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點:科技新聞

事業單位考試內容涵蓋面廣,涉及到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公文寫作等方面的相關基礎知識,下面

臨夏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公基知識點:科技新聞,以幫助大家備考。

一、1月新聞

1、2020年1月5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實踐二十號通信衛星成功定點在地球同步軌道,具備了正式提供服務的能力,也標誌著其驗證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取得圓滿成功。作為我國目前研製體型最大的衛星,實踐二十號重量達到8噸,高度近8米,兩側太陽翼展開比波音737飛機的翼展還要寬上10米。此外,衛星上攜帶了16項科學載荷,均搭載在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上。

2、1月9號,北生所所長王曉東博士獲得沙特阿拉伯王室設立的費薩爾國王科學獎(King Faisal Prize),成為第五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該獎旨在獎勵王曉東在人類細胞線粒體凋亡通路和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生物化學及其生理學方面的發現,獎勵包括20萬美金獎金和一枚200克24K金質獎章。

3、2020年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FAST自試運行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其靈敏度為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這是中國建造的射電望遠鏡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標上佔據制高點。

4、自然資源部2020年1月10日消息,我國第一顆民用高分辨率光學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已在軌安全運行8年,超過了5年壽命的預期目標。衛星數據不但服務國內,還向40多個國家與地區提供了技術和信息服務。

5、南昌號驅逐艦(英文:Nanchang Destroyer,舷號:101,簡稱:南昌艦),是中國自主研製的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是我國自主研製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南昌艦2017年6月28日下水,2019年4月23日參加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活動。南昌艦的入列,標誌著海軍驅逐艦實現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6、2020年1月,根據濟南泉水文化景觀申遺的需要,山東省地下水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利用碳14技術,首次較為準確地推算出濟南泉水的出露年代——“泉齡”為距今46000年至23500年左右。

7、2020年1月1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亞米級超大幅寬商業光學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寬幅01星(又稱“紅旗一號-H9”)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8、2020年1月16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9、2020年1月16日,中國高鐵第一股——京滬高鐵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股票名稱為“京滬高鐵”,代碼601816。

10、2020年1月19日,我國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方守賢是我國高能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紀80年代,他參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領導團隊按期、高質量建造了我國第一臺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整機性能在國際同能區的機器中佔領先地位,開啟了中國基於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的實驗研究。

二、2月新聞

1、當地時間2020年1月29日,位於美國夏威夷毛伊島的太陽望遠鏡捕捉到了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太陽表面圖像。

2、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2020年2月8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現場發佈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0年2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盟總部舉行頒獎儀式,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美國科學家凱託·洛朗森、愛爾蘭科學家凱文·麥圭根三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

4、2020年2月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記者會上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病毒”,“Vi”為“病毒”,“D”為“疾病”。至此,在中國引發大規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正式名字。

5、2020年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研究機構合作,通過多種前沿技術的結合,最終實現了經由50公里光纖傳輸的雙節點糾纏,並演示了經由22公里外場光纖的雙節點糾纏,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基礎。這一成果2月13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6、2020年2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41顆、第49顆、第50顆、第51顆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近期正式入網工作,北斗系統今年將實現全球組網全部佈局。

7、2020年2月5日電,在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多部門支持下,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已完成臨床試驗的註冊審批工作,第一批病例入組工作也已就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2月6日將接受用藥。

8、2020年2月5日,每日可檢測萬人份樣本的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實驗室——“火眼”實驗室今日在武漢正式啟動試運行。“火眼”實驗室投入運行,將為武漢及周邊城市提供充足的檢測能力,並將為一線員工和疫區人群重返工作崗位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

9、國家衛健委2020年2月21日發佈《關於修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保持一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原為“NCP”,現修訂為“COVID-19”。

10、2020年2月23日,C919客機第六架試飛飛機——106架機從上海浦東機場轉場至山東東營勝利機場,開展相關科目的試飛任務。它的試飛,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所有試飛飛機均投入試飛工作。

11、2020年2月27日,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該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這一研究成果對於瞭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2020年2月27日,我國最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7號船首次奔赴大西洋某海域,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三、3月新聞

1、2020年3月,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CSNS)打靶束流功率達到100kW的設計指標,並開始100kW穩定供束運行,達到設計指標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

2、繼首次實驗驗證了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可行性,在300公里真實環境的光纖中實現了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劉洋研究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再次合作,實現了509公里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

3、2020年3月,科技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方案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一些基本科學問題孕育重大突破,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產生顛覆性技術。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開闢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取得重大開創性的原始創新成果,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