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無恥兒子囂張,看嚴氏父子倒臺後,徐階怎麼耍盡心機定罪的?

老子無恥兒子囂張,看嚴氏父子倒臺後,徐階怎麼耍盡心機定罪的?

嚴嵩在明朝嘉靖年間當了近20年的內閣首輔大學士,是出了名的大奸臣。如果把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奸臣按臭名卓著的程度排一下名次,嚴嵩絕對是名列前茅。

在民間傳說和影視劇中,嚴嵩是個大白臉,長得也很猥瑣,從長相上一看就是個大壞蛋。但實際上,《明史·嚴嵩傳》記載,他身材修長、樣貌俊秀,完全稱得上儀表堂堂。

可見,一個人的外表和本質不一定是一致的。

大器晚成,靠諂媚入閣

嚴嵩博聞強記,書法也很好,他二十五歲中進士,但此後二十多年仕途並不順利,可以說他在明朝的官場歷程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一個人在困境中的表現,最能體現他的本性。前半生官路的坎坷,讓他不擇手段的選擇攀附和諂媚升官。

為了巴結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夏言,為了請他賞臉吃頓飯不惜下跪,在得到夏言的推薦下,終於可以在嘉靖皇帝面前露臉了,結果做出的事更過分。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賜給了朝廷重臣每人一頂道冠,希望他們公開場合戴上,以引領貴族士大夫階層信仰道教的風氣。

其他大臣對皇帝把大量的財力和時間浪費在虛無縹緲的修道活動上很不滿,再說大臣的朝服穿戴都有規定,用道冠搭配朝服不倫不類,所以都拒絕戴皇帝給的道冠。

第二天,只有嚴嵩公開戴了道冠上朝,而且還在外面罩了一層紗,跟皇帝說是怕御賜之物蒙塵。這麼虔誠,又聽話的臣子怎能不用呢?

老子無恥兒子囂張,看嚴氏父子倒臺後,徐階怎麼耍盡心機定罪的?

在嚴嵩一心一意的取悅皇帝不久,夏言倒臺,嚴嵩成為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執政,從此,開始了二十多年的攬權干政生涯。

隻手遮天引猜忌

明史記載,御史王宗茂曾彈劾嚴嵩“久持國炳,作福作威”。吏部、兵部選拔官員都要孝敬他數百兩銀子。對於不屈服、不聽話的官員,嚴嵩就陷害、打壓,毫不留情。

嚴世蕃和他老子長得一點也不像,“短項肥體,妙一目”,也就是說他是短脖子、大胖子,還是瞎了一隻眼。但在幹壞事的方面,他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點也沒給他老子“丟臉”。

《明史》用了四個字形容嚴世蕃的性格:“剽悍陰賊”。說明他做起事來很兇悍,但也很有心機,喜歡來陰的。

嚴嵩專權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十幾年之後,他的體力和精力已經跟不上了。各衙門送上來的文件、各級官員前來彙報和請示,嚴嵩顧不過來,就讓嚴世蕃來處理。

嚴嵩欺瞞哄騙,架空了嘉靖皇帝;嚴世蕃狐假虎威,又佔了嚴嵩的大權。因此,朝堂上又有“小閣老”一說。

有了權利後,嚴世蕃把聰明才智都用在兩個方面:

1、撈錢。

2、整人。

嚴世蕃心中有本帳,他把官員每年要送給自己多少銀子,按照級別都算好了,只要沒收到或者送少了,他就把人往死裡整。他還有一個嗜好,就是他看上的東西,不拿到手他誓不罷休。

老子無恥兒子囂張,看嚴氏父子倒臺後,徐階怎麼耍盡心機定罪的?

嘉靖皇帝的三子,也就是以後的隆慶皇帝,因為沒給嚴家送禮,嚴世蕃就命令戶部三年沒給歲賜(每年皇室的補貼),未來的皇帝之家實在窮的揭不開鍋了,不得不東拼西湊了1500兩銀子送給嚴世蕃,才恢復了歲賜。

有一次,嚴世蕃帶著嚴嵩查看自家的財產,當嚴嵩看到一個又一個裝滿金銀的房間時,都目瞪口呆半天沒回過神來。當嚴世蕃跟老爹炫耀“天底下還有誰比咱家有錢”時,年老體弱的嚴嵩隱隱覺得嚴家可能會毀在嚴世蕃手中,開始擔憂起來。

絕大多數官員對嚴嵩父子的暴行敢怒不敢言,但也有幾個硬骨頭為人剛直,開始犯顏直諫。最有名的就是沈煉、楊繼盛二人。

沈煉的《十罪疏》、楊繼盛的《請誅賊臣疏》雖然被嚴氏父子殘酷鎮壓了,二人也被處死。但民間輿論開始同情忠臣,厭惡嚴嵩父子。民心所向,嚴嵩離倒臺也就不遠了。

徐階入閣懲奸臣

嘉靖皇帝雖然是個“甩手掌櫃”,但他不是白痴,有著無與倫比的帝王權術。嚴嵩二十多年來操縱朝政,安插黨羽,終於觸動了嘉靖皇帝敏感的神經。就在這時,他提拔了徐階入閣成為次輔。

徐階能夠青雲直上,有兩個原因:

老子無恥兒子囂張,看嚴氏父子倒臺後,徐階怎麼耍盡心機定罪的?

1、有文彩,青詞寫得特別好,很順嘉靖皇帝的心意。

2、為人處世很老到穩重,城府很深。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嚴嵩逐漸跟不上嘉靖皇帝的想法和心意,出現的紕漏也越來越多,徐階抓住機會開始頂替嚴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這時,正好趕上萬壽宮起火。嚴嵩奏請皇帝遷到南城離宮居住。所謂的離宮是“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放歸回朝後囚禁的地方,在嘉靖帝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甚至一度懷疑嚴嵩的提議別有用心。一件萬壽宮失火事件,讓嚴嵩徹底失勢。

徐階此時,收買了皇帝身邊的道士,讓他在皇帝身邊說:“朝中有奸臣當道”。就這樣在眾口鑠金的情形下,嘉靖皇帝還算照顧嚴嵩,讓他回家養老去了。嚴世蕃因有人彈劾其母喪期間淫樂,判發配雷州充軍。

但嚴世蕃囂張慣了,還沒到雷州,就收買了看押他的衙役和地方官,自己溜回了老家高調地享起福來。

老子無恥兒子囂張,看嚴氏父子倒臺後,徐階怎麼耍盡心機定罪的?

定罪的學問

嚴嵩父子沒了實權,原來得罪過的朝臣們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要抓緊時間置二人於死地。

1564年,御史彈劾嚴世蕃胡作非為,並給其按上了通倭謀反的大罪。嘉靖皇帝大怒,令三法司會審。

經過幾番審查,三法司官員沒有找到嚴世蕃謀反的證據,但根據實際情況,給嚴世蕃定了把持朝政、財產不明、陷害忠良等罪行,上報到徐階這裡。徐階看完後,回了一句:“你們是想殺他,還是想替他脫罪呢?”

徐階為什麼這麼說?根據歷史背景,我們分析一下:

1、說嚴世蕃把持朝政,就是指責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不務正業,他絕不會承認自己大權旁落的。

2、追究嚴世蕃財產來源,勢必會牽扯朝中無數官員,想要秋後算賬,誰會答應?阻力必然很大。

3、陷害忠良更不能提,雖說證據確鑿,但也要給皇帝留臉面,如果這個罪名成立,不是在罵嘉靖帝昏君嗎?

老子無恥兒子囂張,看嚴氏父子倒臺後,徐階怎麼耍盡心機定罪的?

那嚴世蕃的案子最後怎麼判的?徐階給出了主意:

1、嚴世蕃歸家後,據說挑了塊有“王者”之氣的土地建府邸,明顯地居心不良。

2、嚴世蕃的親信羅文龍與大倭寇汪直有親戚關係,企圖裡通外國,投奔倭國。

3、嚴世蕃與宗室交往密切,招募死士,私藏武器,密謀造反。

嚴世蕃在獄中聽說了此事後,只說了兩個字“死矣”。果不其然,嘉靖皇帝看到奏報,大筆一揮,嚴世蕃斬首,嚴家抄家,嚴嵩被掃地出門,在墓舍寄食而死。

嚴世蕃案讓我們看到了徐階的老辣和智慧,也讓我們知道了權利因素對司法審判的重大影響。在封建王朝時期,皇帝佔據絕對核心地位,集最高立法權、司法權和監督權於一身。司法判案的結果必須符合皇帝的利益和想法才行。

所以,官員們在審案時,往往會揣摩皇帝的意思,而不是忠於事實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