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談產業數字化:傳統制造業要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在8月25日晚播出的最新一期央視《對話》節目中,主持人陳偉鴻來到杭州,與多位大咖在西湖邊共話“數字經濟”。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節目中提到,數字經濟有三個維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阿里巴巴和網易是民營企業數字產業化的代表,娃哈哈則是產業數字化的標杆。

創立32年來,娃哈哈一直以食品飲料製造企業的身份聞名全國,卻鮮少有人知道,娃哈哈接觸數字化的時間比大多數企業都要早。

數字化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

娃哈哈的數字化起步,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第一次引進信息系統,此後大致可以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一是起步階段(1997年-2003年),娃哈哈引進外部系統,初步實現了銷售和財務的業務信息化。

二是ERP應用階段(2004年-2008年),娃哈哈引進SAP ERP系統,財務、生產、採購、倉庫等多個核心業務實現信息化管理。

三是全面升級階段(2009年-2014年),娃哈哈自主研發的信息技術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均得到了普及應用。

四是智能化階段(2015年至今),娃哈哈引入BPM概念,搭建了流程管控平臺,實現業務全流程的移動化和智能化。

宗慶後談產業數字化:傳統制造業要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如今,娃哈哈90%的系統都是自主開發,從訂單管理、採購管理,到生產管理、物流管理,再到客戶服務,所有關鍵環節都被納入BPM流程中,通過網絡把供應商、企業、客戶、消費者連接到一起,實現供應鏈的橫向集成。

現在“大數據”、“工業雲”的概念很火,娃哈哈在這些方面也早有佈局——2017年用Hadoop和Spark建立了全新的大數據分析平臺,2018年打造了“哈寶遊樂園”移動端平臺,獲取第一手消費者數據。未來,娃哈哈還要建設“私有云”,打造自己的數據中臺,為今後的商業決策提供依據。

數字化帶動“製造”轉向“智造”

2015年,娃哈哈“食品飲料智能化工廠項目”入選全國首批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在打造食品飲料全數字化管控的智能工廠上進行了實踐探索,將食品飲料研發、製造、銷售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升級,助推傳統食品飲料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2017年初,娃哈哈對杭州下沙第二生產基地的一條生產純淨水和含氣飲料的生產線進行了升級,打造了中國第一條數字化與智能化飲料生產線,打破了各個設備的信息孤島,讓全部的數據從設備層到管理層徹底貫通,成功實現了對整條生產線的中央監控。

宗慶後談產業數字化:傳統制造業要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娃哈哈還將建立完善的智能倉儲系統,實現基於大數據優化的運輸物流智能化,實現倉庫庫位智能化管理,包括自動碼垛、自動入庫、出庫、發貨及自動裝車卸車,建設飲料倉庫無人化控制。

宗慶後表示:“數字化和智能化給娃哈哈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益。”

經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生產線工人數由18人縮減為3~4人,人員勞動負荷降低2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確保產品100%合格。

宗慶後談產業數字化:傳統制造業要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一個典型的節能案例是,在製作瓶胚的過程中,PET粒子會被吸入乾燥塔進行約四個小時的預熱,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在過去,操作員有可能在所有生產過程都結束時才會去關閉乾燥塔。現在,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中控系統,在制瓶任務完成後就立刻關閉乾燥塔,由此節約了大量電能。

未來,將深入探索高新技術產業

宗慶後在節目中表示,娃哈哈已經積累了資金,積累了人才,除了要把主業做好以外,還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

一直以來,娃哈哈都非常注重企業基礎能力建設,是國內食品飲料行業少有的具備自行研發、自行設計、自行安裝調試設備能力的企業,曾獲得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可。

娃哈哈下設有一家機電研發機構——機電研究院,致力於高端裝備技術的開發與產業拓展。

宗慶後談產業數字化:傳統制造業要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目前,技術人員正致力於採用機器人技術解決箱型物品自動裝車的問題,期望開發出系列化的智能物流裝備,填補國內空白。

在積極探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同時,娃哈哈還在與國外先進技術企業洽談合作,努力建設一個包括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精密減速機、運動控制器及視覺和傳感系統等核心部件在內的機器人產業園。

未來,娃哈哈仍將專注於主業發展,以飲料行業為基礎,以產業數字化為手段,開發面向全行業的高端自動化裝備、工業機器人的集成應用及高效節能電機,重點對工業機器人、高端智能裝備領域進行開拓創新。

縱觀娃哈哈的數字化進程,不難發現,娃哈哈的數字化列車開得很早,也跑得很快。正如宗慶後所言,企業家要始終領先時代半步,才能帶領企業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緊跟時代潮流,實現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