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這裡是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這裡是

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昔日南充縣,卑棲枳棘鸞。道根隨境悟,屐齒過橋寒。夢覺松花白,重來鶴頂丹。仙翁梨棗熟,亦欲傳修翰。


這裡是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沒有成都的市井煙火,沒有綿陽的寧靜沉穩,作為四川的一部分,嘉陵江攜著上游鳳州的肥沃泥土,流經順慶區、嘉陵區、高坪區,稍駐日夜兼程的腳步,便在蜀都西麓、鄂楚東向、三秦以北,塑造了四川省僅次於成都市的第二人口大市——南充。

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員面積1.25萬平方公里,轄5縣3區1市,總人口760萬,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主城區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125萬,是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南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被譽為“果氏之國”“絲綢之府”,孕育了天文歷史巨匠落下閎、史學大家陳壽、辭賦大家司馬相如等眾多歷史名人,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和民主革命家張瀾的故鄉。南充市場廣闊,商貿繁榮,歷來是川東北商貿重鎮和物資集散地,輻射周邊3300多萬人口。

這是一片奇蹟的土地。絲綢從這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三國文化”半壁文化江山在這裡撐起,紅色文化在這裡輝煌,春節文化在這裡揚名。這也是一座難忘的城市。陸游離開十餘載仍難以忘懷:“一別南充十四年,時時清夢到金泉。山陰道上秋風早,卻見神仙小自然。”獨步南充,踏碎清秋,每一片磚瓦,都是耐讀的書卷,每一幢廊簷,都是入畫的詩意,古樸而不張揚,在煙雨廊棚和橋影浮動間,驚豔著世人的眼眸。


這裡是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東方仙都,南充

南充這座城市裡,唯人間煙火與仙家的氣息生生不絕。呦呦鶴鳴、倩倩梨花影,都如土沁般活在南充人的日常裡。

這裡被仙氣庇佑。老君鎮挨著小佛鄉、火鼎盛的南充清泉寺、靜美的穆斯林聖地巴巴寺、埋葬袁天罡和李淳風的天宮院觀音寺、僅容一人居高臨下的無量寶塔、古老的禹跡山摩崖造像石雕、宏偉壯麗的奎閣…南充,這座世界級的宗教博物館,敞開胸懷,將千年間的多元文化巧妙融合。

最熱鬧的,要數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一年不間斷的勤佛活動。正月頭敬許下心願,臘月尾敬親自還願。大廟小寺裡的人群,無不閉目聆聽繚繞的梵音,從人們的虔誠的祝禱中,就會發現這是一座活的古城。

這裡煙火繚繞,有清晨鐘聲散入五雲端的“白塔晨鐘”,有鳳凰彩羽如舞雲間的“朱鳳朝霞”;這裡野曠風清,有嘉陵江口溪水盪漾的“曲水晴波”,有嘉陵江中與宋時眉山媲美的“連洲古讖”;這裡治癒庸俗,有似神仙藏玉鏡的“金泉夜月”,有謝自然飛昇成仙的“棲樂靈池”;這裡天闊雲淡,有裡秋風開錦秀的“果山秋色”,有參差煙樹掩霞燻的“青居煙樹”。

南充,是四川最有韻味的城市,它煙火繚繞、它野曠風清、它治癒庸俗、它天闊雲淡,仙氣中不乏人氣,斑斕裡有些清朗,與其說人間仙府是四川,毋寧說人間仙府是南充。


這裡是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東方古都,南充

行走在如今的南充,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寺廟、古蹟、民居、街巷緊緊挨在一起,清淨卻也不失繁華。古老的街道上,古寺佛龕,樓宇林立,滿街小販,熙熙攘攘。南充的靈魂在古老的亭樓裡,位於嘉陵江邊的玉臺山腰間的閬中滕王閣和西山風景區的萬卷樓。歷史上這兩座古樓,絢麗繁華,無可比擬。縱使千載時光悠悠而過,它們卻仍舊深邃而精彩。

從古城閬中北面出城到沙溪場橋頭登山,繞過一條逶迤的石階路,拐過數百級石梯,便可見到滕王閣。陽光透過滕王閣前6層螺形石質的佛舍利塔灑下斑駁的日光,隱約能聽見寺廟裡唱誦經文的樂聲,櫻花在一旁開得正盛。

日至晌午,信步走走,滕王閣鎏金銅瓦的王宮式建築伴著輕煙嫋嫋,讓人忍不住放慢步子。走進大廳,青磚鋪地,24根硃紅立柱立於廊中,狹長的爬壁長廊刻滿歷代詩文。清清夜輝之中,黃卷青燈,長齋繡佛。這樣的生活,最有禪意。

南充城西有果山,此處有萬卷傑出。穿過繁華的南充市區,走進位於順慶城西郊的西山風景區,重山覆水之間萬卷樓藏身其中。萬卷樓以紅色和黑色為基調倚巖而建,它為三重簷式木石結構樓閣,門楣窗框鐫花刻鳥,磚木牆石巧飾浮雕,既有傳統古寺的對稱嚴整,又有華麗古典的色彩表達,滄桑卻不失韻味。

作為西晉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家陳壽的治學之地,三國文化從這裡源遠流長。庭院中央聳立的陳壽青銅塑,如洗盡鉛華的老者,沉默在萬卷樓的千年歷史中,彰顯倏忽風雨的流金歲月。


這裡是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中國綢都·四川南充

中華民族崇尚絲綢,從5300年前錢塘江河畔的紡織工具,到軒轅黃帝之妻螺祖桑樹下吐絲的神話傳說,絲綢從發明起始就格外具有傳奇色彩。

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南充,古稱綢都,又名果城。據《華陽國志》記載,南充早在三千年前的巴子國時已盛產桑蠶,在周王朝時已成為貢品;秦漢時期,絲綢業一躍成為南充的經濟支柱;到漢唐時期,民間栽桑養蠶更為普遍;在唐宋時期,有綢、綾、綿、絹、絲等10多種產品曾被定位朝廷常貢。因此,南充素有“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的美稱。

作為我國蠶桑絲綢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南充人對絲綢也是格外偏愛。除了帝王顯貴,在民間的絲綢則透著濃烈的生活氣息,“萬家燈火春風陌,十里綺羅明月天。”宋徽宗政和年間,果州刺史邵伯溫在《元夕》一詩中描寫了正月十五之夜,南充十里長街以絲綢緞帛佈置的盛況,人人都穿著華麗的絲綢衣服,家家商戶都掛起華美的絲綢帷帳,月色映照下,更顯流光溢彩。

絢麗蠶娘舞,飛煙起岫裳,是中國最典雅的底色。南充的絲綢更是歷經了無數朝代更替源遠流長,出現在雄峻威嚴的黃袍之上;編織成了嬌豔新娘的一身華服;點綴在年輕姑娘的髮簪上,南充的絲綢文化早已流進了中國人的日常,深深嵌入進了中國的歷史長河之上。

南充有四千多年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歷史,在秦漢時期就有“巴蜀人文聖地,秦漢絲錦名邦”的美譽。唐宋時期,南充生產的綢、綾、錦、絹、絲等10多種產品被定為朝廷常貢,被稱為“絲綢之城”。1915年、1925年,南充生產的絲、綢分別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南充被確定為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15大絲綢生產出口基地和20個絲綢工業重點城市。2004年,南充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綢都”稱號。2012年,南充絲綢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6年,中國絲綢協會先後授予南充“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和“絲綢源點”稱號。

絲紡服裝產業是南充的傳統優勢產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桑、繭、繅絲、織造、染整、加工貿易、文化旅遊等農工貿旅一體化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是四川省“十三五”紡織行業發展指南規劃的絲紡服裝加工製造基地和蠶具生產製造基地、西部重要的絲綢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西部最大的絲綢集散和物流中心、西部絲綢文化旅遊中心。

南充是國內最大的真絲綢生產基地之一,絲織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絲綢及製品總量位居中西部地區第一。現有省級蠶桑基地縣(市、區)6個,蠶桑基地鄉鎮50個,蠶種場4個(其中省屬場3個),省蠶研所1個,省蠶絲服裝校1個,優質桑園總面積60萬畝。現有規上絲紡服裝企業98戶,近五年主營收入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現有20多家骨幹絲紡企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20多個城市開設了150多家專賣店,部分企業在美國、意大利、印度等地設立了營銷辦事處,每年參加國內外絲博會、交易會50多場次,出口創匯佔全市總量的“半壁河山”。

南充,她有人間的煙火繚繞也有仙家的生生不息,她有繁華的紅磚古厝也有絢麗的樓宇林立,她有滿城機杼的古樸也有長街綺羅裳的華麗,她是崛起中的東方古都,,一朝蟄伏,只待重生。

遠流長嘉陵江,千年綢都南充城。

出品:中國城市報-中國城市報

作者:王詩文

編輯:四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