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案例解讀:單一房產向穩健的資產組合轉換

理財案例解讀:單一房產向穩健的資產組合轉換


作者丨劉幹霄

金石財策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CWMA、CPBA、CFC等國際認證會員,金融專業人士協會(ISOFP)財富管理中國組專家。

圖片丨unsplash


財富管理的過程,不僅是對金錢的打理,更是對生活的安排。財策服務中的資產配置也可以遵循這一原則。


案例背景

  • 案例主人:張女士
  • 基本情況:47歲,離異後保持單身,碩士畢業後一直在一家外企擔任項目經理,長期居住在北京。兒子20歲。
  • 工作階段:考慮到外企工作壓力較大,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張女士希望能夠在工作之外,創造一份持續性的理財收入,以應對長達幾十年的退休生活。經過仔細思量,張女士決定以租養貸,在預留了10萬元家庭備用金後,貸款在北京市東二環處購買了一套210平的房產。
  • 期間,因工作績效突出,獲得一筆不菲的項目獎金,張女士選擇提前還貸。
  • 之後,兒子考上軍校,自己工作壓力身體不斷出現些小狀況,而此時手中的房產已大幅升值,市場價達到6萬/米,同時房租也不斷上漲到21000元。
  • 於是,張女士辭職,依靠每月不菲的房屋租金,實現了理想中的財務自由狀態。

理財緣由

中國房地產在一片調控聲中,進入調整期。

因為張女士的投資性房產位置較佳,所以,家庭財富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但張女士也目睹了市場和身邊朋友在這次危機中的困境,讓她也對自身理財進行了更深入和長遠的思考。

理財分析

雖然每個人都有一本理財經,但站在專業理財的角度,對家庭資產的安排要求更加需要慎重與深入,尤其是對大宗資產的配置。

張女士現在的資產,從常規上看既安全又有很好的現金流,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打理,作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不動產,還能給她帶來巨大的心理安全感。

但如果我們從資產的安全性、靈活性、收益性、規劃性,以及管理成本五個指標上綜合來看,也許我們會看到現狀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更好安排。

1、安全性

影響房產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爆發地緣政治風險、發生極端自然災害、他人過失或故意破壞、信貸週期性泡沫破裂等諸多風險,從而導致房產滅失或價值大幅下降。

從張女士的現狀看,房屋最大的風險一是租客過失所帶來的火災風險,二是中國房地產業泡沫化的風險。

2、靈活性

投資性房產在經濟蕭條期或衰退期,是一種流動性極差的資產。因為此時投資者手中的資金不僅極度稀缺,還會變得更加膽小與保守,而房產所需要的資金量較大且週轉率較低,不符合資本的天然屬性,具體表現為房價下跌,租金中斷或下降,同時成交變得很困難。

具體到張女士的家庭:

① 兒子即將畢業,也許會選擇創業,那就需要創業啟動資金

② 她們母子二人均沒有完善的醫療保障,一旦罹患疾病,缺乏及時高額的現金支持;

③ 如果房屋出現空租,還會影響到張女士的生活

3、收益性

房產的收益性=房屋本身的價格上漲+租金收益

中國房地產經過快速上漲的十年,當前總價已經非常高,而且限購政策和房貸的收縮,極大的減少了可購買人群的數量,尤其是對於像張女士的大戶型房產的需求。同時,房產稅和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出臺,也將會進一步抑制房價和房租的上漲。

張女士現在的房屋1300萬市值,僅有25.2萬的年租金,即便不考慮各種維護成本,房產每年的租金收益率僅1.93%。如果房屋每平米不能上漲5000元,房產總體收益率都不能超過8%。

4、規劃性

當家庭財富到了一定規模,理財必經的一個程序就是財富傳承。

從張女士的實際情況看,將來大部分財產都會贈予或被繼承,在此過程中就要前瞻性的考慮傳承方式,以及傳承時機。

稅制、產權、控制權、子女財富管理能力等因素都可能會在傳承時產生困擾。房產作為實物資產,難以分割與轉移,所以不便於節稅,而且容易受子女婚變、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歷來都不是優質的傳承資產。

5、管理成本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房產稅、物業稅、利得稅等財產稅種將陸續開徵,這勢必影響到房價走勢及持有成本。同時房屋本身會不斷破舊損毀,出租房還涉及內部家居的維修更換,以及不斷的變換租客,這都會給張女士老年生活帶來很多精力及財力的消耗

理財建議

第一步:減持房產

雖然賣房是個很難的抉擇,但張女士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宏觀經濟也一直保持關注,所以很快就下定決心出售。在歷經4個月購房者很多次的看房後,張女士的房產終於以1250萬元成交。

第二步:轉換資產

1、安排生活費

創造安全穩定且持續的生活費用,張女士配置了保險年金150萬和固定收益類信託150萬。

其中:

保險年金為固定返還型,收益率將長期穩定在5%左右,每年在不動用本金的前提下,可逐年領取7.5萬元,本金可以擇機取出或臨終時被繼承。

信託選擇了業內以穩健著稱的某信託公司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10%,二年期,每半年付息,每年可領取15萬。

這樣即便考慮到未來理財環境變化,也可以輕鬆實現年收入18萬以上,足以解決每月的生活之需。

2、準備醫療金

鑑於張女士母子均只有常規的社保保障,理財師為其各增加了一份高端醫療險DB卡。該醫療卡設計報銷額度為100萬,保障範圍不限住院還是門診,醫院不限公立私立,用藥不限社保目錄,均能在保障限額內報銷,而且無需自行墊付現金既可直接結算。

二人合計保費每年僅需1.2萬。此份保障可以有效應對家人醫療風險,且家庭再也不用準備大筆的醫療金來應急,有效的盤活了家庭儲蓄類資產

3、購值養老房產

基於張女士未來還有很長的養老住房需要,而且手中持有自住型房產既可以增強安全感,也可以避免房價大幅上漲帶來的遺憾心理,所以張女士在北京森林公園附近投資580萬元全款購置了一套精裝修房產。房屋位處一層,附送了小花園,這也為張女士養老生活平添幾分樂趣。

4、進行股權投資

為實現總體資產收益率的提升,張女士在和理財顧問的反覆探討下,認為次貸危機後中國PE行業迎來投資機會,作為反週期的投資品,以及中國創投行業存在的制度性創富機會

經謹慎選擇後,張女士選擇了一家業內著名的信託系PE,希望經過5~7年的時間,獲得一個年化回報率20%的投資績效。

5、改善生活品質

張女士一直愛好旅行,所以決定購買一輛30萬元的城市SUV,用於改善家庭出行。

6、準備家庭應基金

張女士把賣房款妥善安排後,將剩餘的40萬元作為家庭應急金。其中大部分購買了貨幣基金,少部分以銀行短期理財形式打理

理財效果

經過長達一年的時間,張女士終於把單一的房產轉換成多元化的資產組合

調整效果:

①為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現金流滿足生活支出,

②建立了高額且富有品質的醫療保障

③解決了長達幾十年退休生活中的生態住房需要

④資產類型橫跨多個市場,有效提升收益率的同時平抑了單一房產的市場風險

⑥資產大多是金融資產和自用型資產,比較容易管理與傳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