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前,可能影響孩子的五個行為,你知道麼?

考試前,可能影響孩子的五個行為,你知道麼?


因為疫情,2020年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可能中考也會相應的延後舉行。

這對同學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多出這一個月,30天,我們可以再努力一下,爭取給自己拿一個漂亮的成績。

那麼作為父母,在子女考試以前,有五個行為是最好不要有的。因為很可能會影響子女的成績。

你都知道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一、不遠“千里”的弄巧成拙

很多父母在外地工作和子女見面少,或者子女在中學的時候是住校的,和父母不常見面。

那麼在面對中考、高考這種“大型考試”的前幾天,為了給子女加油,為了讓子女感受到關心和重視,有些父母會千里迢迢的趕到子女身邊陪伴子女參加考試。

然而見面後,又因實在“看不慣”子女的種種行為而忍不住批評,有的甚至和子女大吵一架。把子女心情弄得一團糟,考試結果可想而知。

我高考那年,班上的一個同學就遭遇了這種事情。

本來一個學習很不錯的同學,因為她媽媽來“陪考”,兩人因為住宿問題弄得很不愉快。(由於高考賓館住房緊張,她們只訂到了一家隔音很不好的賓館)。

沒休息好加上心情不愉快,那年高考她考出了一年以來的最低分。最後進入了復讀班。


考試前,可能影響孩子的五個行為,你知道麼?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不要輕易的改變系統動力。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假如你習慣了二人生活,那麼如果突然多出一個人你就會覺得不舒服。

即使多出的這個人對你無微不至的好,你也會不習慣。

這種不舒服在哪兒很難說清,但確實會影響到你的狀態。

這是因為原有系統動力的平衡狀態被打破,而一個新的系統平衡是需要時間才能夠建立的。

所以在這裡建議那些不在子女身邊的父母,不要在子女大考前幾天突然的空降到子女身邊,除非是他有強烈的要求需要你陪他。

二、變著花樣做美食

許多家長覺得考試前子女總是用腦“過度”,需要好好補補,於是往往喜歡做大補的“美食”給子女吃。

其實這是不需要的。考前補腦最好的方式是多休息而不是吃東西。


考試前,可能影響孩子的五個行為,你知道麼?


因為大腦神經只有通過深度的休息才能恢復活力。吃的越多子女越犯困,沒精力學習,反而更沒有意義。

並且吃多了還容易胃不舒服,影響學習效率。如果吃壞了肚子更是得不償失。

所以考試期間不要特殊飲食,平常吃什麼就吃什麼,安全衛生最重要。


三、借“關心之名”的監督

有些家長不放心子女在屋裡做什麼。就喜歡一會兒送個水果;一會兒倒杯果汁;一會兒拿個麵包等等。

目的就是看看子女有沒有學習。

其實這種行為,子女心裡是再清楚不過了

假借關心之名的監督,是最讓子女反感的。

當然有的家長可能真的沒有監督之意。但是為了避免誤會,還是不要有這種行為。

因為這樣的行為,不但會破壞子女專注的學習能力,還會影響到子女的心情,讓他煩躁。


考試前,可能影響孩子的五個行為,你知道麼?


四、頻繁擔心的提醒

有很多家長總有這樣的擔心:怕子女緊張、不寫名字、答題時間不夠等等。

而且還會控制不住囑咐子女:“千萬不要擔心、不要害怕、不要馬虎、不要緊張等等。”

家長的本意是提醒子女規避問題。

這種提醒不但不能起到正面的警示作用,反而會把緊張不安傳遞給子女

我舉個例子:現在請你閉上眼睛,腦子裡千萬不要去想一雙紅色的運動鞋。

好了,剛才你的腦子裡是不是想著一雙紅色運動鞋?如果再深入,可能你還會在腦子裡描繪它的標誌。

所以,考試之前一句祝福的話就足夠。多說了反而是壓力。


考試前,可能影響孩子的五個行為,你知道麼?


五、小心翼翼看臉色

這種現象並不陌生。

有些家長覺得子女脾氣不好,渾身都像長了刺。跟他說啥都跟你急,所以只能小心翼翼的看子女臉色。

家裡的氛圍非常緊張。

其實這大可不必,很少有子女喜歡嚴肅沉悶的家庭氛圍,尤其是考前。

其實大多時候子女之所以“脾氣大”是因為他覺得家裡除了學習沒有別的話題。

每天的對話都是學習、成績、別人的成績等等,讓人倍感壓力。

所以家長可以談點別的話題,談自己工作上的趣聞、文章裡的情節等等。

家庭氛圍融洽了,子女的壓力自然會因為氛圍的改變而減輕。


考試前,可能影響孩子的五個行為,你知道麼?


以上五點注意事項,希望父母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好調整。給子女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今日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預祝所有考生都能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