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印之有紐,猶器之有蓋,碑之有額,浮屠之有尖,亭榭樓臺屋宇之有頂脊鴟甍也,制雖不同,其所以裝整修飾而適於用則一。”

篆刻家鄧散木評價印鈕的作用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郭祥雄作 高山硃砂凍石龍鈕章

古人印璽隨身攜帶;或佩於腰,或繫於臂,因而就在印章頂部鑽個圓孔,用繩子將它穿系起來。或者隨其所好,在印頂刻上簡單的形象,作為裝飾,同時也有便於抓握把玩的作用。

印鈕在印章中主要起到“裝整修飾”的作用,不同於壽山石的印章擁有天生無可取代的材質美,印鈕美是依靠壽山石雕藝術家的創作來彰顯。好的印鈕雕刻不僅本身極具審美趣味,更能夠與壽山石本身的材質美相互映襯,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效果。

“印鈕:秦漢印鈕,有龜,有螭,有辟邪,有虎,有獅,有獸,有駱駝,有魚,有鳧、有兔、有錢、有壇、有瓦、有鼻,其鈕用以別品級。近有以牙石作玲瓏人物為鈕者,雖奇巧可人,不過玩好,其典雅古樸則弗如古也。”

明.甘暘《印章集說》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潘驚石 荔枝洞石 應龍鈕方章

關於傳統印鈕的造型,歷代流傳下一定的形制,在眾多印學作品中均有記錄。早先的印章的印鈕除了簡單的臺鈕和壇鈕之外,通常以動物為題材。在《漢舊儀》中就詳細記載了從諸侯王到列侯再到不同品階的官員所佩之印的印鈕題材,其中列侯、丞相、太尉、前後左右將軍等所佩之印均為龜鈕。漢印的印鈕之所以以龜鈕居多,大約與大禹治水的傳說有關。這些關於秦漢印章記載,大多說的是官印。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郭祥忍作 將軍洞芙蓉石三足龜鈕橢圓章

隨著私印的增多以及印材的豐富,印鈕的題材也越來越多,從盤螭鈕、天祿鈕、辟邪鈕、虎鈕、魚鈕等動物鈕,再到人物鈕、山水鈕……不一而足,從明代甘暘《印章集說》可見,印鈕形制雖多,依然以古代沿襲下來的壇鈕、瓦鈕、鼻鈕、獸鈕等為最受文人欣賞。在壽山石印章中,同樣也以這些傳統的古代鈕飾最為廣泛,尤其是古獸鈕,饒有古韻的同時又寓意吉祥,可謂兩全其美。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郭祥雄作 汶洋石駱駝鈕對章

“有威可畏之謂勢,有儀可象之謂態。”

明·徐上達《印法參同》

古獸鈕的壽山石印章與其他材質古獸鈕印章有相似的審美標準,如追求古獸神采奕奕的面部,準確靈活的肢體。尤其是傳說中的瑞獸,更要表現出非同凡眾的神韻,即所謂的“態勢”。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姚仲達作 汶洋石古獅鈕對章

古獸神情需威嚴而不猖狂、姿態需端莊而不做作,才會有雄踞雅健的“態勢”。在古獸外形的塑造上,講究肌肉停勻,有肉有骨,缺一不可。若是隻有骨而無肉,古獸難免形銷骨立,顯得單薄;只有肉而無骨,則顯得臃腫俗氣了。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王炎銓作 李紅善伯洞石三獅戲球鈕章

另外需具有動感,其情態、動作要與題材相互呼應。如雙螭中的母螭神情溫柔,有愛憐護子之態,小螭須天真稚拙、憨態可掬;又如醒獅戲球,則要著重體現獅子抖擻振奮的精神氣質和跳躍的身姿。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姚仲達作 汶洋石雙螭虎鈕方章

“觀其器,誦其言,形容彷彿,以追三代之遺風,如見其人矣。以意逆志或探其製作之原,以補經傳之闕亡,正諸儒之謬誤”。

王黻《宣和博古圖》

當然,在印鈕發展的過程中,文人並不拘泥於傳統,更不願泯然眾人,新的印鈕藝術不斷誕生,其中博古鈕飾就具有典型的文人化的審美趣味。“博古”一詞追根溯源,最早出自王黻的《宣和博古圖》。此書成於宋徽宗宣和五年,書中收入約八百件青銅器,並將它們的紋飾加以詳細的分類與定名,甚至詮釋了不同紋飾的含義,並探索了古人以不同動物作為紋飾的原因和目的。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林國俤作 李紅善伯洞石夔龍紋博古對章

也正因此,凡鼎、尊、彝、瓷瓶、玉件、書畫、盆景等被用作裝飾題材時,取《宣和博古圖》中的“博古”二字,稱之為博古,寓意高潔清雅。但在壽山石印章的雕刻中,由於其本身材料的特點,更多地使用器物紋樣作為裝飾題材,當然以器物本身造型作為壽山石博古裝飾的情況也並非不存在。而這些裝飾題材,實際上最早出現在玉石材質的禮器上,之後才為青銅器所借鑑,在商周時期主要以此紋飾象徵權威、震懾下層,或是以此溝通人與天地。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陳達題 芙蓉石雙環鈕獸面紋博古扁章

當博古紋飾重回玉石雕刻上時,已經不必再靠花紋的恐怖來震懾下層民眾了,因此其可怖兇悍的面目逐漸在細潤的石材上變得更加溫和,但其肅穆端莊的氣韻卻並沒有因此弱化,反而更增添了特別的典雅氣質。尤其在壽山石的雕刻中,作為主題紋樣的動物紋飾,其裝飾意味得到進一步加強,尤其強調其準確的對稱性和流暢連綿的線條,表現出石雕把玩功能中獨特的細膩美感。

這是靠粗獷手法進行銅水澆鑄的青銅器所不能夠達到的,也因此,壽山石雕中的博古紋飾頓生了一分精緻優雅的文氣,更增添了不少親切隨和之感,這是神壇上的青銅博古紋所不能比擬的,也是壽山石博古雕刻的顯著特點之一。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陳達作 坑頭晶石博古鎮紙

自神壇上走下的博古紋飾依舊在表達著哲理思想,只是封建統治的“哲學”早已淡化,更加突出的是它的人文氣息。壽山石上的博古紋往往文氣十足,表現的是創作者對立身處世的態度。這種哲學並無“治國平天下”的大氣磅礴,卻平添了“格物致知”的雋永意味,可謂以小見大的典範。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陳達、翁燕作 荔枝洞石博古文字章

昔日的博古紋溝通的是人與天,而如今的博古紋則是壽山石藝術與文人情懷之間的橋樑,一枚壽山石博古章流露出的不僅僅是中國上古時期的神秘與肅穆感,更多的是明清時期文人金石收藏的審美情懷復興,猶“

如銅器,古者淳厚,雖樸素而神氣喜其韞藏,常邀百世之賞”。

壽山石中的博古雕刻工藝也同樣如此,創作者往往取石中質地純淨無暇者,以規則的、高度概括的博古圖案略作修飾,簡練中款素性淳之氣頓生,非繁縟鏤雕所能及。

鏘鏘石刻 | 古趣盎然,印鈕之美

林國俤作 坑頭石博古章

傳播最新的壽山石資訊,分享精美的壽山石作品。我是壽山石雕手藝人康高為,關注我進入主頁下方查看更多,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