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蛇尾的灤州兵諫,成了袁世凱的墊腳石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所開的第一槍之餘威還沒有散盡,危如累卵的清廷又被迎頭擊了一棒。

虎頭蛇尾的灤州兵諫,成了袁世凱的墊腳石

武昌起義博物館

這一年的10月29日在統制張紹增的帶領下,第二十鎮新軍利用秋操之際開赴灤州,與自己麾下的三位協統聯合第三鎮新軍的盧永祥,向清廷發起了挑戰。他們的通電“十二款”號稱是最後的通牒,而這次通電的目標就是滿清的那些皇親貴族們。就在同一天,山西發電通報天下脫離清廷,這時的第二十鎮新軍已是集結於娘子關,隨時可以直撲京畿重地。

武昌起義雖說是引起了全國的轟動,但他畢竟和京畿之地遠隔千山萬水,但是對於近在咫尺的“灤州兵諫”卻是令清廷更為恐慌,兵諫之兵只需要一場急行軍就可以抵達京城,而京城附近卻是已無兵可調,那時離清朝下課也就為時不遠了。

虎頭蛇尾的灤州兵諫,成了袁世凱的墊腳石

新軍

此時拱衛京師的只有貝勒載濤率領的第一鎮北洋軍了,由於其組成人員為“京旗”常備軍,這樣的人員組成,其戰鬥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清廷也並不甘束手就擒,一方面召集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做防衛準備,另一方面利用“罪己詔”拖延時間,釋放維新以來所收監的相關人員。但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將張紹增穩住,不要迫使他走極端。於是,張紹曾被授為侍郎,實授“長江宣撫使”。這樣還不保險,他們利用

“通過徐世昌,聯絡張紹曾帳下第四十協協統潘榘楹,迫張紹增南下就職,萬不得已的時候遷都熱河”

虎頭蛇尾的灤州兵諫,成了袁世凱的墊腳石

灤州起義紀念園

與此同時還在彰德作秀的北洋新軍幕後掌權人袁世凱,向清廷提出的“六個要求”還沒有收到滿意的回覆。當他看都張紹曾的“灤州兵諫”之時,也是大出意外,意外的是二十鎮新軍不是一個純正的部隊,是由各鎮新軍中抽人混編而成的“雜牌軍”,這樣的軍隊敢於向清廷發起挑戰。這時候的袁世凱可以說是喜憂摻半,喜自不用說了,他可以利用兵諫的壓力幫助自己從清廷獲得想要的東西。憂的是清廷倒臺過快,他可以利用的工具就喪失了。宦海沉浮幾十載的袁世凱,他的目標可不只是即將坍塌的清廷,還有哪些想要在亂世之中分一杯羹的各方勢力。

虎頭蛇尾的灤州兵諫,成了袁世凱的墊腳石

劇照:袁世凱

袁世凱成功了,1911年11月袁世凱正式出山並檢閱孝感北洋軍。此時的他要為更為複雜的局勢踩一下剎車,把它理順到自己的可控範圍之內。因為此時的娘子關已是風雲際會,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山西都督閻錫山已達成協議,由第六、第二十鎮新軍、山西新軍組成“燕晉”聯軍,由吳祿貞出任聯軍大都督,準備不日直入京畿。

虎頭蛇尾的灤州兵諫,成了袁世凱的墊腳石

愛國將領吳祿貞雕像

袁世凱為了自身利益,自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他收買吳祿貞的衛隊長馬惠田,利用吳祿貞出行之機,將吳祿貞和他的那些親信一鍋端掉。灤州兵諫至此宣告瓦解,袁世凱利用這樣一個虎頭蛇尾的兵諫,完成了自己重出江湖之事,但他所面對的不僅有清廷的那個亂攤子,還有南方那些虎視眈眈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