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為何讓人如此上癮?

這個世界變的越來越容易“成癮”。早上醒來,先刷微信微博;9點工作,先看郵箱釘釘;中午吃飯,美團餓了嗎安排上;晚上睡前,抖音快手優酷愛奇藝。仔細想想,一整天的行為,是不是被一個又一個的商家填滿。我找了幾本書,基本能解釋清楚,在這個網絡橫行的年代,我們是怎麼一步步走上產品成癮的套路。


No.1

《癮營銷》


手機APP為何讓人如此上癮?


時代在變,時代也沒有變。

一直變的是什麼--行為模式。以前面對的消費行為是電視商場,而現在面對的消費行為就是刷手機,哪個商家能讓你多停留幾秒,那就是贏了。

一直不變的是什麼--人性。商業的本質就是人性,幾千年來唯有人性不變。直播為什麼火爆,究其原因是便宜+選擇困難症+懶,懶的在眾多的商品中挑選適合自己的那個。而現在有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幫你選最好用的商品,並且去和品牌談到最低價,誰不願意買呢。只不過現在的格局是大主播幫大品牌清庫存,小主播幫小品牌清庫存而已。

在這變與不變的時代中,你的成癮行為有積極的一面,就會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常常陷入購物成癮、遊戲成癮,現在的短視頻也很容易成癮。每個產品背後的成百上千的工程師唯一的工作目標就是,讓用戶每天在產品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產品必須要找到能夠刺激用戶的痛點、癢點和爽點。

拿遊戲來說,就利用了人們的下丘腦部位存在著獎勵中樞和懲罰中樞,當刺激這些部位時,就會產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緒。所以遊戲設計者會設置通關模式,最開始幾關會比較簡單,每通過一關,都會給到獎勵,不斷的刺激你的獎勵中樞,再配合上完美的畫面和背景音樂,讓你進行下一關。

有消極的就會有積極的成癮,但許多人很難養成積極的成癮,比如讀書、健身,若是真定了這樣的目標,那就可以利用下我們的獎勵中樞和懲罰中樞。拿閱讀來舉例,本週讀完1本書,就獎勵自己一件衣服;下週讀完2本書,就獎勵自己兩件衣服或比上週貴一點的東西;就像遊戲通關一樣,一關比一關的獎勵更多,這樣將你的購物癮變成獎勵。本週若是沒完成,就懲罰自己運動一次。用這樣的方式來訓練大腦,可以更輕鬆的達到目標。


No.2

《上癮》


手機APP為何讓人如此上癮?

每天早上6點,定點的打開公眾號,有幾個大v發表的文章是我要必看的。我為什麼會養成這樣的習慣,並且戒不掉?而《上癮》這本書就是揭秘產品讓用戶欲罷不能的秘訣是什麼?

本書的作者尼爾.埃亞爾,總結出一套簡明的上癮模型:觸發--行動--多變的籌賞--投入。下面一一拆解下這個模型,看看我們是如何被一個又一個的產品填滿生活。

萬事開頭難,讓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是最難的,因為要改變人性中已有的習慣,這就叫做觸發。回憶下我們以往是怎麼被迫改變習慣的,逛超市時本不想買的東西打5折,瞬間就想購買;安裝某APP就會獎勵10元,可直接提款到銀行卡;基本我們都輸給了佔便宜,而產品贏得了用戶。過去我們是怎麼開始習慣滴滴的,現在我們就會一樣的習慣瑞幸咖啡。

觸發之後就是行動。這裡麵包含兩個動作,能力和需求,能力一定要排在需求的前面。例如網上購物是所有人會養成的行為習慣,但若你的付款環節設置的非常複雜,那這個環節就會流失大量的用戶,我教會我爸熟練的用淘寶花了1年的時間。因為每個用戶在時間、金錢、腦力、社會偏差等多個維度都是因人而異的。我爸媽對於網上購物是有需求的,但由於沒有和客服討價還價的能力,因為客服在哪裡都不知道,所以產品就會流失像我爸媽這樣的用戶。這就是為什麼本書作者一定要將用戶能力排在需求的前面。

行動之後就要給用戶酬賞,並且這個酬賞是不可預期的。想想遊戲在設計關卡的時候,是不是每一關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獎勵,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你繼續下一關。在有些產品中,酬賞不一定是獎勵,也有可能是我們自身覺得得到了獎賞,例如在刷抖音時,當刷到一個搞笑視頻時會得到短暫的快樂,就會期待下一個搞笑的視頻什麼時候出現,當這種高密度的快樂出現的時候,我們自身覺得它也是一種酬賞。所以產品設計者就會給到用戶大量的不重複的酬賞,目的就是拉長你使用產品的時間。

接下來產品設計者們需要做的就是讓用戶的生活離不開這個產品,比如你想買東西時,不自覺的打開淘寶,因為可以更便宜;想打車時,就會打開滴滴進行預約,因為可以更快速出行。就這樣,我們在產品上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當互聯網大廠在某個產品上瘋狂補貼時,目的就是逼迫廣大用戶改變舊的行為習慣,創造新習慣。

通過用戶不停的投入,就會產生下一次的觸發,從而開始了下一個循環,這樣你就真正的上癮了。


No.3

《增長黑客》


手機APP為何讓人如此上癮?

這本書是產品人必讀的一本書,講述如何低成本讓用戶實現爆發式的增長。不管是互聯網行業還是傳統行業,不管你做的產品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增大用戶基數,是每一個做產品的主要目標。作為一個創業的人,面臨的問題就是沒錢沒資源。如何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成長,這本書告訴你答案。

產品用戶是如何實現增長並維持的呢?著名的增長黑客教父,描述了一套詳細的策略,包括實現用戶的獲取--激活--留存--變現。下面通過微博這個產品,來描述用戶的增長策略。

微博最開始是如何獲取用戶的,這裡面講了一個好故事。它先找了幾百個明星說:我們要建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有很多品牌商家,你們來平臺註冊賬號並獲取粉絲,這樣通過在平臺的影響力就能得到品牌代言;然後它又找到商家說:我們平臺有很多明星,並且他們有大量的粉絲,你們可以通過實時的影響力變化數據,來篩選你們的代言人。微博做了品牌和明星的中間人,並獲取了大量的明星粉絲用戶。

接下來就是如何激活用戶使用產品。通過微博的solgan: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可以看出是通過不停的製造話題,包括明星緋聞、重大事件等,目的就是讓我們打開產品。當然還通過一些打榜活動、簽到等等,就是讓用戶每天都要打開產品。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用戶每天更長時間的停留在產品上,因為不管是吃明星的瓜,還是給他們打榜,用戶能夠很快的完成並離開。所以依靠明星進行留存是行不通的。這時候就需要網紅、知識大咖、名人,來製造長時間、優質、有價值的內容來吸引用戶留下,這裡麵包括圖文、直播、文章、短視頻,讓用戶覺得留在這個產品上能看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到現在為止,微博財報中100多億營收中的大部分,來自品牌給的營銷費用。所以明星和品牌算是微博的兩大金主。明星不停的吸引新的用戶進來,品牌不停的換流量明星來代言,並付微博營銷費。微博實現了雙贏,這也是微博現在主要的變現方式。

不同行業、不同形態、不同規模的公司都在謀求不同的發展出路,而增長教父提供的這套嚴密的方法論,可以幫助企業迅速的發現增長機遇。每個產品使用的用戶層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進行用戶的獲取--激活--留存--變現。而這本書也詳細的講述了各種方法來實現這套增長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