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作為一個獨生子你們累嗎?有1300多人關注,600多條回答。生為第一代獨生子的我深有感觸。

獨生子們面臨的選擇

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在香火中國的傳統下,歷來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講究“多子多孫多福氣”。但是從80年代開始,中國調整了政策,以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宣傳“一家只生一個好”,即使懷了,也要把你拖到醫院強行打掉。

如今,80後們現在都已經人到中年,成立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同時又有了人生選擇中最後一次的生子機會:那就是再不生二胎就生不出來了,因為國家現在又開放了“二胎”政策。

這些80後們立刻分成了兩派,一派是生,一派是不生。

主張生的是因為自己當年太孤單了,自小沒有親密玩伴,如果有個兄弟姐妹該多好。我小時候就是這樣想的。那時,我經常跟母親說:媽媽,你再給我生個哥哥或姐姐吧。搞笑吧,因為如果是弟弟妹妹我還得照顧他們,也不能跟我玩。相信大多數獨生子女們都問過父母這話吧。孤單是一方面,如果獨生子有什麼閃失,豈不是膝下無子了。

主張不生的,是因為從小受盡父母的獨愛,家庭資源及教育資源都是自己獨佔。父母360度無微不至地照顧,沒吃過什麼苦。結婚後生小孩疼死了,照顧孩子也太累,所以生一個就夠了。自己還想多點自由呢,要不一輩子得圍著孩子轉。

我呢,是介於兩者之間,我十分喜歡孩子,但是一回憶起生孩子時痛不欲生的場景,以及撫養孩子過程中的心酸悲喜,只能作罷。

而且我媽經常跟我說:那是養孩子,不是養寵物。養孩子,吃喝拉撒事小,以後的教育投資不是個小數目呀,生下來你就要為他負責。我想想,確實是!養不好不如不生。

單不說從幼兒園到大學,如果把出國留學也算上,那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呀,就社會上各式輔導班、興趣班、夏令冬令營等等的投資也令人咋舌。

80年代前後的消費水平和如今的消費水平相比簡直一個地上,一個天上。生不生二胎,確實是一個該慎重考慮的問題。

獨生子們的幸福

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享受到了父母全部的愛,以及全部的教育資源,就我媽說的話:好吃好玩的都是你的。但凡事兩面性,我們也有道不盡的心酸。

有個網友表示:身為獨子一點兒不累呀,簡直太爽了。因為那個年代消費水平不高,獨生子們的父母又多是在城市體制內工作,工資待遇高,養育一個孩子綽綽有餘。於是父母把愛全給了他,在生活上從來沒有受制過,父母對自己格外關注,甚至頭髮分個叉都說他是營養不足,要給他燉個湯來補補。

是的,一個孩子,物以稀為貴,是手心的寶,不存在什麼偏愛。父母會為我們的人生負責到底,直到他們管不動了。從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到上什麼學校,將來進哪個部門工作,怎麼發展,包括介紹對象,看孫子都一一包攬。

如果子女在生活上遇到什麼事情,父母絕對是傾盡全力。

我表妹就是獨生女,父母寵得不行,二十多歲了還跟母親在一個床上睡。女兒生子後,為了照顧外孫,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跟女兒女婿住一起,租金也都給了女兒,生活費都是老人負擔,買車買房老人又出了很多錢。這樣下來,老兩口基本沒什麼積蓄,都給了女兒了。

對比《都挺好》中蘇明玉的多子女家庭,三個孩子,母親對孩子嚴重偏袒使得蘇明玉負氣出走。試想,如果就蘇明玉一個孩子,就不會出現這麼多令人覺得不公平的事情了吧。

獨生子們的悲傷

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有個網友表示累,因為她是獨生子,所以父母初中高中都送她去最好的學校,學習上舍得砸錢。在她考上985後,父母給予很大期望。她未來的打算是不敢離家遠,不敢鬆懈,因為怕辜負母親的期望。

還有一個網友表示:他已經30多歲了,但是三餐吃什麼,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床,該穿什麼,該看什麼,該做什麼,父母都要干涉。他想要搬出去,父母不讓,哭天喊地抹淚。有點獨立的想法就是不對,總之就是360度無死角監控。

另一個網友說,她已經工作了,但是父母還要堅持接送,一旦超過10點就要不停打電話問平安。

這就是獨生子的父母們,關注點全在這個孩子身上,也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他們身上。孩子們感到壓力山大,他們不想成為媽寶男、媽寶女,但是父母們沒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成長。同時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極沒有安全感,害怕失去,時刻擔心子女的安好。

這一批獨生子,普遍生活自理能力相較多子女家庭差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強,對父母的依賴心重,也不如父母能吃苦。

父母那一代,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上山下鄉,文革時期,可以說吃盡了苦,到了獨生子這一代當然是極盡寵愛,不忍心再讓孩子吃一點點苦。

父母對子女生活照顧地無微不至,把自己的期望點也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這往往也會造成一種悲劇。有的父母為子女而活,一旦子女有任何的違逆,會造成父母極大的挫折感、無價值感和強烈的失望感。

就像《小歡喜》中的宋倩和女兒英子。英子是獨生子,為了照顧女兒,宋倩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一心只為女兒“服務”,在宋倩離婚後,她更是把所有的悲喜和期望都轉嫁到英子身上。

當英子有自己的思想,想擺脫母親時,宋倩產生了極大的被背叛感。二人矛盾升級,最終引發了英子跳河的悲劇。

如果在多子女家庭,父母關注度分攤在幾個孩子身上,孩子壓力就會小很多。

獨生子們的責任

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接受了父母全部的愛,當然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父母老去,照顧父母的責任不能推卸,只有你一個孩子,不靠你靠誰。

網友紛紛表態,當初父母為自己付出一切,父母老了,理應照顧他們,回報他們,這是子女應該做的。這就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就要同時面臨贍養4個老人的責任,壓力也是相當大。

擔心自己出意外,沒辦法照顧他們,甚至不敢遠遊,不敢在外地安家,不敢工作離父母太遠,這就是獨生子們的現狀。

父母生病住院,就是考驗獨生子的關鍵時候,如果不幸兩個老人都住院,簡直不能想。白天要工作,還有自己的家庭,再兼顧照看老人,分身乏術。

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人口學教授穆光宗說: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當你嘗完童年的蜜糖,中年的炮彈馬上就會轟炸而來。

風笑天的研究表明,在獨生子女中,與父母同住的比例達到62. 5%,而非獨生子女只有37. 9%。農村已婚獨生子女與父母同住的比例高達80%左右,遠高於同齡非獨生子女中的長子女。

獨生子們永遠無法灑脫,對父母總是有顧慮,壓力和擔當共存。

話說那些第一代獨生子們,是蜜糖還是苦酒?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獨生子的家庭情況可能會有不同,或幸福,或沉重,或無奈。但是,成年人的生活哪裡有容易的,明白好事不會總是眷顧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就會了解,幸福與否全在內心自我感知。

沒有一種人的生活方式是相同的,對於幸福的感知也各有不同。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能時刻陪伴在父母跟前,盡孝心,享全家福,未必不是一件幸事,而且也不會再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了吧。

身為獨生子的你,感覺幸福嗎?歡迎留言討論。

童樂天:80後寶媽,喜歡讀書和寫作,深信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從前,其次是現在,希望與你一起獲得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