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人,你知道富平人5000年前有多努力嗎?

富平縣氣候溫和,地域廣闊,資源豐富,自古有原始先民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

1956年以後,文物部門先後在富平發現古代文化遺址12處,分別定名為盤龍灣、窯橋寨、南陽村、五寨、杜村、賀蘭觀、下窯堡、綾李溝、永安村、王家村,炭村、灣裡堡古文化遺址。其中盤龍灣古文化遺址很有代表性,據有關專家考證,這些古文化遺址為新石器時代各期文化,距今約為5000年。

富平人,你知道富平人5000年前有多努力嗎?

盤龍灣文化遺址,在淡村盤龍灣趙氏河南岸河灣中段,1956年發現,1980年8月中旬複查。東自張家橋東側,西至南李村東,北從趙氏河南岸斷崖起,南至盤龍血尿以東。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500米,呈長方形,在50萬平方米的範圍內,有顯露的灰坑集中區約10處。灰坑大小不一,深淺各異,其面積多在8-16平方米之間,深度從1米到2米不等。由於歷史上地面的各種變遷,遺址南半部已有破壞或擾動,北半部(約25萬平方米)未遭擾動。遺址上面,現為耕地。

富平人,你知道富平人5000年前有多努力嗎?

富平人,你知道富平人5000年前有多努力嗎?

富平人,你知道富平人5000年前有多努力嗎?

盤龍灣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如尖底雙耳紅陶壺、半月形動物骨刮削器、粗繩紋陶片、網紋陶片、平行紋陶片、動物骨化石、粗陶器、彩陶器、棕色釉陶器等。彩陶片多為紅底,圖案是深褐色幾何形紋飾。有些陶片質地細密,表面光潤,硬度與火候已接近瓷器。這些文物的出土,為研究新石器時期各期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從對這些古文化遺址的考察、發掘和研究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富平原始先民的勇敢、勤勞和智慧。他們不僅可以製造石器、骨器、陶器一類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而且還可以建造房屋,縫製衣服,燒烤熟食;不僅可以有效地抵禦野獸和雨雪洪水的侵害,而且可以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選擇適宜生存的地方定居下來,從事農耕和漁獵生產。

由此可知,咱們富平的5000年前的先人用自己勇敢、勤勞和智慧來豐衣足食,我們也應該繼承富平先人們的優點,為富平的發展添上自己的一磚一瓦。

微信或百度搜索關注公眾號富平網,查詢富平公交班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