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姬的科學麻將小講座:進攻的五大誤區,可不只是做牌那麼簡單

在日本麻將遊戲《雀姬》的新手們眼中,自己與老玩家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防守能力。至於進攻能力,玩家們就簡單地分成了兩大類。一類玩家以速度最為優先,用高副露率最快組成聽牌牌型,甚至可能因此導致無役不能和牌。另一類玩家以點數最為優先,喜歡門清,立直,做大牌。

雀姬的科學麻將小講座:進攻的五大誤區,可不只是做牌那麼簡單

在科學麻將經過數以百萬局的統計之後,玩家們發現麻將的進攻也存在著諸多誤區,很多玩家下意識所做出的一些行為並不是最優的行為。今天我就來帶大家看看進攻做牌中常見的五大誤區。

先制攻擊的重要性

在日本麻將中,和牌才是最重要的,即使點數再大,被別人先制和牌了也無濟於事。所以經常有人說,麻將中速度這一屬性的重要性是至高無上的。

雀姬的科學麻將小講座:進攻的五大誤區,可不只是做牌那麼簡單

以立直作為進攻的重要標誌,同樣是在早巡立直聽牌,即使是最差的聽牌型也有超過40%的和牌率,而後手進攻追立的和牌率不到15%。一方面是因為提前立直的玩家有更多的機會和牌和自摸,另一方面選擇對攻經常是因為對自己的手牌比較有自信,其餘沒有聽牌的人也會更加註重防守。

不要等待改良!

許多玩家都會為了一兩番的提升而選擇不立直等待改良,事實上這個做法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錯誤的。除了在All last局為了逆轉而追求更高點數以外,好型聽牌大多建議直接立直,愚形聽牌如果不是特別早巡或者有多種進張容易實現改良的話也直接立直為好。

雀姬的科學麻將小講座:進攻的五大誤區,可不只是做牌那麼簡單

比如上面圖中如果摸到一張4萬可以同時獲得三色同順、斷么九和一張寶牌,四番的加成具有相當的誘惑性,但是考慮到每一次摸到4萬的幾率只有3%,而4萬作為寶牌被上家打出來的幾率也不會太大,有等這張4萬的時間早就可以立直和牌了。

立直與默聽的抉擇

雀姬的科學麻將小講座:進攻的五大誤區,可不只是做牌那麼簡單

國內的《雀姬》玩家大多喜歡立直,而也有一些玩家比較喜歡默聽。默聽的好處主要是增加和牌率,根據統計13巡先制好型聽牌的默聽依然有著70%的和牌率,而如果選擇立直的話,和牌率就會降到40%。考慮到立直對點數的巨大加成,跳滿以下的手牌都建議直接立直,如果對手防守性比較強的話,滿貫手牌也可以考慮默聽來增加和牌率。

快要流局了也應該立直

相信很多《雀姬》玩家也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想法:還剩沒幾張牌了,和牌率很低,大家也基本都在防守,等待流局的聽牌料就可以,沒有必要浪費1000點的立直棒了。

雀姬的科學麻將小講座:進攻的五大誤區,可不只是做牌那麼簡單

而統計的結果是出乎意料的,即使在只剩2巡的情況下好型限制立直聽牌,和牌的概率也有25%左右,一發概率高達44%。事實上如果打一張危險牌就能在流局時聽牌的話,很多玩家會在最後幾張鋌而走險。

什麼時候選擇鳴牌

回到最上面兩類《雀姬》玩家風格的最大區別就是鳴牌。鳴牌經常會犧牲點數來換取更快的做牌速度。

雀姬的科學麻將小講座:進攻的五大誤區,可不只是做牌那麼簡單

在上面的案例中,吃下這個牌後就是1000點的斷么聽牌,不碰的話有6張牌都能讓這副手牌立直。

經過大量模擬之後的結果是,8巡之後碰聽比較有利。實戰中6巡以前建議等待自摸改良,10巡以後或者鳴牌後手牌也有滿貫以上的話,就毫不猶豫地鳴牌吧。

總的來說科學麻將通過大量數據的統計,發現了很多玩家平時單純靠經驗很難總結出來的技巧,你是否也覺得受益匪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