學費”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就這樣,油麻地的“雞記”成為香港第一間合法持牌的麻雀館。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從此以後,香港的麻雀行業也終於走上正軌,“雞記”的分店更是開了一家又一家,從九龍城到新蒲崗,再到觀塘。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九龍城分店


想當年,“雞記”開分店可是轟動全港的大新聞,1976年觀塘的雞記開張時,整體街都擺滿了花籃,圍滿了人。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還請來很多大明星助陣,從右邊開始數分別是鄧光榮、雞叔、丹娜、邵音音、鄧光榮太太、林建明、伊雷、陳觀泰、杜平、沈殿霞、鄭少秋、李道洪,相當熱鬧。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至今香港還有將近60間的麻將館,都在老市區,也就是旺角丶油麻地丶灣仔丶北角、荃灣,在這些麻雀館打牌,都需要抽傭。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在麻雀館的桌子上面掛著一個盆子,這就是俗稱抽水袋,水就是財,抽水就是抽傭。

按法例,每鋪可以抽0.5%水,注碼越大,抽的水越多。最好的麻雀館,一天抽水可獲利上百萬元,而這個抽水袋是用來幫助客人兌換大鈔零錢的工具。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麻雀館也有規定的經營時間,晚上12時至中午12時不準打牌,防止聲音太大擾及居民。

每一家店都有“店規”,例如“叫碰要碰,不得取回”,雀友必須遵循規章,公平公證。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每張桌子上面都會標明這場的注碼,老人家一般都只打50/100、100/200的小數額,通常中年人人才會坐在1000/2000的桌子上。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大家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可以在一起打麻將。

當然,最怕有人來出老千,這時候,練得一對“慧眼”的看場大哥就出動了,請老千出去也很簡單,就說“外面有人找你們”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和大部分想贏錢的人看法不同,開了將近90年麻雀館的“雞記”第二代掌門認為,打麻雀“不用技術高,最重要還是要人品好、運氣好。”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香港麻雀館的收入也不是老闆一家獨大,而是六四開,4成會按職位高低分給員工。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例如“雞記”新蒲崗分店,主管級員工每月底薪加花紅可拿到4~5萬港幣,端茶水的女工都能月入2萬。

近期香港關閉的這些麻將館,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麻雀館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不僅疏壓娛樂,有笑聲、八卦聲,更有雀友玩久了成人生知己,無人訴說的苦悶一場麻將即可消解。

而店家為了留住客人,館內還有專門的“跑腿”,例如幫客人去買菸,交水電費,甚至幫師奶去買菜,買飯,連帶孩子都有……

一個麻雀館,融進了香港生活的百種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