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梁啟超傳: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只因背後這兩個好女人(一)

4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在師從康有為以後,梁啟超的思想和眼界得到很大的拓寬。

以前只沉浸於八股文之中,現在更多的是關心國家大事、民族安危,立志走改良派路線,挽救國家於危難。

1895,簽訂《馬關條約》這樣奇恥大辱,刺痛著每一個愛國者的心。

社會動盪、外敵侵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發起了十八省一千二百多舉人集會。康有為在會上慷慨陳詞,痛述國恥,許多人痛哭流涕,扼腕嘆息。

最後康有為連夜寫成“萬言書”,由一千二百多名舉人,聯名上書,請求清廷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並實行變法!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公車上書!就此,維新運動的序幕被拉開了。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公車上書

1896年,李端棻在北京上書請建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梁啟超則帶著妻子李蕙仙來到上海(王桂荃隨行),建立上海女子學堂,李蕙仙擔任校長。黃遵憲、汪康年等人合辦《時務報》,梁啟超主筆。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他以《時務報》為根據地:

中國要強盛,必須進行變法,“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相迫,非可閼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

“百日維新”的短短3個多月的改革運動中,梁啟超做了大量的工作:組織會議、聯絡人士、撰寫文章、宣傳西學、起草奏書。其主編的報紙,幾個月銷量便達一萬餘份!在那個印刷不發達,交通不方便,信息交流不便捷的時代,一萬餘份的報紙,可見梁啟超針砭時事的文章有多深入人心。

這期間還光緒帝的召見,他對梁啟超讚賞有加,還賞賜六品官銜。

兩人交談的畫面其實可以補腦一下的:梁啟超當時只會說方言,光緒帝聽不懂,兩人的對話,基本都是靠猜!

回家後,還是妻子李蕙仙教會了他普通話,這也為以後的演講,打下了基礎。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戊戌六公子被殺,梁啟超和康有為受到了政府的“追殺”,梁逃出北京,東渡日本,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5

梁啟超身為維新領袖,他和康有為一起倡導“一夫一妻制”。

當時,為了梁家的香火,在李蕙仙的主持下與陪嫁丫鬟王桂荃圓了房,這已經是違背了自己主張的婚姻準則。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王桂荃這個“丫鬟”在兩家的地位也是相當的尷尬的,說丫鬟不是丫鬟,說妾不是妾的。

在梁啟超的要求下,孩子們都叫她“王姑娘”或者“王姨”。

要知道,母愛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東西,它能感化一切,自然也能感化孩子的心。

孩子們在看到她的默默付出,感受到王桂荃的愛,也沒有再顧及父親的忌諱,都喊李蕙仙“媽”,管王桂荃叫“娘”。

作為梁啟超背後的“第二夫人”,王桂荃也是很不簡單的。

梁啟超雖然在避而不談對她的名分,在自己眾多著作裡對她也是隻字未提,但是卻對自己的子女說:

“王桂荃是梁家極為重要的人。”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她雖然出身貧寒,目不識丁,經4次轉賣到李家,最後陪嫁到梁家。

但王桂荃聰明、能幹、識大體,學起東西來也快,到了梁家後,便跟梁啟超學認字,後來又學會記賬、寫信。深得梁啟超夫婦的信任,梁家的大小雜事,都由她來管。

戊戌變法失敗後,在隨梁啟超一家逃亡日本後,聰慧的她自學日語,很快便能講出標準流利的東京話。

夫人李蕙仙體弱多病,所以大小家務,對外聯絡,都要靠她操辦。

梁啟超在海外流亡數年,主要以賣文為生,雖然經濟艱難羞澀、生活清貧,但母慈子孝,一家人其樂融融。

這一切都離不開王桂荃這個女人。

6

維新變法失敗之後,梁啟超逃到日本大使館,又化裝前往天津。在天津剪去髮辮穿上和服,躲過清軍搜查,乘日輪逃往日本。此時的孫中山也在日本。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在維新派遭受重創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勢力卻得到了極大發展。

梁啟超趁著康有為到歐美遊說保皇派時機,開始了與孫中山等革命派的接觸。

梁啟超致函孫中山的日本友人犬養毅,表達了他願意與孫中山相見的心情。但是當孫中山想要極力爭取梁啟超參加革命陣營,而上門拜見時,他又藉故不見,讓孫中山吃了閉門羹。

後來在兩人多次接觸和商榷後,最終達成一個合作的方案:兩黨合二為一,由孫中山任會長,梁啟超任副會長,會名未定,仍暫以興中會代之。康有為退居二線。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當康有為知道此事,勃然大怒,擔心梁啟超被孫中山帶壞,立刻勒令梁啟超離開日本,趕赴檀香山辦理“保皇會”。

臨行前梁啟超對孫中山說:“雖然師傅不同意,我一定會克服困難,促成兩派合作到底,至死不渝,並請孫中山為其介紹同志,以便開展工作。”

檀香山是孫中山革命黨最早發展勢力的地方,也算是他的”大本營“。

有了興中會的幫助,梁啟超很順利的站穩腳跟了,還加入了三合會,被譽為“智多星”。

在梁啟超故意混淆原本就不太清晰的改革派和改良派的界限情況下,興中會的骨幹馮紫珊、馮鏡如都成了保皇會的積極分子,甚至孫中山的哥哥孫眉也成了保皇會員。可見梁啟超的能力之強。

梁啟超:主張一夫一妻制,卻又有個“王姑娘”,和孫中山反目成仇


孫中山得知此事,甚是惱火,大罵梁啟超背信棄義,同時去信給檀香山的興中會,通知他們小心梁啟超的陷阱,可是一切都為時已晚。梁啟超甚至住到孫眉家裡,半年時間籌款十萬,遠超之前的孫中山。

這就是個解不開的死結,直到孫中山先生去世,也沒有和梁啟超握手言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