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們更希望你們有自己的生活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一般來說,我們只知道孩子依賴父母,因此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的獨立性:一個人睡覺、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參加各式各樣的夏令營……

漸漸的,孩子慢慢長大,不再依賴父母。

但是父母對孩子的依賴卻越來越深,他們以孩子的生活為重心,以孩子的喜怒哀樂為情緒,圍繞著孩子團團轉,所有的行為都打著“愛”的旗號,讓人無法拒絕。

比如之前很火的一部綜藝《我家那小子》裡朱雨辰的媽媽,完美闡述了什麼叫用生命在愛孩子。

爸媽,我們更希望你們有自己的生活

雖然朱雨辰已經年過四十,獨立生活能力也比較強,但朱媽媽卻不捨得他做一點家務。

為了兒子的身體,朱媽媽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煲梨湯,十幾年雷打不動。

朱雨辰外出拍戲,朱媽媽隨身攜帶電磁爐等用具,跟隨兒子輾轉各大劇組,隨時開火為他做飯。

因為不想看到兒子捱打受傷,因此拒絕讓他接任何古裝戲和武打戲。

干擾兒子的每一段感情,希望對方和自己一樣是一個“賢妻良母”,以丈夫和孩子為天。

爸媽,我們更希望你們有自己的生活

殊不知,這樣只會讓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想時刻參與孩子的生活,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孩子,孩子卻總是覺得活在父母的管控之下。

朱雨辰也曾試圖反抗過,為了離開家跑去北京、無數次吵架、放狠話……

但是最終還是妥協了。

因為不忍心看到媽媽難過。

爸媽,我們更希望你們有自己的生活

媽媽用生命來愛孩子,孩子是不是也要用生命來回饋呢?

父母的愛何其美好,但是夾雜了太多控制、太多條件的愛,或許也會成為一種負擔。


其實,父母給與孩子真正成功的愛,是儘早習得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自己的生命中分離出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的人生,你可以影響他,但是不應該去決定他的人生。

同樣,作為父母,也該有自己的人生呀!只有真正懂生活、會生活、以身作則的父母,才會教出熱愛生活的孩子。

爸媽,我們更希望你們有自己的生活

下面是一些孩子對於父母的心聲,希望作為孩子或者作為父母的我們,都能有所體會。

@大喵

爸媽一直很節省,即使家裡條件已經好了很多,但是他們仍然捨不得花錢。所以我每次都把想給他們的錢直接換成食品、衣服,雖然媽媽每次都埋怨亂花錢,但是看到她愛不釋手的樣子,覺得值了。希望爸媽以後能多為自己花點錢,不要再為我攢錢了!

@dada夢想環遊世界

國慶回家,居然發現爸媽的業餘生活十分豐富。一有節假日就約三五好友去周邊自駕遊,甚至還有明確分工,有人負責開車,有人負責安排路線,有人負責算賬,最後再AA制。作為女兒,真的是十分欣慰,希望爸媽能繼續這樣的生活,走的更遠,玩的更爽~

爸媽,我們更希望你們有自己的生活

@小彭老師

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爸爸為了我一直沒有再婚。現在我也已經工作了,每次回家看到爸爸一個人,心裡說不出的難過,也和爸爸聊過,希望他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要為了我放棄自己的幸福,希望他是真的有好好考慮。

爸媽,我們更希望你們有自己的生活

@妮寶寶

爸媽一直在為我結婚攢錢,每次跟他們說我會自己賺錢,讓他們多為自己考慮,他們總是嘴上答應。媽媽說:“這是我的任務,我見到的人都是這樣的,我也要過這樣辛辛苦苦、賺錢攢錢的人生。至於你,你見過什麼,想幹什麼,想過什麼樣的日子,都隨便你”。淚奔~~o(>_

@盧小喬

我爸媽成天催我結婚,我連對象都還沒有,怎麼結婚啊。希望爸媽能不能發展下自己的愛好,把注意力從我身上轉移出去,平常打打麻將、跳跳舞、下下棋、聊聊八卦,如果能上個老年大學,就太棒啦!


爸媽們由於從小生活的環境比較艱苦,接受的教育也大多是“捨己為人”、“先人後己”的思想,相比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很多人都活得失去了自我。

但是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您們知道,我們更願意看到的,不是那個一直默默為我們付出,為我們白了發、躬了腰的您們,而是依然敢愛敢恨,依然對生活保有信心與熱情,依然散發著獨特而鮮活的生命力的您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