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論語比喻句中窺伺一二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論語比喻句中窺伺一二

人就好比一輛馬車

輗,讀音ní

軏,讀音yuè

輗軏都是馬車上的一個關鍵位置。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論語比喻句中窺伺一二

位置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論語比喻句中窺伺一二

馬兒跑了,車掉了

連接著馬和車的關鍵,這個東西丟失,車便不能前進,只剩下一個脫韁野馬了。

深入解讀一:只有信才能馱物前行

信是連接自己和外界的一個關鍵點,如果沒有信,便連接失效,自己變成一個泥鰍在世間鑽行,養的一身光滑,八面玲瓏,靈活十足,卻擔負不起任何的重量與責任。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論語比喻句中窺伺一二

能鑽不能負重

能鑽的人,往往無信。只對縫隙感興趣的人,指望不了做什麼大事。

只對縫隙感興趣的人,本質就是投機取巧,不足以託付重任。

深入解讀二:信,人言

孔子自我反思道,之前看人是

聽其言,信其行;

後來發現不行,改成

聽其言,觀其行。

信任,一定是來自他人的言行一致。言行不符合,就是無信,不值得信任。

信任產生的環節,不是在聽到人說什麼之後,就付出信任;而是看到行為之後才付出信任。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論語比喻句中窺伺一二

言只用來聽,不見行為不放信任

我們與人交往過程中,很多善良人思慮簡單,別人說什麼信什麼,受傷之後卻埋怨世道不古。孔子從沒有教導學生如此做事,信任一個人,一定是在看到行為之後。盲信,就是智慧丟失的表現,學習不足造成的。

深入解讀三:信用社會,信代表著更多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論語比喻句中窺伺一二

信用代表著更多

信用社會,這個信字,已經逐漸和物質世界產生了切實聯繫。成為借貸的一個重要考慮項。

信用的社會化普及,已經不再侷限於一事一物。而成為一個成長記錄。這對我們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結:做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對人付出信任要有自己的考核辦法,個人信用要保持良好記錄。這就是當代的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