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注意力分配記憶法,顛覆你的認知,學到就是賺到

很多人都擁有一心二用的能力:列寧有控制和分配注意力的超常能力。據說有時候他能一心四用:主持會議;聽人發言;研究材料;就某些問題給人民委員會寫便函。

尼·加·車爾尼雪夫斯基有時候能一心二用。他在給《現代人》雜誌寫文章的同時,還能向秘書口授由德文翻譯的《斯羅薩的世界史》。有些人對某些業務重複至熟練後可以一心二用,例如有的女性織毛衣至嫻熟時,可以一邊毫無差錯地織毛衣,一邊抬起頭與其他人談天說地或東瞅西望地注意感興趣的事。有的打字員,可以熟練到一邊不停地準確無誤地打著字,一邊與有業務關係的人談論,甚至聽外語廣播。有人研究後指出,這些人完成動作的控制全由大腦皮層移交給皮下中樞,完成動作就無需有意注意而轉為自動化了,大腦皮層就可以“騰出手來”參與一種主要的記憶活動,使兩種活動能同時順利進行。

當兩種同時並進的活動都需要注意時,其中必定有一種活動是主要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於是,就出現了注意力的分配問題。如老師講課時,學生既要注意聽講,又要注意筆“記”。學生在能夠熟練地寫字後聽講,通常是把大部分注意力分配到比較生疏的聽講活動上去,而把小部分注意力分配到熟練的寫筆記活動上去。這樣的做法能顧此兼彼,提高學記課堂知識的效率。

要學會記憶,首先要學會分配注意力,將散向的注意力集中到學記的生疏難重內容上。

不同的注意力對同一事物會留下不同的烙印,從而產生不同的記憶效果。如不同職業的人進入裝飾精美、造型獨特、氣勢宏偉的展覽館內參觀,記入腦中的事物會因職業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注意力鑄就了不同的記憶效果。比如說,建築家們的大腦中會有展覽館建築特色的烙印;服裝設計師們會將參觀者中的奇裝異服特鞋的形象留在腦中;書法家們能記住展出的著名書法家手寫的真跡。看《紅樓夢》,年輕人側重於情節,看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悲歡;研究歷史與文學的人側重於觀察裡面的封建禮節、清代官場及民俗情況;詩詞專家則專門研究裡面的詩詞……

有時,外行可以無意發現內行都難發現的新現象。積極工作或休息時,偶然地注意到和本職工作無關的新奇現象,產生奇思妙想,並在此後把以往的注意力轉移過來,拼搏於全新的陌生領域中,取得了較本行工作豐厚得多的回報。

記憶力的分配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人可以一心(實際上是腦)多用,有的人可以一心兩用,有的人只能一心一用,有的人還難以使注意力集中,要根據不同的個體情況量力而行,切不可好大喜功、貪多求全。

一心多用——注意力分配記憶法,顛覆你的認知,學到就是賺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