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根據河北武安縣磁山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中國人養豬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八千年以前。早在《禮記》之中,已經有了關於使用生豬的規定,而《左傳》裡已經有了關於養豬的明確文字記載。兩漢之間,天下承平。由於國家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農桑畜牧,生豬養殖業得到空前的發展。

豬崽養殖的方式與飼料選擇,食用覆蓋的人群範圍,放養方式與市場交易,都與前代有了很大的不同。那麼,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一、漢代養豬用途比現代廣泛

1、漢代豬肉受歡迎

我國在很早以前就開始馴化野豬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漢字“家”,就是屋簷的下面有一隻“豕”。“豕”就是今天的“豬”。根據學者的考證,至遲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豬肉已經成為了中國北方的主食。西周時期的禮記》中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其中的“無故不殺犬豕”,就是在規範民間殺豬殺狗的行為。可想而知:當時在中國的民間,已經有許多人殺豬不是為了祭祀,他們殺豬就是為了食用。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左傳·曹劌論戰》中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裡的“肉食者”就是指吃肉(包括豬肉)的人,代指當官的。可見在戰國時期,能吃到肉的基本還是當官的。這樣的情況,到了西漢中後期得到了好轉。呂思勉在《秦漢史》中說,只有貴族和老人可以暢快淋漓地吃肉,普通老百姓吃肉的機會還是不多。不過這只是不多,而不是吃不上。比起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是進了很大一步。同時,這也說明漢朝的豬肉很貴,但是已經不是“貴族專享”了。

因此,如果回到漢朝,並想靠著養豬發財,只需要專盯住貴族和老人們的市場,還是可行的。

2、豬是祭祀中的“主角”

華夏一直都是禮儀之邦,古人非常注重祭祀禮儀。在東周時期,國與國之間,甚至可以為了祭祀的苞茅而爆發戰爭。周公制定《周禮》,裡面規定了天子與諸侯應當在何時、何地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對於祭品的規格也作出了說明,有太牢、少牢、特牲等等,對應不同的祭禮。其中太牢的祭禮,講究“具三牲”,就是必須具備牛、羊、豬三種牲畜,這樣的祭祀才能叫“太牢”。由此可見,生豬也是祭祀的重頭角色。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中國古代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公祭(國家祭祀)與私祭(家祭)並行。元宵、清明、寒食、端午等大大小小十幾個節日,再加上軒轅黃帝、伏羲、女媧和自家祖先的壽誕,都要搞祭祀活動。所以,活豬用到的地方就越來越多了。

因此,如果回到漢朝,可以掐好時日,把生豬出欄的時間控制在節前就再好不過了。

3、豬在漢代是“財富”與“辟邪”的象徵

豬在漢代的人眼中,不是後世所描述的那種“又蠢又笨”的東西,而是一種寓意著財富的家畜,並且還有“辟邪”的功能。在洛陽出土的漢代的古墓葬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大幅的“豬頭人身”畫像,那就是用來驅避邪祟的。漢武帝劉徹的小名叫“彘”,彘就是野豬。很多人都在奇怪他的父母為什麼會替他起這個小名,想一想漢代豬的“辟邪”喻意,就不難理解了。

二、漢朝生豬的市場價值

1、豬肉的價格

由於漢代豬肉主要的供給對象還是貴族,所以肉價很高是必然的。那麼,漢朝的肉價大概有多貴呢?據成書於西漢的《鹽鐵論》中說: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這就是說,養一頭豬的收入,就相當於中等年景的時候,一年的收入。難怪當時漢武帝時期,不少名士都把“牧豬”當成一種風雅的事。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1930年出土的《居延漢簡》中記載,武帝太初三年至東漢建武六年這一段時間裡,當地的豬肉價格為100斤肉為700文錢(五銖錢)。西漢的1斤相當於現代的256克,東漢的1斤約等於現代的224克。也就是說,當時的豬肉價錢,1斤豬肉約等於14至15錢。按漢書《食貨志》裡的記載,一萬文(五銖)錢等於1斤黃金,根據現在的金價來計算,當時的1斤豬肉,大約就要花現在的人民幣255元至273元。

這個價格是基本是八到九倍於2020年的國內的豬肉價格,利潤是相當地可觀。如果回到漢朝,通過賣豬肉是可以賺不少錢的!

2、養豬的食用(使用)人口的分佈

漢代將軍級別以上的人,基本上每餐都可以吃到豬肉或者是肉糜。鴻門宴中,樊噲動不動就吃掉一整隻豬腿。在孟子那個時代,國家對70歲以上的老人有優待,可以吃到豬肉。到了西漢的時候,因為有敬老的優惠政策,老人吃肉更加方便。雖然具體的年限不知道,但是已經可以肯定,當時老人是可以“暢快淋漓”地吃豬肉的,並且市場上有豬肉賣,只要有足夠的錢,並不限制身份和年齡。

可見,豬肉的供應量著實不小。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西漢時期的官民比例,大約是1:7.9,再加上老人,約等於八分之一的人口都可以時常吃肉。除了食肉與祭祀,漢代的帝王有時候還喜歡把豬、牛、羊等三牲作為獎勵,賞賜給有功之臣。另外,漢人已經開始用豬糞作肥料,把豬骨頭用來入藥。如果按這兩項功能來算,豬的副產品使用可以覆蓋到中下層百姓。

根據《後漢書》、《三國志》中記載,到了漢末的時候,人們發現邊疆少數民族國家已經開始用豬皮來製作衣服和靴子了。隨著這種風氣的影響,豬皮的價值得到了開發。

如果回到漢朝,還可以做豬皮製品的出口貿易,“錢途”真可謂是一片光明,致富更不在話下了!

三、漢朝養豬的方式

1、“牧豬海上”的散養

前面分析了一大堆養豬的“錢途”,那麼在漢朝又該如何養豬呢?漢代最初時興的是“牧豬”的方式,也就是把豬放養。漢武帝有一位叫公孫弘的丞相,年輕的時候曾在“海上牧豬”,傳為一時之佳話。當時“牧豬”就和後來“牧羊”一樣,是一種既能賺大錢又很有格調的生活方式。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史記》中記載漢朝的牧豬規模也很大,一次可以在山澤中放牧到二十五頭以上,這在近代是完全見不到,也無法想象的奇特景觀。那個時候國家地廣人稀,民風淳厚,散養豬崽也不害怕被人偷走。另外一個散養豬的重要原因,是為了減少飼料的供給,讓豬自己出去啃草皮。

讀書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豬趕到草地上去覓食,自己找一個地方坐下來學習,待到天黑之前把豬趕回圈中,再補充少量的飼料,學習與養豬兩不誤。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相對省錢,但是養出來的豬比較瘦,肥膘太少,不可口,畢竟古代人還是喜歡大塊兒肥肉的。

2、漢代的圈養

漢代已經有圈養生豬的方式了,古人一般把豬養在廁所的旁邊。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許多漢代的文物,都呈現了這種圈養生豬的場景。圈養生豬方便管理,養豬人可以把看豬的時間花在別的地方。只需要每日定期把煮好的豬食供給豬吃。古代圈養生豬的時間,是一年中除了八、九、十以外的月份,中間那幾個月都是放牧的。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漢代人養豬的飼料,主要是水生的浮萍和水藻,再輔以藥苗和廚房的殘餘。圈養的時候,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古代人認為圈小容易肥,環境汙濁,可以避瘟疫。因為當時糧食的供應還不夠充足,為了節約成本,捨不得用糧食來餵養生豬。假如要擴大養豬的規模,在水藻之中摻入廚房的殘渣,就可以提高豬肉的質量,賣出更高的價錢。

3. 豬肉的銷路

漢代允許普通人在市場上出售肉,名將樊噲其實就是一個殺狗賣狗肉屠戶。豬肉和狗肉在《禮記》中屬於同一個級別的牲畜。民間都可以自由的買賣食用,只要按規定上稅即可。

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能夠發家致富嗎?

《後漢書·趙歧傳》中有一篇文言文,講了當時有姓馬的五位兄弟,因為是養豬專業戶,被看作和王侯公卿一個級別,身份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假如你在漢代賣豬肉,就可以同官吏打交道。豬肉的銷路,根本不必發愁。

結語

漢朝的豬肉食用者佔全國的八分之一。豬肉價格比今天高出四倍,並且養豬的飼料比今天便宜,基本是不要錢的浮萍水藻打主力。我們所需要的成本,只是在廁所旁邊蓋一個豬圈,和買豬崽的錢。豬肉有市場,按規定上稅就好。剩下的皮、骨和糞便也有很廣泛的用途。特別是“豬皮”,還可以拿來做外貿。

在漢代養豬不光賺錢,還是一件“風雅”、“體面”的事情。因為賣豬肉賣得好,會得到和公卿一樣的尊重。所以,如果回到漢朝,選擇去賣豬肉,絕對是“錢途”無量,可以發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