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經濟,還得“悠著點”

榆樹時評||追趕經濟,還得“悠著點”


在田徑接力比賽中,如果前面三位選手有人掉棒,第四位選手一定會盡全力衝刺,但是,卻往往由於發力過猛,適得其反,反而追不回前面落下的名次。

比賽如此,發展經濟也是同理。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都把疫情防控工作擺到首位,經濟發展無形中受到衝擊,特別是一季度的經濟發展指標距離預期相差較大。於是,各地黨委政府紛紛出臺優惠政策,試圖挽救經濟損失,促進消費內需。主要領導帶頭就餐、消費、直播帶貨,鼓勵機關單位和企事業職工原地療養,帶動本地消費,等等。這一系列“組合拳”無疑對近期經濟低迷的局面有所緩解。在一些縣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出現了“決戰決勝”二季度經濟發展的字眼,可見發展經濟,把過去的損失追回來是何等的迫切和強烈。

但是,萬事都有其規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就拿刺激消費來說,實際上,疫情期間人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從沒短缺,基本消費項目從沒減少。那些因疫情無法展開的第三產業,實際上也只能“望疫興嘆”,短時間內生意蕭條、壓力增大、發展滯緩的局面必定是無法扭轉。

即使是基礎大、增速快的工業經濟,歸根結底也是以人的參與和推動為主鏈條的,即便全員滿負荷上馬投入復工復產,也能夠計算出其生產總值的上限,而實際中也許還達不到這一點,那就更難說如何去“決戰決勝”了。

“欲速則不達”,追趕經濟,反映的是一種急躁心理,體現的是一種責任擔當,展示的是一種精神意志。越是到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清醒頭腦,準確判斷國際形勢和自身實際,科學做出預測和籌劃。

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仍沒有被有效遏制,各國的主要精力都在控制疫情蔓延工作上,經濟發展遲緩是全球性問題。而我國在率先取得疫情防控工作階段性勝利後,已經逐步復工復產發展經濟,把其他國家遠遠拋在後面。此時,我們更應當理智從容,整理好凌亂的步伐,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去制定政策,穩步推進,把經濟發展速度降下來,把經濟發展質量搞上去,多做有利於長期戰略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而不是一味貪快貪大,盲目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由於疫情的影響,一季度的發展指標無法如期完成,二、三、四季度的發展指標卻能加速趕超,全年目標如期實現,也會說明我們的宏觀規劃存在不科學、不務實的地方,彈性空間過大,統計水分過多,生產節奏過亂,都會引起宏觀經濟的“消化不良”、“泡沫溢出”等問題,長期下去,必將引起新的不良反應。

誠然,在疫情全球化的大形勢下,我們要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促進投資、擴大消費等工作上。但這些工作切不可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強制消費、強制投資等做法違揹人民意願和經濟發展規律,無異於殺雞取卵,必須要“悠著點”,只要把基本民生項目建設好、保障好、維護好,民心就穩,社會就穩,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就穩。

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還會引起一系列惡性循環。調整發展目標、優化統計數字,用光鮮亮麗的臺賬成績,製造虛假繁榮,虛假復甦,必然會受到人民的批判和歷史的懲罰。追趕經濟也是要靠一步一步地追,一米一米地趕,那不是段譽腳下的“凌波微步”,也不是令狐沖使出的“無招勝有招”,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尊重數據,尊重事實,尊重規律,把當前的事做好,把未來的事籌劃好,慢慢找到自身經濟發展的節奏,不能因為暫時的困難而氣餒、不能因為一時的低迷而急躁。

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反思是多方面的,體現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一定要注意克服和避免。在這樣的歷史當口,每一個國人都要進行深刻反思,主動作為,集中精力解決暴露出的各種矛盾,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在質量和速度面前,我們應當更加重視社會發展質量。如果我們是賽場的接力選手,參加的一定不是4*100這種短跑接力項目,而是一箇中長距離的接力比賽。在那樣的項目中,需要的是技術、耐力、體力、心理、意志等素質全面的中長跑選手。在那樣的賽道上,假如我們某一棒落後了,後面的隊友一定會以穩定的速度追上去實現反超,並贏得最終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